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虚怀若谷——晏婴
6238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末期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晏子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尽忠极谏,机敏善辩,政绩卓著,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历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贤相。

据史书记载,晏子身材矮小,“长不满六尺”,但他却最终“身相齐国,名显诸侯”。晏子生活于春秋末期,正处在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大变革大动荡历史时期。一方面,周天子的权力和威望江河日下,诸侯之间争权夺利,战争频繁。另一方面,齐国自从管仲死后,齐桓公晚年昏庸,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导致齐国内乱和此后政局长期不稳定。

晏子前后辅佐三位君主,虽然最终得到重用,但也受到过一些人的怀疑。齐国大夫高昭子曾经问他说:“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耶?”晏子回答说:“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可见晏子正是以同样的一颗忠心来对待这三位君主的,因而才能始终得到信任。

晏子是以善谏而著称的。有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病死了,景公大怒,要治马夫之罪。晏子对齐景公说:“这人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死,让我为您教训他一番,让他知道自己的罪过,再送去监狱治罪”。景公同意后,晏子就对那个人说:“你有三大罪状:国君命你养马,你却让马病死了,这是死罪之一;你养死的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后必然要怨恨我们的君主,诸侯听说后必然会轻视我们国家。你让国君的马病死,使老百姓对国君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这是死罪之三。”齐景公听了长叹一声说:“请您放了他吧,不要因此而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还有一次,齐景公因晏子的住宅靠近集市,要给他换一处住所,被晏子拒绝。景公又笑着问:“你住的房屋靠近集市,你知道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晏子回答说:“假肢贵而鞋子便宜。”原来景公滥施刑罚,常把犯人的脚砍下来,所以装假肢的人很多。齐景公听了,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从此减省了刑罚。

晏子还以在外交活动中机智善辩而著称。他曾经多次出使晋、鲁、吴、楚等国,每次都能机智应对,不辱使命。晏子使楚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总之,齐景公时代,在晏子的辅佐下,由于客观的原因,齐国没有像管仲时代那样称霸天下,但是无论内政外交在列国中都仍处在强势地位,保持了数十年稳定的局面。

晏子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继承并发展了晏子的学说,创立了墨家学派。晏子的许多言行和思想,如尚贤、节用、节葬、非儒、非乐、明鬼神之事、反对不义之战等,都被墨家学派继承和发展,几乎成为其主导性思想。所以,唐代柳宗元在《辩晏子春秋》中,甚至提出应将晏子列为墨家。

晏子与比他稍小的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孔子曾说:“晏平仲与人交,久而敬之。”孟子对晏子的评价也很高,他说:“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虽然晏子对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不赞同的,但是晏子所主张的礼治思想却与儒家有不少相同或相通之处,汉代学者多倾向于将晏子列入儒家。

近三千年过去了,晏子的形象依然高大、清晰,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