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65

第65章 周恩来向外界说明:朱德是红司令

朱德和周恩来是一对感情最深的革命老战友。自从他们1922年在德国柏林相识,一见如故,几十年来,生死攸关,休戚与共。他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共同担当着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

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条毛毯了。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要去西安与国民党谈判。当时周恩来经常冒着严寒往返于延安与西安之间。一次,他从朱德那里出发,没有带行李,朱德就把自己身边唯一的一条毛毯送给周恩来带去御寒。1937年5月,周恩来在从延安到南京途中,遭到土匪的伏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周恩来亲自指挥警卫人员英勇作战,机智地摆脱了敌人。当我援军闻讯赶来时,那帮匪徒在车上没有找到任何“财宝”,气急败坏地在这条毛毯上用刺刀戳了好几个窟窿,然后逃窜了。抗日战争爆发,在朱德即将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时,周恩来想到那里天气寒冷,又把这条饱含革命情谊的毛毯回赠给了朱德总司令。在太行山,朱德住在老乡家里。因为老百姓太爱自己的总司令,总想把火炕烧得更热些,结果这条毛毯又被烤焦了一个大洞。朱德仍舍不得丢掉它,让康克清一针一针把烧破的地方给补缀起来,继续带在身边使用。朱德带着它经过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一直保存到全国解放,最后献给了军事博物馆。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的情谊更加深厚。周恩来每次外出回到延安,总要询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伙食搞得怎样?如有人送点什么吃的给周恩来,他总要工作人员先送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些,自己才肯吃。有一次,工作人员给周恩来领了一点水果,周恩来马上问:主席和朱老总有没有?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有没有?当他听到回答说:“我们送去的比这还多呢!”他才满意地吃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更忙了,成年很少有休息的机会。但只要有休息的时候,朱德总要和他聚一聚。朱总司令要看电影时,就惦着去约周总理,好让他也休息休息。

到林彪爆炸前,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口号已经成了一种时髦。只要不是毛泽东、林彪领导的事情都会受到怀疑,南昌起义自然不可免。于是有了要以“9月9日为建军节”的呼吁;有了外国使节到了南昌也不安排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先例,理由是“纪念馆正在整修。”古巴驻华代办加西亚便受到了这样的礼遇。更令他吃惊的是,在井冈山,他被告知:1928年,是林彪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离开江西前夕,加西亚坦率地提出:讲解同志不提南昌起义和朱德上井冈山这两段历史,不提对中国人来讲可能容易理解,但外国人不容易理解,对历史事实不要不提,应该提……

其实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中国人也不好理解;疯狂的代价是无知。

接到外事简报的周恩来将此事报告了毛泽东。

1971年4月23日晚,加西亚离任回国前夕,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他,并在福建厅门口欢迎他,同他合影。此时的周恩来已察觉毛泽东对林彪的“讨嫌”,所以与加西亚谈话一开始,就说明:“你提出,应该把南昌起义后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上井冈山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合这段历史展览出来。这个意见完全正确。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我把你的意见告诉了毛泽东同志,他说你的意见是对的,并且要我们告诉展览馆更正。”

加西亚愉快地点了点头。

周恩来借此机会重申了毛泽东也是他自己对此事的态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案就是‘八一’两个字。定军旗图案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种图案都选不上。毛泽东同志就说,何必另选呢?把‘八一’两个字写上就是一个图案了。我说,红军获得成功是井冈山开始的,八一起义是失败的,恐怕用‘八一’两个字不一定恰当。毛主席说,不对,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枪,秋收起义在八一起义之后。”

众所周知,周恩来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为自己争功,个人名利于他若浮云。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能为八一南昌起义正名,真是难能可贵。他详细介绍了当年的实情:“毛泽东同志参加‘八七会议’后带着一部分农民武装和工人武装,还有没有赶上参加八一起义的警卫团,组成了一支工农兵武装上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站住了脚。时间在八一起义之后,八一起义虽然方向对,但政策错了。城市为主,依靠外援,是两个根本性的错误。这个错误是我犯的,南昌起义时我是前委书记。参加八一起义的有我们党初期的许多人,朱德、林彪、陈毅、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叶挺、郭沫若、恽代英,董必武最老,也参加了。另外还有李立三、张国焘。当时中共中央在武汉,我们把军队从武汉拉到南昌,高举反对国民党的旗帜,所以大多数中央委员都参加了。这是党的一件大事,不能因为失败就不纪念。”

因为林彪的阴谋活动,老帅们的日子大多不好过。尤其是参加过八一起义、当时职务又在林彪之上的贺龙、朱德、陈毅等,已经被整到了生死边缘。周恩来借此机会说明真相:“南昌起义时有两支军队,一支是贺龙的,一支是叶挺的。叶挺在北伐战争时带领一个独立团把武汉打下来,那时林彪在这个团里当排长。1927年,我们在汕头外围打仗时留下朱德率领的一部分军队牵制国民党军队,林彪在团里当连长,陈毅同志在团里当支部书记。朱德的部队没有参加汕头作战,没有受到损失。他带领一部分保存下来的部队,转到广东北部、湖南南部,最后在1928年春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的部队会合。这就是两支部队的会师。朱德是军人出身,当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所以从1928年后中国反动报界总说‘朱毛’,把这两个名字一直连在一起。毛泽东同志说,不管这个同志后来犯过多少政治路线错误,他把一支部队带到井冈山,这是一个大功,保留了很多干部。所以写历史总是把这件事写上。”

说到这里,周恩来颇为动情地对加西亚说:“朱德同志年纪大,85岁了,身体不好,休息时间较多,没有参加这次运动。我们的红卫兵翻他的历史,说他犯过错误,反对过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南海里贴大字报,说他是‘黑司令’。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你们年轻人不懂得历史,这是不对的,朱德同志还是‘红司令’,虽然他犯过错误,但我们总还是在一起战斗到现在,所以党的九大仍选他参加政治局。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南昌起义失败了,犯了错误。两方面对照起来就更显得毛泽东领导的革命路线正确。这是你的意见。毛泽东很欣赏你的意见,合乎他的思想……”

周恩来很久没有这样痛快淋漓地谈起南昌起义了。尽管他还无力保护所有的受难者,他还得谨慎小心,还得处处借助毛泽东的支持。但在林彪尚未爆炸前的这次讲话,却使得起义时大难不死的人们又一次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