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46

第46章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不满意,为江青一伙提供了勇气

林彪集团折戟沉沙后,位居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便成为江青等抱着政治野心的人力图移开的巨石,时常成了他们攻击的最大目标。最后的周恩来仍不得安宁,身处逆境。

粉碎林彪集团后,毛泽东积极支持周恩来领导全国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纠正一些“左”倾错误。但他也经常重申“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不喜欢看到“右”的倾向。但在批林初期,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信任大于不满意。1971年10月,经毛泽东批准,撤销了由林彪集团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毛泽东指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

遭受林彪叛逃打击后的毛泽东毛泽东还批准成立了由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专案组,以严格审查林彪反党集团的问题。

周恩来为改善和发展我国对外经济交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批准了我国从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国进口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封锁和禁运的局面。

毛泽东希望这样做。他在一份文件上批示:“无论怎样,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创造了文化,创造了科学,创造了工业,现在我们第三世界可利用他们的科学、工业、文化——包括语言的好的部分。”

1972年5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确诊患了癌症。毛泽东一字一句看完周恩来的病情报告,心情沉重地指示说:“由剑英、颖超、汪东兴、张春桥领导医疗组工作。”他还告诫周恩来: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毛泽东让工作人员将一只宽大的沙发,送到周恩来那里。周恩来坐后,觉得很舒服。

然而,按照周恩来的主张,批判极“左”深入下去必然导致否定“文化大革命”。这是毛泽东无法接受也不能允许的。被压抑的江青集团瞅准了这点,立刻翻过本来,在1972年9月下旬,提出了要批“右”,反对批“左”。

10月6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根据周恩来的授意写了《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登在《光明日报》上,立刻招致极“左”分子的“反击”,张春桥、姚文元指示上海《文汇报》攻击此文。张春桥说:“周培源有后台,不管他的后台有多大多硬,就是要批。”

11月28日,中联部、外交部在《关于召开外事会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周恩来于30日批示:“拟同意。”

次日,张春桥在送“总理再阅”的批语中却写道:“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我正在考虑。”

而江青在同一份报告中,于12月2日写的就更直截了当了:“我个人认为应当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批他在某些问题上的形左实右。在批林彪叛徒的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这几点正好与周恩来的看法针锋相对。可以说,就是从这一时期起,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同江青集团之间的对立变得明朗化、公开化。

两种主张很快反映到毛泽东那里,都等候着他的裁决。

12月5日,人民日报社王若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今年8月1日,总理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人民日报》等单位,极‘左’思潮没有批透;‘左’的不批透,右的东西也会抬头。我很同意总理这个提法。总理讲的是机关内部的运动,但我觉得对报纸宣传也是适用的。”他在信中还反映了张春桥、姚文元不同意批极“左”。

12月17日,毛泽东将张、姚二人召到住地,对这一瘦一胖两个“左派”说:“批极左,还是极右?有人写信给我,此人叫王若水。”

张春桥、姚文元:“我们知道此人。”

毛泽东:“极左思潮还是少批一点吧。”

毛泽东像说又像问:“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是极左?是极右?”毛泽东的意思是:“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这能说是左吗?这是右得不能再右了,是极右!

张、姚、江等立即抓住适合自己口味的这道“菜”,要全国人民都来品尝,顿顿都吃,倒了胃口也得吃!1972年冬季来临的时候,天空中的阴霾终日不散。一股暖流被提前到来的寒潮逼退,天,又冷了。

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副主席。这种格局表明,毛泽东通过十大,既批判、清除了林彪集团,又坚持了九大以来的“左”倾错误。既使周恩来为首的老革命家在党的中央机构占了半数席位,也使江青一伙的势力得到加强。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坐上了副主席的高位,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了同盟,毛泽东给他们起了个名称叫“四人帮”,但这个名称被频频使用,是在毛泽东逝世之后,他们被拉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见王洪文、张春桥。

张春桥老谋深算,鼻梁上一副深度眼镜,使他的干瘦面孔又多了一份学究样,其实他对政治、权术的热衷早已超过了对学问的兴趣。相比之下,王洪文显得年轻,模样也好,又有所谓工、农、兵的经历。

“你们两位是负责搞报告和党章的,今天找你们来谈几件事。近来外交部有若干问题不大令人满意,大概你们也知道吧?”

毛泽东对外交部工作的不满意,是由外交部的一期简报引起的,毛泽东不同意这期简报对美苏关系的分析。

“大家都说好,都说此文不错。我一看呢,也许是我错的,你们贵部是正确的吧!不过与中央历来的、至少几年来的意见不相联系。”

毛泽东在批评了简报中的观点后,又对王、张说:

“你们年纪还不大,最好学点外文,免得上那些老爷们的当,受他们的骗,以至于上他们的贼船。”

王洪文、张春桥用心地记下毛泽东说的每一句话,并琢磨其用意,以便调整出击的策略。

毛泽东从外交部的问题谈到历史,有些是即兴发挥,有些是以史喻今,最后言归正传:“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

王、张已从毛泽东的谈话里,知道批评所指是周恩来。这种不满,客观上为王、张、江、姚屡屡向周恩来发动进攻提供了足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