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6207100000011

第11章 上士养心,神安体健——国医大师的心药方(2)

4.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先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紧,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觉得轻松为度。

5.将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用力紧握,直至手发麻、酸痛时止,然后两手开始逐渐松开,放置到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并保持松软状态。

6.把注意力指向胸部,开始深吸气,憋一两分钟,缓缓把气吐出来;再吸气,反复几次,让胸部感觉松畅。

以此类推,将注意力集中在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终,全身松弛,处于轻松状态,保持一两分钟。每日照此操作两遍,持之以恒,可使心情及身体获得放松,睡前做一遍则有利于入眠。

百体从安在养心——裘沛然独家养心安神术

大师手记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精神心理因素,治病首先要治心,养生也首先要从养心做起……养心就是注重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品德的修养。从做人而言,就是养正气,养成浩然之气……“养得一身浩然气,春光布体日星悬。”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所以,要求心存仁爱,与人为善。

——裘沛然摘自《国医大师谈养生》

养生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不仅大多数精神系统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联系,而且许多躯体病变的发生、加剧或减轻的契机也和精神因素关系甚大。裘沛然教授注重养心,由养心而安神健体,他之所以能够活到97岁高龄,与其日常注意养心大有关系。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阐释裘老的养心安神术。

裘教授指出,养心就是注重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品德的修养,他认为做人的道理就是养生道理。他非常推崇儒家的做人道理,所谓“仁者寿”,心存仁爱,与人为善,寿命就相对延长。处处有仁爱之心,处处行仁爱之举,处处有普济众生的思想,这种人心态就平和,身体就健康,寿命就能延长。反之,心存恶念,做了坏事,不仅肉体上受损害,精神上也会受折磨,导致神魂颠倒,日不安寝,夜不成寐,胡思乱想,进而造成气血逆乱,功能失调,抵抗力降低,自然不可能健康长寿。具体来说,裘老的养心安神术包括以下几点:

1.养生莫贪生

裘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绝症者,凡能坦然自若、乐观开朗地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诊疗的,大多心宽体泰,抗病力增强,元气逐渐恢复,病情由重转轻,甚至完全康复;忧愁恐、惧怕死的患者,则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情常加速恶化。由此,裘老告诫大家,不必刻意地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那么健康长寿就悄然而临。

2.识度与守度

裘老认为,养生务必要识度与守度,不识度自然不能守度,识度而不守度,与不识度无异。他指出,养心之度在于节制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之发贵乎中节”,就是注意不要超过精神活动的“临界度”。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道林养性》篇中就曾指出十二种过度情志变化的危害性:“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足,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可见,造成人体伤害的关键在于“多”,“多”则超过常度,破坏了人体的自我调节适应能力,从而导致气血逆乱,脏气戕害,形成种种病变。因此,我们对于七情之用一定要保持“中节”,不要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

3.养生贵在全神

中医学中的“神”,是人生命的内核,而裘老所说的“全神”不仅是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神色、神气,更是指“神明”的妙用。裘老认为,“神”实际上就是目前科学家远未了解的宇宙界的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它是“妙万物而为言”的。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的“神”是最全的,所以人体的生长衰老以及气血精髓的充养,喜怒哀乐的调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生理活动,无不依靠“神”来主宰。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然而,人体这四大功能,只在精神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要想身强体健,首先要全神。

4.一花四叶汤

裘老认为养心要遵循“1+4”原则,并开始一张养生的精妙方剂——一花四叶汤,对健康长寿独具效果。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

(1)豁达

裘老说:“荣华富贵有什么好稀罕的,即使你多活几十年,也只是一刹那,任其自然,何必强求。”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样“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豁达胸襟,才能看淡得失,心平气和,形神康泰。

(2)潇洒

裘老年轻时就“不爱风月爱风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及至老年,“浪迹书海一老翁”。读书是其一大乐事,他精熟文史,谈吐隽永,对《孟子》情有独钟,不少精彩的篇章至今能一字不差地吟诵,对古诗词的造诣也相当深厚。

(3)宽容

裘老认为,宽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种美德,也是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就是以仁爱之心待人,不仅能使人心宽体泰、气血调和,而且对于群体的结合、社会的和谐也很有意义。反之,气量狭小,难以容人,会使神气错乱,受伤害的是自己的心与身。

(4)厚道

裘老经常强调:“厚道对维护和培养人身元气有重要作用。”厚道最为重要的是做人要仁厚,多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和扶危救困,还要常怀感恩与报恩之心,要不念旧恶,多帮助他人。

健康锦囊

国医大师吴咸中教授认为:培育兴趣,调节生活,是老年人养心的关键。他在60岁之后,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新的兴趣,逐渐形成了几种花费不多、劳神不大的爱好。

1.收集钥匙链

每逢出国考察或外出开会,他都要收集能反映当地文化风情的钥匙链,容易办到,花钱不多,携带也方便。亲朋好友及学生们知道他这个爱好后,也不断赠送,目前已积累过千,装满了几个展示箱。

