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益损,青春常驻——何老谈“中年进补”
大师手记
所谓进补,通俗地说,就是吃些补虚益损的药物,它主要用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津等的不足,调整或改善某些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过扶助正气的方法祛除病邪……中年人的进补,使得身体中保持一定健旺的精力,而使青春常驻。
——何任摘自《何任临床经验辑要》
养生馆
中年是人生中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精力耗损最严重的阶段,很多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下出现了健康危机。为了恢复身体活力,有些人长期服用一些滋补药物,不仅没有强身健体,反而越补越虚,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种局面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进补的方法不对。
何任教授指出:补药不是万能的,一般都有特定的适应范围和临床指征,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见功效,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损害身体健康。他认为,补益的方剂大体可以概括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四大类,其中补气的方剂多由黄芪、人参(或党参)、白术、甘草等组成;补血的方剂多由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等组成;补阳的方剂多由鹿茸(或鹿角)、肉桂、苁蓉、枸杞子等组成;补阴的方剂多由龟板、白芍、天冬、麦冬等组成。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补药的作用加以分别,而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补益脏腑的各种类别,如丹参、远志、茯神、柏子仁等养心,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等等。在临床上,何老常给需要进补的中年人推荐以下补方:
1.四君子汤(或丸)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或党参)12克,炙甘草5克,茯苓9克,白术9克。
【用法】原方各药等分,为粗末,水煎服,每服6克,每日1剂;或做丸剂,每日2次,每次6~9克(何氏用法)。
【功效】本方为补气方,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的功效。凡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四肢无力、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脉软弱无力均为适应证,一般体质虚弱、病后失调、言语气促、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都可服用。
【加减】本方加陈皮、制半夏、木香、砂仁、生姜,便是香砂六君子汤(丸),既有四君子汤补气健脾的作用,还有开胃理气的功能,为补气健胃的成药,市面上有售。每日2次,每次6~9克。
2.归脾汤
【出处】《济生方》
【组成】人参(或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神9克,酸枣仁9克,桂圆肉9克,木香6克,炙甘草5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3片,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本方售有成药,名归脾丸,每日服2次,每次6~9克。
【功效】本方为补血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凡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思虑过度,神疲体倦,嗜卧食少,心悸怔忡,夜有盗汗,失眠健忘,多梦易惊,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以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大便出血等都可服用。妇女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神经衰弱等属于心脾两虚者等,都可应用本方。
3.六味地黄丸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0克,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9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服6~9克,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本丸市售成药);或酌减用量,水煎服,名六味地黄汤。
【功效】本方为补阴方,具有补阴,滋补肝肾之功。凡肾阴不足,腰膝疲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消渴,潮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漓,舌红少苔,以及一切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肝肾不足、肾阴亏损者都可服用。本方原为治小儿发育不良之方。目前在临床上对慢性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阴虚肝肾不足者,也可以本方为基础,适当运用。
4.右归丸(或饮)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90克,枸杞子120克,杜仲120克,菟丝子120克,制附子60~80克,鹿角胶120克。
【用法】研末为丸,每服3~6克(本方市面上有成药出售);亦可适当调整用量,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本丸为补阳方,具有温补肾阳、填充精血之功。凡肾阳不足,久病出现气怯神疲、畏寒肢冷、阳痿、滑精、腰膝酸软等症者均可服用。本方是补阳方中的温补肾阳、填精作用较强的—种,一般选用时最好请中医师诊断一下,以舌淡、脉沉细为特点,确属肾阳不足者方为对症。
以上是何老从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方面,介绍中年人常用的补药古方。除此之外,他还按中医古方精神拟成平补养心方一则,其方如下: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10枚,百合18克,干地黄l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本方具有补养心肾、安神和中之功。凡神情不安、易感易怒、心烦意乱、思虑过度、头昏失眠、心悸、脉促等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均有明显效果。中年男女皆可采用。
何老还指出,进补除了使补方之外,也可单独服食一些滋补药物,如阿胶(驴皮胶)有补血、止血、安胎、治妇女崩漏等作用,可用适量黄酒浸溶隔水蒸服;人参有大补元气、健脾补肺、生津止渴、安神宁心的功用,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品种食用,如别直参、红参略偏热,吉林野山参、白人参、糖参略偏温,生晒参、皮尾参、西洋参略偏凉等。除此之外,何老还提醒大家,进补还需注意两点:从时令来说,冬令精气封藏,服补药易于吸收;进补贵在恰到好处,不恰当进补或过补就不妥了,比如服用人参过多或不对症,就有严重的副作用,易导致常说的人参滥用综合征。
健康锦囊
俗话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季进补确实对健康有帮助,但冬季进补也是讲原则的,如果胡乱进补,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损害健康。以下禁忌值得大家注意:
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健康。所以,在决定进补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自己属于何种体质,到底需不需要进补。
