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马瑞芳说聊斋
6237200000005

第5章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上)

画外音:

蒲松龄,一位天才作家,40多年的结晶,孤独寂寞中的畅想,《聊斋志异》,400多篇,神鬼妖狐的世界,亦真亦幻的梦境,《说聊斋》。

《聊斋志异》中写了很多的神鬼狐妖,写了虚拟中的幻想世界,还有美丽动人的人仙恋,人鬼恋,人妖恋。在爱情的背景下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在这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中,《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她们美在什么地方,真在什么地方,善在什么地方?

马瑞芳:

大家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冰心女士有一句名言。她说,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我们拿这个话来观照一下《聊斋志异》,真是这样。蒲松龄是写女性的行家里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的作家写得要好,他还能够涉及前人没有涉及的禁区,写出新的人物。我们现在把女性放到爱情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志异》怎么样写出了它的真,写出了它的善,写出了它的美。

画外音:

《聊斋志异》中美女如云,谁最美?是紫气缭绕的仙女,还是美丽大方的人间闺秀,或是精灵幻化的女妖。最美的女性是谁呢?她是美在外貌,还是美在心灵,或是外貌与心灵都美,秀外慧中呢?

马瑞芳:

我们先看一位阿绣。《阿绣》这是一个篇名,实际上有两个阿绣,一个是民间少女阿绣,一个是狐女阿绣。我们重点要说的是狐女阿绣。现在社会上很时兴选美。如果让大家把《聊斋志异》中所有的女性拿来,我们也选一下美,选谁?很多的专家,很多的读者选狐女阿绣。因为狐女阿绣她经过修炼,她获得了形体的美,她更获得了心灵的美。刘子固是一个小伙子。他外出到外地的时候在一个杂货铺偶然看到一个姑娘。他发现这个姑娘很漂亮,他就假装去买东西来接近这个姑娘。这姑娘很自重,一看,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就喊父亲出来接待。父亲一出来接待,刘子固就故意说,这太贵了,不要,走掉了。接着他又去,这女孩又想喊她的父亲。刘子固说,不要喊,你只管要价,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这个少女就故意地多要了好几倍的价钱。

片段:

看他那傻头傻脑的,多算点。一共是两吊。

才两吊,够了吗?

这次够了。

公子,走好。

马瑞芳:

第二天又去了。还是假装买东西来接近这个美丽的少女。这少女还是要高价,他还是你要多少我就给多少。当他拿着东西要走的时候,少女说,回来。

片段:

哎,你过来。

是叫我吗?

是我把钱算错了。

怎么,少了吗?我这还有。

不不不,是我多算了。都怪我初学算盘,打错了算盘,拨错了子。连同昨天的我一共多算了你两吊,现在都还给你。

马瑞芳:

把钱又还给了他。这两个人就熟悉起来了。刘子固还是总去买东西,少女也知道他的名字,他也知道这个少女叫阿绣。这个阿绣每次给他包好了他买的东西都要拿舌头来舔一下黏住。刘子固把这个东西带回家以后他珍藏密收不敢动。为什么呢?怕“乱其舌痕也”。怕那小女孩舔的那个唾沫消失了,那个舌头的痕迹消失了。他爱上了这位杂货铺的少女,他就去向这家求婚,但是他得到一个答复,阿绣已经订婚了。他非常沮丧,失魂落魄。他就想我能不能找到一个像阿绣这样的。不久他又一次外出,他果然发现,那不就是阿绣吗?穿着当年的衣服,模样也是一样的,两个人就相见了。

片段:

刘郎,你来了。

阿绣,真是你呀?

刘郎,我们又相见了。不必伤心。

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这是我表叔家,我探亲到此。

那我进去见见你家表叔?

不好,我表叔最不愿意见生人。你去,反加罪于我。这样吧,你先回去,安排跟随你的人住在别的地方,我会自己去的。

马瑞芳:

这个阿绣似乎比过去那个阿绣要成熟一些,要主动一些,要热情一些。两个人就相爱,就住在一起了。刘子固的仆人晚上起来发现了,他就跟自己的小主人说,跟你住在一起的这个不是阿绣,她的脸色过白,她的双颊稍瘦,她笑起来没有那两个小酒窝,她没有杂货铺的阿绣漂亮。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这个阿绣不是鬼就是狐。这个刘子固,他是一个银样蜡枪头,他跟这个自称是阿绣的少女如此地相爱,一听说他可能是妖异,他就害怕了。他就让自己的家人拿着兵器,要伏击这个阿绣。阿绣就来了,未卜先知。她告诉刘子固,我知道你一直在想念那个阿绣,我觉得我自己也不必她差,你看看是不是?刘子固吓得毛发俱竖,不敢吭气。这个阿绣就跟他说,我现在就先走了,我要等你和阿绣结婚之后,我再和你的新娘子比比到底是谁漂亮。我们就要问了,她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修炼得像阿绣那么美。也就是说在这个小说当中爱情的悲欢离合不是最重要的,而美是起着一个最重要的杠杆作用。狐女阿绣去跟刘子固私会,两个人住在一起,她并没有打算鸠占鹊巢。她只是想通过刘子固的误认来证明自己到底美不美,是不是像阿绣那样地美。

