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马瑞芳说聊斋
6237200000007

第7章 狐狸精(上)

画外音:

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穷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加可爱?《说聊斋》。

狐狸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的经典描述,可以说“狐狸精”就是女人轻浮、淫荡的代名词。可是狐狸本身却是伶俐聪明通人性的,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为什么会背上如此沉重的罪名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又赋予了狐狸什么样的含义呢?

马瑞芳:

狐狸精是一个世界文化现象。德国有一位汉学家,叫汉斯·约格尔·乌特,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很有名的话:“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将狐狸视为文化英雄,比如南美的多巴狐,为人类带来火种的动物;基督教文化当中的狐狸则象征着鬼怪等邪恶势力。只有在东亚文化圈,狐狸与女性的关系才得到强调,母狐作为传统婚姻体制的反面形象出现。她的美丽与贪婪和欺骗相连,与立于社会标准之外的美丽妇女表现相似。”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狐狸精是正常社会标准之外的另类。狐狸精意味着美丽,意味着贪婪,意味着欺骗,意味着对传统道德的背叛。不管是在基督教文化当中还是在孔孟文化当中,狐狸精都是一个贬义词。

我们再看看中国狐狸精的由来。咱们中国人习惯把那些淫荡迷人的女人叫狐狸精,而狐狸精是中国小说的传统题材。战国时候的《山海经》写全都山雌狐就是阳界英雄的克星。在六朝小说当中,雌狐精有一个专门的称号叫做阿紫,它是迷惑人间男子的。《玄中记》这个小说里面就曾经说狐50岁能变化为女人,百岁为美女。到了唐代,在唐代初年,老百姓就都敬奉狐神了,有一句俗话叫做“无狐媚不成村”。截止到宋代的一个大型类书《太平广记》为止,前人小说当中写狐狸精的有83篇小说。这些前人小说里面的狐狸精我们说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这些狐狸精都是害人的,她们都会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丧失理智甚至生命;第二个特点,就是狐狸精她的时间越长,她的道业就越深;第三个特点,就是狐狸精最惧怕猎犬,她还最怕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所以要治服狐狸精,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猎犬,是抓住或者砍掉她的狐狸尾巴。

我们读聊斋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聊斋的狐狸精与传统的狐狸精太不一样了。聊斋的狐狸精她是美丽迷人的,她是纯洁可爱的,她甚至是侠肝义胆的。我们这样说大家可能要觉得奇怪,不可思议了,太不符合常情了。狐狸精怎么可能纯洁,怎么可能侠肝义胆。岂不知天才之为天才,他就是不按常规办事。蒲松龄就是打破了常规,他用他的生花妙笔,给千百年以来传统的狐狸精全新的内涵。所以咱们当代有一位美学大师,也可以称为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他老人家曾经这样说过:“我在读了《聊斋》之后,就很难免地爱上了那些夜半美女。”这些“夜半美女”大多数都是狐狸精。

画外音:

在《聊斋志异》之前的狐狸精,人们的文学描写更多地是把狐狸妖魔化和邪恶化,是蒲松龄第一次把狐狸精人格化了。他笔下的狐狸精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孩,一个个年轻貌美,极富诱惑力。正是应了狐狸50岁变成女人,100岁就会变成美女这个美妙的幻想。美丽可以说是狐狸精的基本特色,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究竟美丽到了什么程度呢?

马瑞芳:

聊斋狐狸精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非常地美丽,美丽是聊斋狐狸精的最大的资本,而温柔就使得这个资本变本加厉了。所以我们一看聊斋,我们总是产生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聊斋的狐狸精一出现,马上就叫男人眼珠给紧紧地盯在她身上了。《胡四姐》是一个著名的狐狸精的故事。《胡四姐》里面有一个尚生,他先爱上了一个狐狸精叫胡三姐,他就整天盯着这个胡三姐看,不转眼珠地看。这个胡三姐说:“你总是看我干什么?”尚生就告诉她,他说:“我视卿如红药碧桃,即竟夜视不为厌也。”我看你就像看一朵盛开的芍药,盛开的碧桃,我整夜不睡觉地看,我都看不够。胡三姐就告诉他:“我还算漂亮吗?我们家的四妹那才叫漂亮呢。”结果这个胡四姐就出来了,尚生立即又着迷了。因为胡四姐长得是个什么样呢?小说里面写的叫做“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就好像早上的露水里面那种荷花,好像烟雾当中的杏花,甜蜜地一笑,那个甜美,那个狐媚,叫人都觉得没治了。更有意思的是,另一个聊斋故事里面有一个书生,他晚上回到自己家里,突然发现自己的被窝里面躺了一个美女,他就好奇地伸手到被窝里一探,摸到了一条狐狸尾巴。这个书生竟然也不表示害怕,而且还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说:“我不畏首而畏尾。”我不害怕你这个美丽的面容,我只是害怕你这条狐狸尾巴。这个狐狸精立即就把尾巴变没了,两个人就相好了。

所以女人的美丽叫男人动情,女人的温柔叫男人动心,女人的狐媚就会让男人失魂落魄。杨贵妃是唐明皇后宫里面最美的吗?不是,她是最媚的,是她的媚使六宫其他美人都黯然失色。大诗人白居易写得再明确不过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所以我们说聊斋的狐狸精是最美的,她又是最媚的,她貌美如花,柔情似水,又非常懂得狐媚。所谓狐媚,就是狐狸精之媚。

画外音:

我们已经领略到了蒲松龄笔下狐狸精的美丽,但是狐媚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什么是狐媚呢?狐媚一词最早是来自于唐朝诗人骆宾王所说的“狐媚偏能惑主”,这里的“狐媚”就是指武则天这位“人中之狐”诱惑人的本领。我们可不要小看狐媚的力量,《封神演义》里著名的狐狸精苏妲已,她就是靠自己的狐媚把殷纣王的江山给破坏了。在被处死时,苏妲已居然还用自己的狐媚使得几个行刑的士兵不忍心下手。那么狐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狐媚对待男人难道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不二秘诀吗?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恒娘将给我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狐媚。

马瑞芳:

《恒娘》是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商人叫洪大业,他家里有一妻一妾。他的妻子朱氏长得很漂亮,他的小妾宝带长得人才一般。但是这个商人就喜欢这个小妾,朱氏就吃醋了,夫妻就反目。这个时候邻居搬来了另一个商人,家里也有一妻一妾。妻子叫恒娘,30多岁,小妾20多岁,比妻子要漂亮得多。但是这个恒娘她就是宠擅专房,丈夫就是喜欢她,那个小妾形同虚设。朱氏就去找这个恒娘请教了,说:我现在很恼火,丈夫总是喜欢小妾,我现在恨不能以妻之名唤做妾。恒娘就教给朱氏来一个妻妾易位。怎么妻妾易位呢?靠狐媚。恒娘就教给朱氏:你第一个月,你不要管你的丈夫,你就放任他去和那个小妾双宿双飞。表面上大家说朱氏很贤惠,实际上你让你的丈夫厌恶她,把她从新变旧。因为男人的心里总是重难轻易,喜新厌旧。你先把她变得容易了,把她变旧了,然后第二个月,你把你自己从易变难,从旧变新。怎么变呢?第二个月你先蓬头垢面,就像仆人一样穿着破衣服,干一个月的粗活。然后在最后一天,焕然一新,把凤髻梳得光可鉴影,穿着从来没穿过的时装,就连那双鞋都拆开重新缝了。然后回到家,她的丈夫一看,妻子完全变了一个人,丈夫立即表示我今天晚上要住到你的房间。这个朱氏就根据恒娘的安排,欲擒故纵,坚拒门外,不让他进,把门儿关上。这个时候就可以想像了,这个丈夫一直把自己的妻子看成是一个唾手可得的一个旧妻,突然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又得不到,当然就垂涎三尺了。所以第二天,早早的太阳还没有落山就到房间去等着。到晚上,小说里面写得很有趣,叫做“灭烛登床,如调新妇”。多年的黄脸婆,竟然变成了新媳妇。朱氏就这样把小妾打败了,但是恒娘告诉她,你要巩固你的地位,你还一定要掌握媚的功夫。她跟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她说:“子虽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就是你长得很漂亮,但是你不懂得狐媚,像你这个模样,如果再懂得狐媚,西施都会败给你。然后恒娘就教给这个朱氏怎么样来狐媚。她就教给她,说起来就非常可笑了,先教给她怎么看男人,她教给她怎么看呢?睨,不正面看,用眼角瞟,抛媚眼。就是你看你的丈夫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凶神恶煞地瞪他一眼,傻呵呵地瞅他一眼,你得风情万种地瞟他一眼。大家可能看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美国电影《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所谓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她就是靠她的媚。我看这个电影,我就经常注意到她像《聊斋志异》里面写的这个“睨”,她不是正面看男人。伊丽莎白·泰勒演的时候,她总是瞟一眼,使个媚眼,结果就使得带着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大帅凯撒,安东尼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咱们17世纪蒲松龄就写了女人就是要这样去看男人。然后恒娘再教给朱氏你怎么样笑,这也很奇怪,哪个女人不会笑?但是照恒娘看来,朱氏不会笑,一般的女人她也不会笑。咧着嘴一笑,牙全都露出来了,非但不会给男人留下好的印象,反而会留下极坏的印象。恒娘教朱氏怎么笑呢?你笑一个我看看,然后找出毛病来,“非也,病在外眦”。所谓“眦”,字典上来说是指的眼眶,这个地方就是说的眼睛的整个的轮廓。“病在外眦”,就是你在抛媚眼的时候,你那个双眼皮的外面那一层表情不够生动。然后你再笑一个,朱氏又笑了,“非也,病在左颐”。笑得不对头,为什么不对头呢?你的左脸的小酒窝没有笑出来。恒娘就教给朱氏,你在笑的时候,你要笑得“冁然瓠犀微露”,就是你要甜甜地一笑,微微地一笑,把你那个像小糯米一样的白牙微微地露出来,要把小酒窝笑出来。于是朱氏就照此来操作,结果把她丈夫搞得是神魂颠倒,她就巩固了自己的受宠的地位。

但是我们说这个《恒娘》实际上是封建时代一夫多妻制的必然结果,是女人尽量地想做男人的玩偶,而且最后做稳了玩偶,这样一个故事。实际上,我们说这是女人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当中,跟男性相处的时候,处于根本劣势的血泪史,也可以说恒娘是一朵女人靠着狐媚来操纵男人的恶之花。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个恒娘她能永远得宠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那个宝带,这个小妾她从挫折中崛起,她也去狐媚,或者是洪大业又娶了个三姨太,这个三姨太不但长得漂亮,而且特别狐媚,朱氏她能江山永固吗?李白有一首诗说得很好,“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蒲松龄在构思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这个人物的名字就很有深的含义。“恒娘”,永恒的媚娘,而跟她学习的这个人姓朱,朱者红也,红颜易老,而求永恒,岂非缘木求鱼。所以我们说女人和男人相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国外还是中国,狐媚有作用,有效,但是也极有限。女人最主要的还是要提升自己本身的人生价值。

画外音:

狐媚是狐狸精征服男人的一个重要法宝,狐狸精通过狐媚控制了男人,也就控制了世界。所以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狐媚是女人迫不得已的生存手段,而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可以说是廖若晨星。但是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狐女舜华,居然破天荒地成为封建社会独立女性的代言人。我们说狐媚是可爱的,那么具有独立意识的狐女舜华又有哪些超凡脱俗的魅力呢?

