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生意赚大钱
6238700000047

第47章 干包菜,女老板的杀手锏

张新凤是广西南宁市张新凤风味餐馆女老板。这位曾经下岗且先后两次遭遇腰椎骨折的女老板,近年来仅仅靠一道独具特色的“干包菜”,就赚了一百多万元。曾因两度瘫痪而险些走上绝路的残疾下岗女工,是怎样凭借毅力和过人的才智度过艰难,走向成功的呢?

从幼儿园到小吃店

张新凤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高中毕业后不久,她进了南宁市麻纺厂上班,在脱胶车间一干就是4年。在此期间,好学上进的张新凤学会了弹钢琴和艺术舞蹈。厂里发现她有这个特长后,将她调到了厂办幼儿园,她做了一名幼师。

人有旦夕祸福。1990年4月28日,张新凤正在给小朋友安放棉被,由于重心失控,她一下子从二楼摔到了一楼,导致第一节腰椎骨折、腰大肌扭伤。张新凤由此瘫痪在床长达一年多,生活起居完全靠家人照顾。1993年,企业搞改革,张新凤主动下岗,自谋就业门路。她在麻纺厂门口,租了一个90多平方米的店面,用600元起家,开了一家小餐馆,取名叫新凤小吃店。小店既做早餐、中晚饭,也做夜宵,而张新凤自己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采购员和厨师。不出几个月,她累得全身都浮肿起来,可是生意并不景气。一年后,她试图将店面转让出去,可一直无人问津,幼儿园又回不去了——张新凤一下子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卧病床上苦撑小店

祸不单行。1997年9月28日,张新凤搭同伴的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被一辆突然冲来的三轮车猛地撞上,再次造成她第四节腰椎骨折。尽管肇事司机愿意出钱让她住院疗伤,可经验告诉她,这种严重腰伤如果住院,至少得躺上半年至一年。这样一来,生意刚开始好转起来的餐馆,也就名存实亡了。在伤科医院做了X光照片以后,痛得直冒冷汗的张新凤被人用担架抬着,回了自己的餐馆。那时,她店里已经有两三个服务员了。半年多时间里,她每天痛得直呻吟,还躺在一个包厢内指挥生意。因为全身动弹不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她吃饭也要人喂,每天的日常起居,全靠店里的女服务员照顾,生意却一天也没有停下。

就在这时,冷淡了9年的婚姻生活让张新凤不堪忍受,她主动提出离婚,儿子跟了自己。1995年夏,店里招进了年轻厨师宋红兵,小吃店生意开始出现转机。有了帮手,张新凤轻松了许多。宋红兵炒菜时,她就抽出时间研制新菜,然后两人一起试验,很快研制成功了腐乳蒸肉、腌辣椒蒸猪脚皮、米汤煮芥菜、牛腩火锅等一系列本店特色菜,生意慢慢有了些好转。

干包菜成就百万家产

张新凤研制的特色菜中,最成功的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干包菜”。

那年夏天,包菜等一些时鲜蔬菜存放久了会腐烂,张新凤灵机一动将每天没用完的包菜放在坛子里,做成酸菜,再将包菜晒干或用火烘干,用来下米粉,没想到,很受顾客欢迎,这让张新凤大受鼓舞。

通过长达10年的潜心研制,她采用广西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精制而成的干包菜,以其色、香、脆、嫩等特色,很快成为南宁市家喻户晓的一道风味菜。

张新凤的小吃店,因为这道干包菜,一下子变得十分火爆。几年后,小吃店营业面积从当初的90平方米扩大到300多平方米。那几年里,每天光是干包菜这道菜,她就能卖出100多盘。不管刮风下雨,她的店里店外,总是挤满了前来品尝干包菜的顾客。很快,南宁市区内,一下子冒出许多难辨真假的新凤小吃店。张新凤不得不将自己的餐馆,改名为张新凤风味餐馆,并重新到工商局登记注册。从1997年至2003年非典到来之前,她就靠这道特色招牌菜,至少赚了100多万元。

2003年7月15日,张新凤餐馆建馆10周年纪念日,张新凤真情回报新老顾客,以两万包精心包装的风味干包菜,赠送给新老顾客。这一招,在南宁再次掀起了干包菜热潮。

一道干包菜,十几年春秋,张新凤在南宁名声大噪,吸引了无数国内国外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致富经

餐馆生意要想做好,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动脑筋想、着手做试验,“耍手段”搞宣传,小小的干包菜也能成就百万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