画外音:

《聊斋志异》中,《阿绣》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狐女修炼美,和人间的女子比美,最后达到心灵美的故事。狐女阿绣追求的是形体的美,更是内心的高尚美,是一种无私的美。《聊斋志异》就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了女性的真善美,让真善美的女性浑身散发出璀璨的,圣洁的光芒。《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位女性,没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相反,却是其丑无比,身体还有残疾,最后还成了寡妇。但外貌丑到如此,条件差到如此,还有人不管不顾想要娶到她。因为,最丑的外表下却有最美的心灵。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中间又有着怎样的曲折呢?

马瑞芳:

我们下边就来看一个最丑的《乔女》。中国古代的小说,女主角出来经常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而这位乔女,丑得出奇。丑到什么程度呢?一只脚是跛的,就是瘸腿的,一个鼻孔是裂开的,面如锅底,就是黑的,很难看。25岁还没有嫁出去。这个时候有一位姓穆的书生死了老婆了,就把她娶过来了。生了一个孩子之后,穆生又死了。所以她命很苦。乔女就请求娘家帮自己的忙,她娘家的人很不耐烦。就在这个时间,他得到了一个可以很快地,彻底地改变自己穷困命运的机会。她同县的一个书生姓孟,死了老婆,一见乔女大悦,就是非常高兴,然后就派人去说媒,想请乔女嫁给自己。这个孟生死了妻子之后挑续弦挑得非常严格,但是一看到乔女,他就这么愿意,肯定不是看上乔女的外貌,而是知道她的品德好。但是乔女听到孟生对自己的求婚,她回答了这么一段话,这是一段文言,她说,“饥冻如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这段话什么意思呢?说我这么又穷,又冷,又饿,我跟了你可以温饱,我有什么不愿意的呢?但是我这么一个残废的,丑陋的女人,我自己感到可以自豪的就是我品德不错。现在我又去嫁第二个丈夫,官人你还对这种人感兴趣吗?坚决不同意嫁给孟生。孟生听了,越发欣赏,让人带了更多的钱去向乔女的母亲游说,就是请她的母亲出面来说服乔女。母亲来说乔女还是不干,不事二夫。乔女的母亲就提出来,孟生我把我的小女儿嫁给你。小女儿是年轻的,漂亮的。但是孟生坚决不干,他不要这个年轻漂亮的小女儿,他就要这个残废丑陋的大女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孟生不久得病死了。孟生对乔女的求婚使得乔女对他非常地感动,她感激孟生能知我。我已经把我的心许给孟生了。虽然没有同意婚姻,但是我的心已经许给他了。这样孟生一去世,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个寡妇竟然跑到一个非亲非故的一个男人的坟上尽哀,就是大哭一场,表示哀悼。然后孟生的家遭到了无赖的侵犯,无赖就想掠夺他的家产。乔女就说服孟生有一个朋友叫林生,说你到官府去说一下,你帮助你的朋友的遗孤,保住财产。无赖就告诉孟生的这个朋友,你要是管闲事,这有刀对着你。这林生就害怕了,就不管了。乔女就跑到知县那儿,讲这个理儿。这是孟生家的财产,不能叫无赖抢了去。县官理所当然地问,

片段:

你是孟生何人?

同乡人。

沾亲?

不沾亲。

带故?

不带故。

那你告的什么状?

县太爷,您是一县之主,所凭信的是一个理字。如果在您面前说话不真实,他即便是最近的亲戚也逃脱不了罪过。如果说的是真话,就是过路人,县太爷,您也应该听从啊!

马瑞芳:

县官一听,如此倔强的一个女人,把她轰出去了。乔女又找了当地有地位的人向他哭诉孟生家里面所遭受的苦难。在这个有地位的人的帮助下,孟生的家产保住了。乔女又把孟生的孩子接到家里面来抚养,他长大了,给他请老师来教他读书,这孩子考上了秀才,再找有地位的,再找家教好的人家,给他娶了一房媳妇。所以孟生生前没有娶到乔女,但乔女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孟生的遗孀的作用。她像亲生的母亲一样,照顾孤儿,保护家产,她完全尽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这是一个很丑的女人,但是我们看看她还是很美的,她美在什么地方呢?孟生对她知己,她就要报答,而她这种歌报答并不是一时的一事的,而是用了一生一世的精力来报答,就用了终生的精力来拥抱理想的云雾,这在封建时代非常少见,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面貌丑而心灵美的女性。

画外音:

《聊斋志异》中,乔女是面貌最丑陋的女性,但女性的真善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面貌的丑与心灵的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她不理世俗的眼光,滴水之恩涌泉以报,这是中国女性身上美好品德的一个集中展现。《聊斋志异》中,形形色色的女性有着性情各异的美。或温柔,或机灵,无论外貌如何,她们大多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但如果身在烟花场所,靠卖身为业,在这个肮脏的角落,谁能出污泥而不染呢?陷落在这个角落里的女性,还能体现出真善美吗?

