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脑的神奇下
6241100000005

第5章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大脑能量的基本来源。

大脑机器的高效运转,需要恰到好处的能源供应。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能源配置的基础和关键。

饮食不足、营养失调,不可能带来智力的高度发展。饥肠辘辘、饿殍遍地,无论如何不会有天才的灵光显现。

世上虽有千般食品,但没有一种能把大脑所要求的营养素都包含。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要平衡饮食。就是说,饮食中所含的营养素,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要能与肌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1.注意营养的平衡

要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保持体健脑灵,能胜任繁重的学业,科学的饮食生活是基础。最好能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随时注意保持营养平衡。如在某一天吃鱼肉蛋类较多时,就要有意识地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若较长时间内基本吃蔬菜,也要适当增加一些鱼肉蛋之类的食品。那种“一道苗”的吃法,就不利于保持营养平衡。

此外,搞好饮食的合理搭配,还要了解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例如,桔子不宜与牛奶同时食用,萝卜不可与黄瓜一同制取果菜汁等。

2.吃温食,细嚼慢咽

肺和胃都直接与外界相通,并通过外界获取营养。肺从自然之气中获取氧气,胃从外界获取食物。实验表明,二者都怕冷。肺若直接吸收冷空气,可引起肢体受寒,因而易患感冒,或其它呼吸系统疾患;胃若直接摄入冷食冷饮,也特别容易产生不适之感,或引起其他疾患。有些人自恃肠胃壮而过食生冷,造成肠胃病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身体不适,势必影响工作和学习。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喝饮料时要慢慢呷服。狼吞虎咽,一口灌下,都是不良习惯。不论食物还是饮料,在口腔内应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才易被身体消化吸收。

古人对唾液极为重视,视为人身之宝、生命之水。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由于研究唾液卓有成效,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国外一医学家通过实验表明:唾液有防癌作用。把致癌物放入试管内,同时把人的唾液也放入试管内,开始变化不大,但反复摇动30秒后,发现这些致癌物失去了毒性。据此,又有人把有致癌作用的农药、食物、霉菌、烧焦的鱼和肉等,分别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也获得同样结果,这充分说明唾液有一定的杀灭致癌物质的作用。

在日常饮食中,有些食物很可能含有致癌物,但在进食时,若能充分咀嚼,就能促使唾液大量分泌,发挥消灭致癌物的作用。

3.规律的一日三餐

有学生的家庭,一日三餐应该是及时的。在校读书时,最难熬的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肚内咕噜咕噜响,影响听课。这说明早饭的质量可能较差,另外青少年需要营养较多也是个因素。有的国家在上午10时、下午4时加餐,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是有利的。有的家长,尤其是工作在城里的双职工,起床后急于上班,匆匆吃一点饭就走,这样对上学的子女是很不利的。有的家庭往往在晚饭时改善生活,这样十分不利于夜间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影响睡眠,容易引起肠胃病。

4.不偏食,少零食

偏食影响健康,导致大脑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此即人们所说的“脑弱”。

吃零食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须知,肠胃也是需要休息的,若肠胃总是不停地工作,会使人昏昏欲睡,头脑不清醒。适当的空腹,有利于脑力的发挥。

5.少吃速食品及过咸食品

速食品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但其中的防腐剂等物质,会影响脑力的发挥,甚至有的还能致癌。有的家庭,喜欢在早饭时食用速食品。长久下去,是肯定对身体不利的。

有的爱吃过咸的食物,这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而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过早老化。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盐7g以下、儿童每天摄入盐4g以下即可满足生理需要。

6.进餐时保持欢快的气氛

父母忙于工作或劳动,子女忙于学习。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仅限于在进餐的时候,此时也是全家人交流感情的时候,欢快的气氛,可口的饭菜,也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进餐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如有条件,还可以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有的家庭在进餐时争论问题,甚至斥责子女,冲散了欢快的气氛,这对父母、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都是得不偿失的。进餐时,应尽量谈论轻松的话题,保持愉快的心态。

学习紧张时,可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是精力集中的表现。但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可使食欲下降。吃饭就是吃饭,应仔细品尝,细嚼慢咽。

