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75

第75章 叶剑英西山谋划

华国锋面对江青咄咄逼人的进攻,在和叶剑英、汪东兴商量后,主动地和政治局不少人进行了接触,交换意见。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陈锡联等人都向他提出过一些建议,酝酿治国安邦的大计。

李先念当时虽然仍挂着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头衔,但也只剩下一顶好听的空头“桂冠”,时而在医院,时而在家里“休息”了。他有病,原来想到外边去治病,华国锋劝他说:“你留下吧,希望老同志在斗争中能多作些参谋,多想些办法。”李先念知道华国锋的真实意图后,留了下来,后来成为华、叶的重要“联络人”。

就在华国锋找李先念的几乎同一时间,聂荣臻元帅找来总参代总长杨成武,要他传话给叶帅。聂荣臻知道杨成武复出,叶剑英是出了力的,对毛泽东说了好话,叶与杨的私交不错。杨成武住西山5号楼,离叶住的15号不远,两人常常见面。

1976年10月24日,叶剑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首都百万群众庆祝粉碎“四人帮”大会上。聂荣臻明确表示,必须对江青集团进行武力解决,他对杨成武说:“要有所警惕!这几个东西是一伙反革命。他们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防止他们先下手。如果他们把小平暗害了,把叶帅软禁了,把华国锋也除掉了,那就麻烦了。他们几个依靠江青的特殊身份,经常在会上耍无赖,蛮横不讲理。采用党内斗争的正常途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我们先下手,采取果断措施,才能防止意外。”

聂荣臻要杨成武赶紧返回西山,把这个意思传给叶剑英。

杨成武连夜上山,来到15号楼。叶剑英听说“联络员”从聂荣臻处回来,有要事相告,怕隔墙有耳,领着杨成武到房前的小花园里,听完汇报后,连声说“听明白了,明白了”。

他对杨成武说:“你告诉聂总,请他放心。他跟我想到一起来了,有事随时通报商量。”

这个时候,北京高层盛传江青等人对华国锋、汪东兴等恨之入骨,蓄谋报复,企图“杀人灭口”,要实行暗杀,一时间北京城传言很广,搞得人心惶惶。

叶剑英得悉这方面的情报后,认为江青等抓不到军队,有可能铤而走险,搞暗杀,然后利用手中的宣传工具嫁祸于人,篡党夺权。为了保护华国锋的安全,叶剑英专门找到华国锋、汪东兴,要他们注意安全,加强保卫工作。并想方设法从澳门进口几支左轮手枪交给汪东兴等人。当他后来得知汪东兴手枪子弹已经用完时,又特意派警卫参谋马西金,给他秘密送去500发子弹,嘱咐他严防不测,一定要保护毛主席的文件档案。

还有一位经常来看望叶帅的将军是王震。这位有个性的开国将领到了“文化大革命”日子也不好过,曾几起几落,虽然挂着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头衔,但在那些得势小人眼里,他早已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在正直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心中,他并没有被遗忘。而他自己仍是以天下为己任,不管有职无权,还是根本无职,他一样忧天下之忧。他是叶帅家的常客。这天,他来到陈云家,与陈云促膝交谈。

“现在局势这样严重,总得想个办法,不能听之任之。”客人谈了时事见闻之后,又一次提出问题。

“是啊,你有什么妙计可以安天下?说说看。”陈云看着王震,关切地注视着他。

“我以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那几个闹腾最凶的……”王震伸开宽大的手掌,狠狠地攥在一起。

“那样,简单是简单,但不一定合法啊!”看来,陈云也考虑过这个方案。

“合法?”王震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又显现出来了,他急切地问:“那你说究竟怎么解决才好呢?”

“这需要几个人议一议。”

“现在各在一方,又不好开会,只好个别交谈。”王震说,“我提议你串串门子,到小平、叶帅那里走一走。”

陈云点了点头:“我正有此意。他们目标大,出来不方便,还是我登门去,你先给我打个招呼。”

9月19日下午3时,西山叶帅居处。午睡后起身的叶剑英和儿子叶选平闲谈。长子叶选平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学,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政治也很感兴趣。干了两年技术员,索性弃工从政,刚满40岁就担任了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重任。平素,叶剑英喜欢同他谈论时局,分析形势,听听他的见解。正说着,秘书向叶剑英报告:“首长,陈云同志来电话,他想来看看你。”

叶剑英沉吟片刻,说:“告诉他,我身体不好,请他改日再来吧。”

秘书有些为难:“陈云同志说,他有个亲戚姓汪从山西带来些花生,他要送你尝一尝。”

“我讲了,请他不要来。”叶剑英有些不耐烦地挥挥手。

秘书怏怏而去。叶剑英扭头看了看儿子叶选平,脸上又恢复了平静,问道:“你说,陈云这个时候上山来找我,仅仅是为了送些花生吗?”

“什么送花生,还不是和那些人一样,想到您这里来拉拉热乎,摸摸底细。”叶选平直率地说。

“此人非他人,花生有隐情,我猜到他是受人之托,有事向我传达。”叶剑英若有所思。

“那为何不让他来?”叶选平不解。

叶剑英指了指红色保密电话机:“这个东西靠不住啊。”

“那怎么办?”

“你去跑一趟,把他悄悄接上山来。”

叶选平起身要走,叶剑英嘱咐他:“不要用我的车,就坐那辆采购车去吧,路上要多加小心。”

叶选平按照父亲的指令,坐着供炊事员买菜用的大吉普车驶离西山住地。他先在市区转了几个圈,看看确实没有车辆跟踪,才放心地将车开到海利寺大街陈云家门口。敲门讲明来意,陈云喜出望外,忙随他乘着破旧的吉普车一同赶往西山。

陈云到达叶帅那里,见邓颖超刚谈完话出来。叶帅让陈云坐下,首先把一份毛泽东的谈话记录拿给他看,这份记录中讲到党内有帮派的字样,然后问陈云:“你看怎么办?”

陈云说:“这场斗争不可避免。”

叶剑英说:“现在各方面的情况很复杂,有许多工作要做,时间又很紧迫,不容许拖延了。”

陈云也有同感:“是啊,主席刚刚去世,弯子很难转啊!要尽量争取合法解决才好,震动要小一些。”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共产党人,对于党内争论、大是大非路线分歧,陈云主张还是党内解决为好。但面对祸国殃民、势焰熏天的“四人帮”势力,陈云也有决心,他对叶剑英说:“现在只有你的身份是‘半合法’,究意怎么办,大主意靠你来拿。我相信你会解决好的。”他最后同意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的“半合法方式”,但一再强调说:“下不为例”。以后叶剑英谈道:“这次拘捕‘四人帮’,是在特殊的时候不得不采取的特殊的手段。这将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后一次采用这样的特殊的手段。”这话显然也有陈云所说“下不为例”的意思。(参阅《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