马瑞芳:

我们就看一下蒲松龄笔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妓女形象,鸦头。她是一个误入风尘的少女,而且她是个狐妓,就说她们是狐狸变的。因为她不肯接客,她受到老鸨子的一再地鞭打。在她认识了一个很诚实的书生王文之后,鸦头就开始琢磨,我怎么样来改变我的命运。王文也喜欢了鸦头,因为鸦头美若天仙,王文就借了很多的钱,要求来跟鸦头住一晚上。老鸨子一看这个钱不是很多,就表示不大想同意,这个时候鸦头就来说服这个老鸨子。

片段:

娘,昔日你责备我不愿意做你的摇钱树,今日女儿初学做人,愿了却母亲的心愿。

今天就依了你了。

谢谢母亲。

马瑞芳:

这老鸨子就同意了,两个人就见面了,见面之后鸦头就问王文,说你花了这么多钱,来取得一夜之欢,你还有什么打算吗?王文这个男子汉,只知道掉眼泪。鸦头就很明确地告诉他,我是绝对不愿意做这种低贱的妓女的,我一直想找一个诚实的像您这个样的人,共度今生,咱们跑吧!恰好王文有两头驴,两个人就找到那两头驴,鸦头拿出来两个小符,拴在驴耳朵上,这驴就跑得飞快飞快的。王文也知道了,原来她是狐仙变的。这两个人就跑得离老鸨子那个地方很遥远了。到了这个地方,王文又犯愁了,说我们什么资本都没有啊,我们这样跑出来,将来很可能还是因为我不能维持生活,您就不跟我了。鸦头就表示,我们可以做个小买卖,自食其力地过日子,鸦头就动手自己做披肩,自己绣小荷包,把带来的那两头驴卖了,让王文开个小酒馆。这样日子就过起来,但是不久,老鸨就派另外一个妓女来抓鸦头。

片段:

哼,好不要脸的贱货,竟敢与人私奔,还不快跟我回去见母亲。

我择婿而嫁,从一而终,有何罪过?

好啊,一会儿母亲回来收拾你。

马瑞芳:

这个妓女回去以后,她的老鸨子,那个妓院的妈妈就来,把鸦头抓回去了。抓回去以后,把她关在幽室当中,暗不见天日,不让她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拿皮鞭打得她浑身都是伤痕。还是不接客。生了一个孩子,给她扔到育婴堂,还是不接客,到了最后,终于她的儿子长大了,把她救了出来。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妓女,而且是狐妓,就是狐狸变的妓女,这是社会上最低贱的。但是蒲松龄,因为鸦头对自己人格的这种维护,她对那种正常的夫妇生活的向往,她争取自由的果敢的行动,蒲松龄在自己的小说里面,说这个鸦头,就像魏征一样美好,魏征何许人呢?魏征是唐太宗的宰相。一个卑贱的妓女竟然被抬到了宰相的位置,可见这个人物是多么的出色。

画外音:

《聊斋志异》中处在烟花场所的妓女,虽然以卖笑为生,但是却出污泥而不染。蒲松龄描写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她们对幸福的渴望。从另一侧面,对造成了这种不幸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要求女性讲究三从四德,就婚姻来说,名分最重要。如果未婚同居,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体现了真善美,居然有未婚生子的现象发生,在那个时代无异于惊世骇俗之举。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

马瑞芳:

我们讲了生活在泥坑当中的妓女,她追求平等的婚姻,但是竟然有一个大家闺秀,她天马行空,未婚生子,这就是著名的聊斋故事,《侠女》。侠女是写的这么一个事,有一个贫穷的顾生,和母亲一起生活,他的邻居搬来了一对母女,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少女竟然要来借刀子,尺子,这对母女以何为生呢?靠女儿做针线,顾生穷得娶不起老婆,顾生的母亲一看,邻居来了这么一对母女,就打起了小算盘,就跟儿子商量,她们家那么穷,你又没媳妇,咱们就娶了那个姑娘当媳妇,你代他养母亲不是挺好吗?这个顾生的母亲就到那家去商量,母亲似乎是答应了,但是女儿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而且这个女儿长得,八个字,“艳如桃李,冷如霜雪。”漂亮得没治了。但是待人接物,特别是对待男人,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虽然没有接受求婚,但是邻居这个少女,经常来帮助顾家处理家务。甚至顾生的母亲长了疮的时候,她就像亲生的女儿,像孝顺的儿媳一样,给她洗给她治。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女孩有一次竟然主动约了顾生,跟自己住到一起,如果说她和顾家那样的来往还可以理解为一般的人情来往。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她自己直接说出来那种对婚姻的理解。当她和顾生已经有了私情之后,顾生要求跟她结婚,她说了这样的话,她说,“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就说是我给你处理家务,我跟你同床共枕,已经是夫妻了,还有什么必要在多一道嫁娶的程序呢?在那个时代,只讲究婚姻的实质,不讲究表面的礼法和名分,这不能不说是非常解放的思想。