7.饱餐会降低思维能力

饭后为了消化和吸收所吃的食物,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肠胃。这时脑的机能降低。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吃饱了爱打盹儿”的体验中也会了解到。但是,为什么吃饱饭之后会打瞌睡?为什么这时脑子不好使唤?产生这些现象的身体内在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人体血液的总量是一定的,如果全身的器官都一起开动,就会变得更为不足,从而供不应求。这就和买东西的时候反复筹划有限的资金一样,必须在一定数量之内统一调配,舍次从主地使用这些血液。

但是,吃过饭之后,无论如何必须首先集中力量消化胃里的食物。这时,便把大量的血液作为进行消化吸收工作的能源而调集到与消化有关的器官中去。只是满足这个用量就已经非常紧张了。所谓与消化有关的器官,不只肠胃,还包括肝脏、胰脏等许多内脏。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务,就要把所有这些器官都动员起来。而要进行这样的总动员,就需要相当大量的血液作为能源。

此外,作为消化液的原材料也需要血液。

由于上述原因,饭后1~2小时内,血液的调配与平时全然不同,大部分都集中到肠胃里面。

但是,平时脑所需要的氧气是其他内脏的10倍。也就是说,虽然脑只占整个体重的2.2%左右,可是,这里的血流量竟然占全身的大约20%。因此,饭后一、二个小时以内,脑势必会有供血不足之虞。

不仅如此,胃里一进来食物,首先向脑报告此事;脑向肠胃发出进行消化吸收的指令。这类报告和指令,从食物进到胃里的时候开始就不断传来送去。这就会给大脑的工作带来种种影响。打个比喻的话,饭后的大脑就像一间电话铃声不断、工作异常繁忙的办公室一样。在这种状态下,根本不可能顺利地开动脑筋进行学习和工作。

饭后1~2小时内全身血液的调配与平时不大一样,吃得越饱需要停止学习或工作的时间越长。因为这段时间里通过血液供给脑的氧气非常少,思维活动异常迟钝,不论怎么努力开动脑筋,也不能奏效。

8.吃饭只吃8分饱或6分饱

苏东坡在《养生颂》中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这与“8分饱,不就医”是同一道理。临床实践表明,很多消化不良与肠胃病都是过食或暴食暴饮造成的。正如《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胃肠功能受损,那些健脑食物能充分发挥作用吗?

为了使头脑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有人提出应以“6分饱”为宜。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不利于健脑。那些肥胖儿童,就是营养过剩所致,这类孩子一般都表现为大脑反应不敏捷,行动迟钝,肢体协调困难。这是因为脂肪在脑内堆积过多而影响了智力发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与大脑的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儿的脑沟回却很少。这是因为过多的脂肪使沟回紧紧挤在一起,并使大脑皮质变得平滑,而且还影响了神经网络的发育,所以智力水平较差。

“要使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育儿诀窍。小儿如此,成长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

9.要学会适当空腹

为了改善脑的机能,既不可完全空腹,也不宜过饱。于是,就需要提出一条规律来告诉人们,为了充分发挥脑的机能最好使肠胃处于一种“适当空腹”的状态。意思是说,应该经常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的状态,以便让新鲜血液流入大脑。只吃“八分饱”,尽量减少大脑倦怠的时间。

古希腊有一位名叫戈尔盖阿斯的哲学家曾经针对人们强烈的食欲,提出过节食的忠告,他说:“请勿贪婪饮食,而应以餐充饥。”(吃饭不是为了满足食欲,而是为了不饿。)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必要原原本本地照着这句话去做。但是,却可以说,为了改善脑的机能,必须在饮食上动脑筋;能够控制饮食的人,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而这样的人,可以恰到好处地改善脑的机能。

10.饭后百步走有益于健脑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养生格言。平时宜多散步,饭后更有必要。

11.进餐后,要午休

午餐后,胃内充满了食物,稍加活动后,再睡个午觉,这样有利于下午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我国有午休的习惯,就连西方国家,如法国也有午休的习惯。据说拿破仑虽然每天只睡3小时,但他有午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