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三)
6261700000024

第24章 叶群频频来往于毛家湾和钓鱼台之间,但不愿让林彪知道

也许是前一段林彪与江青的争吵,使得毛家湾觉得江青在给他们使眼色,她表示不再看军委的文件了。这使得一直不愿与钓鱼台割断联系的叶群大伤脑筋,常常自叹:“难哪,难哪!”江青对她说:“军委文件没意思,今后不要再抄送了。我今后不愿再看你们军队的文件了。”同时,林彪也严格限制叶群,不让她老往钓鱼台跑。但叶群还是照跑,只是不让林彪知道,可她也怕哪一天被林彪知道了,发起脾气也够她呛。她就像个蝙蝠一样在林彪和江青之间飞来飞去,一面稳住林彪,一面哄好江青。

叶群也有叶群的办法。

一天下午,她向秘书们打招呼:“我上钓鱼台去了。”她打这个招呼,是怕万一有什么急事找不到她,秘书好知道她在哪里。她自我解嘲道,“首长怕影响我休息,不愿意让我常去钓鱼台,但我不去怎么行呢?我在为首长跑,但他现在不太理解,也许以后会理解的。所以,我去钓鱼台的事,你们不能叫首长知道。”

“如果首长问呢?”

“如果首长找我,你们就说我在休息。你们要保证众口一词,不管首长怎么问,你们都必须一律说我在休息。几个内勤由李文普布置,也不准他们乱说。”

叶群的这一招还真灵。有几次林彪查问:“叶群呢?”

工作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在休息,其实叶群已去了钓鱼台。

过了几个小时,内勤又来传林彪的话说:“找主任。”

“你没有告诉首长,主任还在休息吗?”

“告诉了,但首长还是要找。”内勤笑了笑,“首长问过几次,我们都说主任在休息。首长说,叶群怎么一天老是睡个没完呢?看来首长有些怀疑了。”

“是不是主任出车时,首长听到汽车响声了?”秘书问内勤。

“不会。”内勤笑着说,“首长房间的玻璃隔音,主任又是从东侧门出车的,绝对听不到。我去对首长说说。”

内勤又一次去对林彪说叶群在休息,林彪这才不再坚持找了。但巧的是,内勤还没退出来,叶群却在林彪的正门外出现了。

“他们都说你在休息,你怎么这么快从正门进来了?”林彪有些疑惑地问叶群。

“谁说我在休息?我刚从钓鱼台回来!”这句话一出口,把内勤弄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而叶群自己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够了,她对林彪说:“是我告诉他们那样说的,怕你着急,我从钓鱼台带回来好消息,你听了就不会生气了!”

……

叶群把许多精力用在观察和联络钓鱼台11楼上。

1967年国庆节前夕,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谢胡来访,叶群也被安排在迎宾的党政军领导名单之中。这种场合,好出风头的叶群从来不用催促,早早就驱车去首都机场了。可过了不久,毛家湾的工作人员发现叶群又回来了。于是好奇的工作人员问:“主任不是接外宾去了吗?”

“我去了,但没等外宾到,我就溜了。”叶群颇有些得意,掀了帽子,透着风。

“那好吗?”

“有什么不好?”叶群情绪颇佳,对工作人员的反问毫不反感,反而兴冲冲地大讲起她为什么提前退场的“道理”来。她说:“我到机场一看,别人都陆续到了,唯独没见11楼的。没有11楼,我怎么好出场呢?我对总理说,江青没来,我也不奉陪了。总理严肃地说,你走不得!总理说我走不得,他考虑的是外交,但我考虑的是政治。总理对江不出场并不在意,但我抛开江而独自在那里显示自己,这对她不是一种不尊重吗?我对总理说,江青来,我们两个都是妇女,我才不感到孤单;她不来,就我一个女性,多么孤单哪!总理板了板面孔,不高兴地说:‘这成什么理由?你既然来了,不能走!’我见和总理正式请假是脱不开身了,就趁后来总理没注意,偷偷地溜了!”叶群很为自己的举动得意,说得都笑了起来。

“总理说得对,江不去,你就溜,这不成理。”趁着叶群高兴,一名工作人员故意刺了她一句。

“你们不懂。”叶群继续表白,“你们不懂江的分量,总理也不一定懂得这个分量。反正我认准了一条:首长要紧跟主席,我要紧跟江青!今后她走到哪里我跟到哪,她不去的地方我也不去!”这不知是叶群的心里话还是谋略。反正,她往江青身上狠下功夫。

一天晚上,叶群匆匆从钓鱼台回来,兴致勃勃地拿着一卷文件,对几个秘书说:“这是一件珍品,你们看看!”