画外音:

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束缚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而蒲松龄的深刻就在于他敢于突破世俗偏见,写出了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女性形象。不求名分,未婚生子,这都是封建时代最为人不齿的事情。在蒲松龄笔下却成了侠女不拘世俗,率真自我的一种表现。因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往往是造成感情不幸的根源。在《聊斋志异》中也有这样的例子,男人的始乱终弃造成了痴情女子的不幸。但是《聊斋志异》中的负心汉更是铁石心肠,他闭门不见走投无路的少女和怀中的婴儿,造成了两条人命的冤孽。现实中无法报仇,少女在阴间报仇,阴间殊途,负心汉怎样才能受到惩罚呢?

马瑞芳:

还有一些女性,这也是传统小说中最常见的一个题材,就是受到了男人的始乱终弃,《聊斋》里面也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她们怎样来对待自己的不幸。我们看看《窦氏》。窦氏是一个农家少女,有一天她们家里面突然来了一个南三复,当地的恶霸地主,他因为外出遇到下雨,为了避雨,跑到窦老头家里边来,暂时躲避一下。,这个窦老头一看见他来,吓得像老鼠见了猫,诚惶诚恐,赶快扫地,赶快泼蜜为茶,赶快把小鸡给杀了,给他备饭吃,完全是那种老实农民见到大地主时候那种恐慌。而窦氏,十几岁的少女,很天真,很幼稚,从房间里把头伸出来一瞧,叫南三复看见了。南三复顿生邪念,就借理由经常往她家里跑,有一天趁着窦老头不在的时候,一把就把窦氏给抱住。

片段:

大官人,别,别这样。

小姐,我爱慕你的才华,南某要与你结百年之好。

休要取笑,我出身贫寒人家,你怎么会…

皇天在上,南某若有半点欺心,让鬼捉了去。让我死于鬼头刀下。

只不过是让你表个心迹。哪个要你咒骂自己了。

窦女,你若情愿,请收下这把扇子,权作信物。

马瑞芳:

然后两个人就相好了,相好了以后,窦氏就怀孕了,她就捎信叫南三复赶快迎娶自己。但是南三复心里打起了新的算盘,他一琢磨,我是个头面人物,我是个有钱有势的人,我娶了一个这么贫穷的农家少女,别人不笑话吗?也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人来给他提亲,这家的女的,又有钱又漂亮,他就改变了主意了,不要窦氏了。窦氏生了一个小孩,他的父亲就拷打她,谁的孩子?南三复的。,窦老头就到南府去问,南三复说绝对没有这回事,老头就把新生的孩子扔到郊外,窦氏跑去找到这个还没有死的孩子,跑到南家的门口,对守门人苦苦地哀求,请你告诉南三复。门人进去问了一会,不见,窦氏就说请你再告诉他,他就是不疼我,他的亲生儿子他也不疼吗?这个铁石心肠的南三富还是告诉守门人,不让她进来,窦氏抱着自己的新生儿,坐在南三复家的大门口,悲惨地哭了半夜。天气很冷,不到天亮,母子都冻僵了。窦老头到官府告状,南三复一千两银子送进去,没事了。看来穷人和富人打官司,打不过的,但是这个时候窦氏又出现了,她的鬼魂出现了,她要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做了鬼魂之后,两次向南三复报仇。所以鬼魂报仇,是两次才报成,这是一个被侮辱的,被损害的少女,在苦难当中不断地成熟,在挫折当中,不断地得到思想的升华。这样一个贫穷的少女复仇的形象,相比于其他的小说,既写得很很生动很感人,又很有思想的内涵。

《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古典文学的经典作品,它之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艺术魅力,就是因为蒲松龄他不仅是写故事的高手,他还是女性描写的铁笔圣手。他写的女性,像美丽的彩霞,像艳丽的鲜花,非常地美。别人写不到这么美,别人呢还写不到这么深。因为这些女性她们在追求爱情,她们在追求心灵的自由,她们更追求真善美,追求独立的人格,所以这些女性,我们说美女如云,它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我们现在用现代的观点再看这些女性,我们也能够从她们身上,不断地得到一些道德的教益和启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