马瑞芳:

这些狐狸精和传统的狐狸精大不一样,她们有主见,她们跟男人相处主动热情,她们敢于追求爱情,她们又独立,不完全听男人的,她拿得起放得下,进退自如。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男女相处,男人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地位的,女人总是被动的,被猎获的,是附属品。但是聊斋的狐狸精,她对这个传统说不,她们跟男人相处,她占主导地位,占领导地位,她绝不是被你控制,她要反过来控制男人。她想爱就主动去爱;想恨就大胆地恨;想合,义无反顾合;想离,拂袖而去。她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她在男子跟前,不自卑,不羞涩,平起平坐。我跟你相爱,爱得热情似火,但是你这个男人,你想把我纳入你的封建家庭的轨道,你让我来做第二位,就是小妾这个位置,聊斋的狐狸精的态度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对不起,拜拜。

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叫《张鸿渐》。里面也写了一个狐女,这个狐女叫舜华。张鸿渐是因为跟官府打官司,逃亡,在逃亡的路上借宿到一家。舜华就发现到他家借宿的这个男子,志诚君子,很诚实,就主动提出来我想跟你结婚。张鸿渐就老老实实告诉她,我家里有老婆,舜华就表示“顾亦无妨”,不要紧你家里有老婆,我就在这儿跟你结婚。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之后,张鸿渐发现舜华是个狐狸精,他就请求你能不能送我回家看老婆去。这个时候舜华就说了一段话,她说:“妾有褊心,于妾,愿君之不忘,于人,愿君之忘之也”。“褊心”和偏心不是一个意思,“褊心”是心地狭窄的意思,所谓“褊心”就是我希望你在我和你的妻子之间,你忘了她,你别忘了我。很显然这个爱情是完全排他的,根据这样的原则,你就不应该再把张鸿渐送回家,舜华你是个狐狸精,你完全有法力阻碍他夫妻团聚,你可以独霸张鸿渐。但是舜华,善良的狐狸精,她不这样做,她把张鸿渐送回家。然后张鸿渐回家之后被官府发现,抓起来,舜华又在他的押解途中用法术把他救了出来。这个张鸿渐在自己遇难的时候,狐狸精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在自己被官府捉住之后,押送途中,狐狸精又解救了他。当然,张鸿渐要对狐狸精的感情越来越深,所以他就跟舜华问我们什么时候再相见,舜华不理他,飘然而去。就是这样一个狐狸精,我帮助你,你没有困难了,我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像这样的狐狸精,她用迷人的风采吸引了男人的眼球,她又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在《聊斋志异》之前的狐狸精,从来没有人写到这个份儿上,写到这样的境界。而且我们现在有一些女性对男性就好像青藤缠树一样,依附于男人,什么事都叫男人给她帮忙,什么事都要男人向她付出,她自己不付出。这样的女性,如果看看聊斋的这些狐狸精,应该感到羞愧。

画外音:

狐狸精依靠美丽吸引男人的眼睛,依靠狐媚俘获男人的心,美丽与狐媚是爱情的催化剂。可是有的爱情只是开了花却没有结果,这种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除了亲情、友情、爱情之外的“第四种感情”。爱情退一步还会留给双方真正的友谊吗?蒲松龄是如何看待这种所谓的“第四种感情”的呢?

马瑞芳:

我们看聊斋有时候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的就是看到狐狸精竟然可以是那样的纯洁。我们不都是说狐狸精害人,狐狸精狐媚,但是聊斋的狐狸精她竟然可以像今天的阳光女孩一样,这就很不容易了。有一位英国诗人曾经说过,他说有独创性的作家是人们的大恩人,他给文学增加了新的版图,他能够在不毛的荒原里面呼唤出鸟语花香的春天。蒲松龄这个天才作家,他就在传统的狐狸精这题材上,他创造出这种阳光女孩式的狐狸精,他把害人变成救人,他把狐媚变成纯真,把妖冶变成纯洁,就好像我们现在社会上那种很讨人喜欢的、单纯的、善良的、可爱的、最有人缘的、最惹人喜爱的阳光女孩。在大学里面经常看到的往往就是些一年级大学生,小女孩,纯洁、善良、单纯,而聊斋里面竟然有这样的狐狸精,娇娜。