秘书们围上来,叶群并不急于展示她的宝贝,仍在渲染:“这确实是件珍品,不容易看到的。”

这仅是两页纸,上面用铅笔写了一些字,秘书们一看便认出是陈伯达的字迹。从开头看,它是写给毛泽东和林彪的一封信。在第二页的落款处,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除了江青外,全都签了名。信的大意是:附上最近发现的江青(蓝苹)于1937年在上海某杂志上发表的《我的一封公开信》,从这封《公开信》看,江青早在30年代就已不愧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上款“主席”二字上已经画了圈,从这个铅笔画的圈向右上引出一条线,线头指向毛泽东亲笔批的几个字:“我就是从此认识江青的性格的。”

“这确实是珍品。”叶群又一次重复着,“这涉及对11楼的评价,而且有主席的亲笔批字,非常宝贵。现在是要给首长讲讲,首长也要有个明朗态度。你们谁去办这件事?”

“当然是讲文件的两位老张。”郭连凯指着张云生和张益民说。

张云生问叶群:“这封信上附的江青1937年发表的《公开信》在哪里?”

“在我这里。”叶群打开她手里的一本旧杂志,翻到《我的一封公开信》(蓝苹)那个标题,在秘书们面前晃了晃,又把杂志合上了。“这封信的革命精神是非常鲜明的,但11楼的意思是不愿意让它扩散,因为那是30年代的事情了,现在的人们不容易理解。”

“我们不看为好。”张益民故意顺着叶群说,“但我有个建议,这个文件最好由主任亲自给首长讲,便于和首长研究如何表态。”

“要讲就快去讲,再过一会儿,首长就要休息了。”李文普也添上一句。大家都看了看表,才晚上10点多钟。林彪一般是在晚11点前后就寝,但靠近休息前听讲文件是会影响睡觉的,因此专管林彪生活的李文普这样催促也很自然。

“首长既然快休息了,不给他讲也行。”其实叶群早就存着别的想法,“李根清会仿首长的字,叫他代首长批句话就成了。这样,既不用惊动首长,也免得他批字太累,明天再补报也不迟。你们看好不好?”

秘书们没想到叶群的主意比他们的还大胆离奇,谁也说不出话来。

趁着大家默不作声,叶群叫人把李根清找来。他来毛家湾工作已经两年多,和其他人都很熟。他在林办保密室工作,但还是战士待遇。由于他写有一笔好字,又兼性情老实、耿直、稳重,不仅几个秘书喜欢他,常和他开玩笑,林彪叶群对他也比较器重。叶群就着大伙的笑声,竟也说得幽默:“真的,我想重用一下你。”

“主任也拿我开玩笑!”李根清坐在叶群对面的椅子上,有些不好意思。

“不是开玩笑。”叶群说,“我想叫你仿首长的笔体批几个字。”叶群把那封信展开,指给李根清看。“这上面,主席已经有了批语了,首长也要批句话。首长快休息了,身体又不太好,我想不让他过度劳累,就由你代代笔吧!”

“批什么?”李根清知道这样不好,又不好拒绝。

“批上: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青同志学习、致敬!”

“对江青的评价这么高呀?”李根清吃惊地冒出一句。

“这是中央文革碰头会一致做出的评价,你没见那封信的签名吗?而且主席已看过,说明也认可了。首长表态要明朗,这不会有问题。你就代批吧,出了事我顶着。”

“这几个字我也没练过呀!”李根清还有些为难。

“你先试试,我看行不行。”说完,叶群便领着李根清到隔壁房间去试字去了。过了十几分钟,叶群拿着李根清代批的那件“珍品”,又回到秘书办公室来。

“你们看,根清仿首长的字像极了!”叶群眼角眉梢都是笑。

秘书们围拢来,争着看李根清的“杰作”。只见文件的第一页林彪的名字上用红油笔画了一个长圆形圈,圈尾顺势向旁甩出一条线,连着几个歪歪扭扭的红字:“向无产阶级革命家江青同志学习、致敬!”在秘书们的眼里,这几个字明显不是出自林彪之手,但出了毛家湾,没有几个人能看出破绽。

叶群又叫秘书将“珍品”复制20套,她自己又到钓鱼台16楼开会去了。直到过了午夜12时,秘书才将20套影印品和原件交给她。她将这些东西拿进去,不一会儿出来说:“江对复制的东西很满意,你们可以回去了。”

叶群在江青身上下的功夫没有白费。1966年10月,林彪提议并以军委名义命令,聘请江青为“全军文化工作顾问”,为江青进一步插手军队开了绿灯;作为回报,叶群以林彪“联络员”的身份经常列席中央文革会议。1967年初,军委文革改组,江青当顾问,叶群为成员,又使叶群在军内的地位进一步提高。1967年8月,钓鱼台与毛家湾合谋,向毛泽东先斩后奏而拼凑了个军委办事组,叶群名列第三,一跃居于各老帅之上。1967年底,叶群又成了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的中央碰头会成员,俨然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968年3月,林彪又使出一招:把江青的行政级别由9级提高到5级。林彪还在公开场合高喊:“江青是我们党内的女同志中很杰出的同志,也是我们党的干部中很杰出的干部,她的思想很革命,她有非常热烈的革命的感情……过去由于她多年身体不怎么好,大家不了解她。在这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就看出她伟大的作用,她有很大的创造性。”

也就是在这次林彪讲话的大会上,叶群带头狂呼:“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誓死保卫江青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