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07

第7章 在馒头、斋菜里淘金

馒头、斋菜,这司空见惯的食物里居然也能淘金?看看下边的两个故事吧!

蒸馒头“蒸”出百万资产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这话用在我身上得改成‘全凭蒸馒头争口气’。”河北黄骅市下岗女工赵英梅几年来凭着一股拼劲儿,从4间房的蒸馒头小店干起,如今经营着一个资产百万元的馒头加工企业。

1997年7月,因为单位裁员,赵英梅离开工作了17年的黄骅市服装厂,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下岗了。今后干什么?丈夫本想让她到自家承包的石材营销站帮忙,赵英梅却有点不甘心,她对丈夫说:“你先让我自己闯闯看,要是干不出名堂,我就认了!”赵英梅是个细心人,她早就发现“上班族”回家时,许多人都顺便在路上买些馒头、大饼,由于生活节奏太快,自己动手做主食的人越来越少,可是,卖主食的商贩多是小作坊,不仅品种少,卫生质量也没保证。瞅准了这条路子,赵英梅东挪西借凑了15万元钱,买来一套生产设备,花3000元钱租下4间旧砖房,聘请了几名下岗工友,办起了一个馒头加工厂。

一个女人办企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买面粉、蒸馒头、找销售点,赵英梅每天不到4点钟起床,一直要干到晚上8点多,3顿饭都是在车间里吃,干一天下来,她累得腰酸腿疼,巴不得赶快躺下休息。老一辈人把饮食业叫做“勤行”,干了几年下来,赵美英算是真正领会了这个叫法的含义。

凭着口感好、分量足、价格低,赵英梅的馒头销售摊点在黄骅市大街小巷摆得越来越多,成了当地的抢手货,开业头一年就实现利税4万多元。在蒸馒头、卖馒头的同时,赵英梅还根据居民的需要不断增加品种,先后增加了拧花卷、夹心卷、糖三角、黑米馍等多种产品,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到目前,赵英梅经营的力源馒头厂建筑面积已扩大到1200平方米,总资产超过100万元,吸纳了3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食素香客,独爱斋菜店

李伟东高中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里“端盘子”。后来,李伟东进入了越秀区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工作,公司就位于广州著名的古刹光孝寺旁边。李伟东接触了不少食素的香客,也认识了很多要求代理斋菜产品的公司。他偶然发现,素食在号称“美食之都”的广州,虽然只能算是一枝“小花”,但也有很大的市场。广州有不少大型的庙宇,还有许多庵堂和精舍,对于斋菜,不但出家人有需求,社会上大量的素食者也造就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不久,李伟东办起了自己的公司。

在李伟东的店里,斋菜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而且包装整齐、干净,甚至可以说有些“新潮”。他说,做斋菜的出路是多样化、深加工化,为此,他从产品开发到包装、营销都下了苦功夫。来拜佛烧香的不少是成群结队来的,他们当中有一两个带队的人。李伟东就尽量多同这些带队的人接触,每月组织一些烹调斋菜的交流活动。慢慢地,他的斋菜在素食圈里就有了一定的名气,生意也跟着上来了。

斋菜毕竟是食品行业里的偏冷种类,要将生意做大,就不能仅仅面向佛教信徒,还要大力开拓消费者市场,而要改变大众的饮食习惯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李伟东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在酒楼推荐是一个渠道,首先是厨师要认可接受,其次将原料产品做成菜,让普通消费者接受。李伟东经常组织各个酒楼的厨师共同研究最好的做法。而面对公众,他的做法是:请名厨教大家如何做斋菜。

多年的经营,李伟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说“这个行业虽然有一定市场,但也有不少风险。”店铺的选址一定要讲究,最好选择在寺庙附近。其次,斋菜店即使开在庙门口,倒闭的也有不少,因此还要懂得走出去揽生意。一些大型的美食节是李伟东锁定的重点目标,而他的斋菜已经成为美食节上备受瞩目的品牌和亮点。

致富经

不因“财”小而不为,馒头、斋菜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到了有心人眼里就成了生钱的宝贝。原因就在于,他们看准了馒头、斋菜的潜在市场,加上苦心经营,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最终淘到了生意场上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