《娇娜》这个故事就是写的有一个叫孔雪笠的人,他交了一个朋友,是狐狸精,是个男的。孔生他的胸前长了一个巨痈,他的朋友皇甫公子就告诉他,你这个病,我的娇娜妹子能治。然后就把这个娇娜请来,这个女华佗就出面了,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娇波流慧”,美丽的眼睛秋波一转,流露出来的不是狐媚,不是卖弄风情,而是非常地聪明,非常地有智慧。“细柳生姿”,是腰很细很细的,苗条、轻盈、秀美。实际上,娇娜这个名字的本身就有娇美、袅娜这个意思。孔生本来是胸前长了一个很大的疮,一下子看见这个十三四岁的美丽的女大夫,小说里面写的是“望见颜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病痛都忘了。接着娇娜就给孔生查病,“把握之间,觉芳气如兰”,不光长得漂亮,身上那股气息,散发着兰花的幽香。更有意思的是,娇娜拿出刀来,给孔生开刀排脓,在开刀排脓的过程当中,这个孔生不仅不觉得疼,反而贪近娇姿,惟恐开刀的时间太短了。美丽的医生来给开刀,我就希望你开刀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我不就接触了你吗。所以这段写这个女性对男性的吸引,写得真是力透纸背。咱们看《红楼梦》知道,宝玉挨打的时候喊姐姐妹妹,好像喊了姐姐妹妹就不疼了,那这个孔雪笠比他更厉害,开刀都不疼,只要是美丽的女医生给开。但是孔生虽然是爱上了娇娜,娇娜太小了,十三四岁,她家里认为还不合适,就把娇娜的表姐松娘嫁给了(孔生),这样一来,两个人就成了姐夫小姨了。后来娇娜一家面临雷霆之灾,因为她是狐狸精,有时候雷霆要制狐狸精,在这样的情况下,孔生挺身相救,自己被雷霆打死了,娇娜嘴对嘴地把自己的红丸给了孔生,把他救活了。我们看《娇娜》就应该特别注意,这里面有两次写到红丸。所谓红丸,是狐狸精的红丸,是修炼一百年、一千年甚至几千年才能够炼出来的一个救命仙丹。娇娜第一次用这个红丸是给孔生治病,开刀,排脓,完了之后,“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这真是神仙治病一把抓啊,转了三圈,好了。第二次用红丸是给孔生救命,小说里面这样写“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红丸随气入喉,格格作响,移时,醒然而苏”。神奇的红丸,关键的一吻,鬼门关上夺命还,太神奇了。

聊斋的点评家点评到这一段的时候就说“以舌度红丸,报之不啻以身”。就是娇娜用红丸嘴对嘴地送给孔生,不比女人献身给男人差。在蒲松龄那个时代,娇娜这个形象非常超前,所以蒲松龄说“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我羡慕孔雪笠,我不羡慕他得到美丽的松娘为妻,我羡慕他得到了娇娜这样一个生死相交的异性朋友。他把娇娜和孔生的感情归纳为“色授魂与”,就是因为外貌的吸引到心灵的相通。他认为这样的感情远远超过颠倒衣裳,就是男欢女爱。娇娜和孔生不是夫妻胜似夫妻,不是情人情逾情人,没有肌肤之亲胜过肌肤之亲,他们是朋友,是异性朋友,但不是一般的朋友,是深相忆,长相知,关键时刻可以献身的朋友。所以男女之间,能不能有非婚姻,非情人,但是纯洁执著,甚至可以共生死的友谊,从娇娜这个形象,这个天真烂漫、圣洁美好的形象,我们说可以的。娇娜和孔生这种感情是介乎于友情、爱情、亲情之间的所谓第四种感情。现代小说,外国小说经常有这样的描写,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百年前就这样写了,他有近代文明色彩。

聊斋写的狐狸精,当然有祟人之狐,更有我们说过的婴宁、小翠、阿绣、娇娜、青凤。她们比人世间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可爱,她们美丽异常、风情万种,她们思想开放、行为豁达,她们不受封建礼法的约束,她们富于活力,聪明机智。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吴组缃先生曾经题诗赞颂聊斋的狐狸精,“巾帼英雄志亦奇,扶危济困自坚持。舜华红玉房文淑,肝胆照人哪有私”。

画外音:

在上一讲中马瑞芳教授讲述了狐狸精的美丽与狐媚,我们是不是就认为美丽就像花瓶一样好看而不中用。可是我们不要忘了,狐狸是一种很聪明的小动物,在美丽的外表下,它还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所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智谋的狐狸世界。这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