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3.忌越贵越补。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也可为毒草,每种补药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实用有效才是最好。
4.带病进补。有人认为,在患病的时候要加大进补的力度,其实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及急性病发作时,要暂缓进补,否则不仅病情得不到改善,甚至有恶化的危险。
5.忌恒补不变。在冬季进补的过程中,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门服用某一种补品。事实上,冬季进补所用的药物,既有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则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6.忌只靠补药。冬季进补,只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根据身体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养生。
孙思邈给现代人的忠告:“啬”者长生
大师手记
孙氏养生的另一要旨,就是特别重视一个“啬”宇。他以焚“膏用小炷与大炷”作为比喻,认为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必须处处注意摄养爱护,要尽量减少它的消耗。
——裘沛然摘自《壶天散墨:裘沛然医论集》
养生馆
在众多的先贤之中,裘沛然教授最推崇的人莫过于药王孙思邈,他觉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孙氏能年逾百岁而不夭,简单是一个奇迹。经过多年的研究,裘老将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大体总结为两点:一为“不肯低头适卿相”,二为“坚持一个‘啬’字”。前者主要是从养心的角度来说的,其核心理念是“养生首重在养生,而养心莫善于寡欲”,认为养生要摒弃私心杂念,不要慕求浮荣,不要患得患失,要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的精神。后者主要是从日常修养的角度来说的,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孙思邈认为,人的精神气血有限,必须处处注意摄养爱护,要尽量减少对它的消耗。他的这一思想是在《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的启示下,认识到如果对声色犬马这类嗜好不知道节制,必然会耗伤精神气血,进而“损年寿”。裘老指出,孙思邈主“啬”的养生思想,实际上也是宗法老子“治人事天其若啬”的观点。《韩非子·解老篇》说:“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孙思邈深通其微言要旨,故重视保护精神气血,从而郑重提出“人之寿夭,在于撙节(即节约)”的告诫。
裘老告诉我们,孙思邈论述养生有“十个大要”,即“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其中,除啬神、爱气、养形、禁忌等都明显寓有啬的思想外,其余言论、饮食、房室等内容也可以从《养性篇》的全面论述中归纳出其主要精神。如“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即在言论时念念不忘一个“啬”字,这正符合中医所说“言多伤气”的理论。
有关饮食、房室的问题,孙思邈也同样强调撙节,比如:“非其食不食。非其食者,所谓猪豘、鸡鱼、蒜鲙、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学淡食。”他主张饮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认为饮食不宜多,最好在“不饥不饱之间”,提倡饱中饥、饥中饱的饮食法。他还列举所见闻的事实,用以证明饮食宜从俭啬,提出葅酱可延年而珍馐能损寿之论。如说:“关中上地,俗好俭啬,厨膳肴羞,不过葅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病而民早夭。北方士子,游宦至彼,遇其丰瞻,以为福祐所臻,是以尊卑长幼,咨口食噉,夜常醉饱,四体热闷,赤露眠卧,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以至于死。凡如此者,比肩皆是,惟云不习水土,不知病之所由,静言思之,可为太息者也。”裘老指出,孙思邈所倡导的饮食主张,有不少内容是与现代营养学相抵触的,但这是他在饮食方面的长寿秘诀,又是调查观察的社会实录,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另外,孙思邈论述“房室”,同样突出一个“啬”字,他提倡节欲,力主秘啬精气。如他引述彭祖之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裘老还指出,孙思邈养生方法中有许多注意事项,如防止六个“久”(久立、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提出十个“莫”(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其大笑);倡导十二个“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反对十二个“多”(即与十二少相反的事)等。所有这些,总的指导思想是要将精气神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就是把一个“啬”字全面贯彻和具体实施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后,裘老指出,忧愁易伤生而娱乐可健身,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孙氏却认为不管喜怒哀乐,一概以少为佳,“多笑则伤脏,多乐则意溢”,“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他对心理与生理、病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有颇为深切的了解,所以主张什么事都不能太过,过则必有所伤,“凡言伤者,亦不即觉也,谓久则损寿耳”。孙氏对于养生之道,可谓探究入微,而其关键仍在“啬”字上下工夫。
健康锦囊
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了孙思邈许多具体的养生小方法,后人将其概括为“养生十三法”。具体如下:
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这样做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或双手同时向外按摩脸部。这样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不会有皱纹。
3.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样做可令头脑灵活,预防颈椎病。
4.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套动作可以保护眼睛,纠正近视。
5.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用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该动作每天睡前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力。
6.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坚持36下。这一动作可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预防蛀牙和牙骨退化。
7.津常漱。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到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遍。口微微合上,舌头回到口腔,围绕上下腭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反方向再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这一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