2.学用电脑、摄影、录像

吴老以古稀之年学这些高科技的东西,让他恢复了青春,增加了活力,不是养生,胜似养生,其乐无穷。在吴老家中,台式与笔记本电脑兼有,已成为他阅读及记录的重要工具。他的照相与录像技术虽然不高,但用此记录家人及同事、学生的活动,往往能够自得其乐。

3.尝试养鸟驯鸟

1991年,吴老从天津医学院院长的岗位退下来,以医疗及科研工作为主,压力减轻,于是开始坚持晨间散步,向遛鸟的老工人、老农民学习,试养画眉几年,学习到许多有关的知识,颇得其乐。

4.收集近代条幅国画

在这方面,吴老虽然只是“取乐”,但不乏珍品。上自王学仲的草书、范曾的横竖条幅、孙其峰的雄鹰、爱新觉罗家族的墨迹、陈立夫的赠言,下至新成名的王明亮、青年书法家崔寒柏等人的作品,都在他的收藏之中。

理顺“赫依”万病消——蒙医心理养生法

大师手记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与赫依(气)的本质“浮”相同的特点,所以对病人的各种语言刺激、意外遭遇等都会对患者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有的产生积极的作用,有的则产生消极的效果。人在患病后心理上出现不同的、复杂的甚至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和痛苦是必然的,这些又对机体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荣扎布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第一卷)》

养生馆

蒙医学在心理养生方面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尤其是其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学说,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体由三根和七素结合组成,其中七素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而三根则是人体的生命动力,三根保持相对平衡人就健康,失调则会生病。在三根中,希拉(火)和巴达干(土、水生成)属于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两方面,而赫依(气)却同属阴阳,具有调节三元七素的平衡、引导(支配)体内一切运动之功能和疏通脉道、输送精华、排泄废物等重要作用。赫依功能的紊乱和亏虚是病邪入侵的主要原因,故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扶持和调节理顺赫依的功能。与此同时,人体内赫依的功能与人的情感变化和精神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心理治疗即通过理顺赫依的功能,达到治疗机体疾病的效果。

具体来说,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说服、解释、劝告、暗示、感化以及利用病友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同情、相互感染等各种心理疏导方法,结合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讲座等综合模式的技术手段,改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解脱各种悲观、失望和恐惧等复杂多样的心理压力,同时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其精神心理活动由消极转向积极、由被动转向主动,重新激发和启动机体的生命活力,从而使疾病自然消失。

蒙医大师苏荣扎布教授继承了蒙医学关于心理治疗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与赫依的本质“浮”相同的特点,所以对病人的各种语言刺激、意外遭遇等都会对患者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有的产生积极的作用,有的则产生消极的效果。人在患病后心理上出现不同的、复杂的甚至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和痛苦是必然的,这些又对机体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患者遇到心理上的沉重打击或强烈刺激,引起极度悲哀、伤心等情况,会造成心理活动的不平衡,使三根内部固有的关系失常,机体赫依大增,因而引发赫依病;若发怒等突如其来的心理因素,会使血、希拉偏盛,造成二者相搏而生发热证;若遇不善思考或迟钝等心理活动欠缺者,则招致气血运行减缓,机体热能下降,从而使巴达干偏盛而产生寒性病证。因此,对于患者自己来说,要想让疾病尽快消除,恢复身体健康,就必须保持情绪乐观、愉快,并且适当让大脑运转起来。

苏荣扎布教授特别指出了大脑的正常运转在心理养生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大脑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司令部,保持大脑的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保持头脑不退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勤用大脑,这正如防止旧机器生锈一样,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它适当地转动。同时,苏荣扎布教授也指出,用脑不可过度,适时使大脑安静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一般来说,白天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就可充分发挥脑组织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

健康锦囊

藏医学和蒙医有着极深的渊源,也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在养生中的作用。《四部医典》在疾病的病因、症状归类中认为:人的情绪变化有“贪、嗔(嫉、愤)、痴、悲、忧虑、寡言、惊恐、心情不快”等,情志是人对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影响人体健康、生病的根源。“忧心生悲使得容颜衰,惊恐懦弱不乐衰光焕。”藏医养生学从人的健康方面论述了人生回首往事时,易产生多种复杂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往事,最易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它可能给人以痛苦回忆,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忧郁沮丧、苦闷烦躁的心情,甚至沉溺于痛苦之中。倘若一个人的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那么他的身心健康就会遭摧残,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藏医学还指出,一切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外因和内因的两个方面,外因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因即指七情,三因素(隆、赤巴、培根)失调,平衡遭到破坏,原因就在于七大物质(精气、血液、肌肉、脂肪、骨质、骨髓、****)计量失调以及人的精神失控。它认为,人的七情内伤致病,人体患病或早衰,与五官的过度活动、精神疾病、各种陋习有关。这是因为,人全身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脏,心与人的思维有关,心主神志,七情由心发出,情绪异常又会损伤心神,而“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从而使身体各脏器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