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66

第66章 《红旗谱》——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

必读理由

《红旗谱》写的是中国农民寻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历史,被誉为“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这部作品曾得到郭沫若、茅盾、周扬等文坛泰斗的高度赞赏,多家报刊曾发表评论文章探讨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半个世纪以来,《红旗谱》一版再版,发行数超过了2000万册,同时,还陆续改编成话剧、京剧和多个地方戏剧种,以及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红旗谱》还被翻译成俄文、越文、英文、日文、朝鲜文等国外版本。

梁斌——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梁斌(1914-1996年),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梁家庄人,他是以《红旗谱》等长篇巨著而闻名中外的小说家。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并参加了二师的学潮斗争。1933年去北平,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写杂文、散文和小说。而后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戏剧表演,但仍坚持文学创作,写出短篇小说《夜之交流》。

1937年春天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区新世纪剧社社长、游击十一大队政委、冀中文化界抗战建国会文艺部长等职。这期间他写出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中篇小说《父亲》,这些作品中开始出现了《红旗谱》中的人物。还写出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谷丰登》、《爸爸做错了》、《血洒卢沟桥》等剧本,在冀中地区演出数百场,激励了冀中军民的革命斗志。1945年起做地方工作。

1948年秋天,梁斌随军南下,历任湖北省襄樊地委宣传部长、《湖北日报》社长等职。

1953年他调回河北,经过三个酷暑和寒冬,他终于完成了《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

梁斌还出版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作品集《笔耕余录》以及《春潮集》、《一个小说家的自述》等。

梁斌以描写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生活长卷著称于文坛。他塑造的一些人物,堪称当代小说人物画廊中成功的典型。

深度解读

《红旗谱》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准备的过程。

1932年春,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发生了“七·六”惨案和“高蠡暴动”,这些事件使梁斌“下定决心,挥动笔杆做刀枪,同敌人战斗”!

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梁斌总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把所见所闻的百姓故事都记录下来,为写《红旗谱》奠定了基础。

1953年,梁斌开始着手准备《红旗谱》的提纲,他在高阳、蠡县走村串户访问当年参加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在详细了解历史真实的情况下,梁斌开始动笔创作《红旗谱》,一年后完成。195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红旗谱》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写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相当完整地写出了农民逐步提高阶级觉悟,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

小说的具体情节是这样的:

清末民初某年秋天,在冀中的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这个古钟是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滹沱河畔的千里堤上,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挥着明晃晃的铡刀片,赤膊上阵保护古钟,严老祥也挥着斧头助战。朱老巩的儿子小虎子深受震撼。

冯老兰的诡计难以得逞,他请来地主严老尚调虎离山,骗走了朱、严,砸毁了大钟。朱老巩含恨离开人间。随后,朱老巩的女儿也被冯老兰逼死了,他的幼子小虎子不得不远走关东。

25年后的初春,当年的小虎子朱老忠带着妻小,怀着复仇的强烈愿望踏上了故乡大地。他找到父亲的老伙伴严老祥的儿子、童年伙伴严志和,决心向冯老兰报仇!朱老忠回乡的消息传到冯家大院,冯老兰十分惊恐,其子冯贵堂劝他对村民实行小恩小惠。

这年秋天,严志和的儿子运涛、江涛,朱老忠的儿子大贵、二贵逮到一只价值连城的脯红鸟,他们憧憬着以此换取车马。地主冯老兰十分眼红,费尽心机要夺取这只鸟,结果被顶了回去。气急败坏的冯老兰指使人把大贵抓去当兵。朱老忠压住自己心中的愤怒,嘱咐大贵好好操练枪杆,准备将来报仇。

第二年春天,出外做工的运涛偶然遇到了县委书记贾湘农,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知道共产党就是“穷人党”。朱老忠听说找到了共产党,非常高兴。在朱老忠的支持下,运涛不断地去找贾湘农,并在村里宣传革命,得到了爱慕他的姑娘春兰的热烈响应,二人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在大革命的浪潮下,贾湘农派遣运涛南下参加北伐军。后来,运涛来信告诉家人,他已于1928年4月被捕,正被监押在济南模范监狱!为探监看望儿子运涛,严志和卖了宝地。正要准备起程,运涛的奶奶急火攻心,撒手人寰,严志和的精神几乎崩溃。朱老忠帮助严志和办完丧事,就与江涛来到济南。在狱中,他们见到了以政治犯身份被判无期徒刑的运涛,不禁悲愤交加。运涛告诉朱老忠和江涛,他是中国共产党员,是被叛徒蒋介石投入大牢的!这时的江涛已是共青团员、保定二师的学生,听了哥哥的讲述,心里掀起了仇恨的巨浪,他决心像哥哥一样,为阶级解放冲锋陷阵。

1929年冬,中共保定特委贾湘农和江涛经过慎重的研究,决定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在年关发动群众抗捐抗税,组织反“割头税”斗争。按照特委部署,江涛回到锁井镇串联群众,朱老忠、朱老明、朱老星、伍老拔以及当兵归来的大贵都积极投入到斗争之中。迫于压力,县府屈服了,反“割头税”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使群众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纷纷要求加入农会。朱老忠、严志和、大贵等在斗争中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反“割头税”斗争,把地主冯家打得落花流水,冯贵堂不甘心失败,告了黑状,积极分子都上了黑名单。贾湘嘱咐江涛、张嘉庆要深入了解社会,准备投入更艰苦的斗争。

1931年秋,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东北。全国人民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和敌寇的暴行忍无可忍,保定二师也掀起了学潮斗争。江涛、张嘉庆站在斗争的前列。学潮斗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心里还憧憬着“红旗卷起农奴戟”的伟大理想……

通过《红旗谱》可以了解农民心灵的演变过程

《红旗谱》以其宏大的历史画卷、丰满的英雄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史诗,成为“三红”即《红旗谱》、《红岩》、《红日》之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旗谱》出版后曾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文艺界知名人士,如周恩来、陈毅、陆定一、郭沫若、茅盾、周扬、田汉、老舍等人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共河北省委给梁斌提高两级行政级别,享受省部级待遇,以表彰他对祖国文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红旗谱》以断代史的形式,以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意识,诠释了中国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反压迫与压迫的阶级矛盾和冲突,艺术地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农村和城镇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反映了中国农民革命由自发反抗到有组织的斗争的历史进程。它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农民问题,揭示农民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说在“五四”以来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中是一个集大成者。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了解祖国历史的风云、农民心灵的演变,再次体会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

这部小说总结了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起来,斗争才会胜利。从中我们更应该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从而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