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读经典
6245400000011

第11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史

必读理由

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本书不可不看。

胡绳

胡绳——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胡绳(1918-2000年),原名项志逖,笔名蒲韧、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学家,祖籍浙江钱塘县,出生于江苏苏州。

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次年退学前往上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左翼文化运动。

1937年后,历任武汉《全民周刊》等刊物编辑,《鄂北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生活书店编辑,《读书月报》主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香港任《大众生活》编委。1942年后,在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新华日报》社编委。1946年后,任中共上海市工委文委委员,香港生活书店总编辑。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材编写组组长,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出版社社长,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

1975年,胡绳出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并参与领导毛泽东选集工作小组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1982年,胡出任中共党史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中共党史,并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年,胡绳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88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胡绳卸去社科院院长一职,2000年在北京去世。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胡绳的主要著作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理性与自由》、《枣下论丛》、《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胡绳文集》等。1997年,胡捐献其文集的全部稿酬,设立“胡绳青年学术奖基金”。

胡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时,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他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并有英文译本在国外发行。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也是由他主持撰写的一部有重要影响的党史著作。

深度解读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所写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书的基本结构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的。作者认为,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作者在前言中为我们总结了本书的基本结构,作者写道:

在二十多年前,我曾建议把1840-1919年的历史分成七个时期。但如果把每次革命高潮时期和在它以前的准备时期合并起来,那就成为四个时期了。这四个时期就是: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年)。本书中的第一编就是写的这个时期……

第二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年)。这一时期在本书中占了两编(即第二、第三编)……

第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到辛亥革命(1901-1912年)。这是本书中的第四编……

第四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年)。这是本书的第五编……

本书始终围绕着三次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评价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的呢?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作者认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义和团运动,作者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在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作者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侵略者和卖国贼。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阅读本书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 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本书,可以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中吸取力量,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

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虽然失败了,却向我们提出了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