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62

第62章 “不要宣传我”

出于对朱德总司令的爱戴,全国一解放,四川仪陇县的代表就提出,要用朱德的名字为仪陇县命名,并准备把县城迁到朱德的出生地马鞍。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他们以“朱德县建县委员会”的名义张贴布告,还派人到北京请示。朱德得知消息后,严肃地批评了这种做法,指出这是违反党纪的,要坚决制止。

到了土地改革的时候,仪陇县委的领导又想了一个办法:马鞍是朱德的故乡,现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的一些朋友都想来仪陇参观,访问他老人家的故居,因此计划拨出几百亩土地修建个“朱德纪念馆”。

县委专门向中共川北区工作委员会打了报告,川北区党委把这份报告转呈中央。朱德听说后很着急,要川北区党委立即转告仪陇县委的同志:“纪念馆不要修了。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个地方,不应该把他们迁走。那些土地要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发展生产。”

马鞍的父老乡亲得知朱德要把为他修建纪念馆的土地分给当地农民时,心情异常激动,众口一词地说:“总司令胸中处处想着人民,就是没有他自己。”

1959年,为了迎接国际友人到朱德的家乡参观访问,仪陇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把原先年久失修的朱德故居加以修缮,开辟了一个陈列馆。

1960年,朱德到四川视察工作,顺便回到阔别了50多年的家乡。当他看完陈列馆之后,严肃而诚恳地对县委书记说:

“不要办我的展览馆。把这个地方改建成一所学校,让娃娃们念书,好不好?希望你们赶快动手!”

1962年,仪陇县委书记和副书记到北京开会,朱德再次问起这件事,仍然建议把故居改建成小学校,以便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家乡的同志深为朱德大海一样的胸怀所打动,但又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就再三解释保留陈列馆的原因。临别时,朱德还是满怀忧虑,无可奈何地说:

“感谢仪陇县委、各级党组织和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和关照。但对这件事,我仍然保留我自己的意见,我希望你们不要宣传我。”

如今,在仪陇县朱德故居纪念馆里,陈列着朱德在1958年写给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的边框外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圈阅的字迹。信的全文如下:

邓小平同志转书记处同志们,你给我的组织部、统战部对二届人大常委提名候选人名单一份,我同意。我提议以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恰当。他的威望、能力、忠诚于人民革命事业,以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革命人民所敬仰。是一致赞同的。因此,名单中委员长一席可再考虑,以便整体安排。至于我的工作,历来听党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

从信中可以看出,朱德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力荐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的候选人。对于他自己的工作则明确表示:历来听党安排。他这种谦虚谨慎,大公无私,遵守党纪,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的模范行动,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所以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把他的言行铭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