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赠与鲁国国君土地,在泰山北面,有几千户人家,派晏子去赠送土地,鲁国派子叔昭伯来接受土地,但没有全部接受。
晏子说:“我们君主赠献土地,完全是诚心诚意的,为什么不全部接受呢?”
子叔昭伯说:“我从君主那里接受命令说:‘诸侯会见时,相互谦让,争着处于卑下的地位,这是礼仪的形式;相互赠送的礼物多,争着少接受礼物,这是行为的实质。相互交往先尽到礼仪的形式,然后行为再尽到实质,这是相互交往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原因。况且我听说君子不能享尽别人对自己的欢欣,不能完全收受别人对自己的忠诚,所以我不能全部接受啊。”
晏子回来报告景公,景公高兴地笑着说:“鲁国国君是这样的吗?”晏子说:“我听说大国贪图名义,小国贪图实惠,这是诸侯的通病。现在鲁国宁愿处于卑下的地位而不贪图尊贵的地位,推辞实惠而不贪图多取,行为廉正不愿苟且求得,遵从道义不愿无原则行事,不享尽别人对自己的欢欣,不完全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忠诚,以此来维持国与国的交往,鲁国国君的道义,不同于世俗,使鲁国免除了诸侯共有的毛病。”
景公说:“我喜欢鲁国国君,因此赠给他土地,现在鲁国国君的行为果真如此,我将派人去祝贺他。”
晏子说:“不行!君主因为高兴赠给他土地,又去祝贺他推辞不全受的行为,这样就显得交往不够亲密,而原来赠送土地也算不上有恩德了。”
景公说:“说得好。”于是厚赠鲁国钱币,超过对待别的诸侯,用隆重的礼节对待鲁国使臣,超过对待别的诸侯的使臣。君子通过鲁国辞不全受的行为,懂得了行为廉正、辞让赠地可以使国家享有巨大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