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6204400000022

第22章 排毒解郁身矫健——御医推荐给皇帝的清热润肠食谱(3)

咸丰与凉粉

人们多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在承德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咸丰帝仓皇出逃,来到避暑山庄。据说他曾微服外出吃凉粉,尝过之后,感觉甚好,但当时身上没带银两,就以黄马褂做抵,让买主到避暑山庄的门口去换银子。后咸丰留此人为御厨,传授他制作凉粉的技艺。御医曾将凉粉列入宫廷养生食谱。从此,凉粉声名远播。

制法:

凉粉的原料有绿豆粉、白矾、麻酱、香油、香菜、醋、蒜等。

制作分为投料、熬制、成型三道工序。

成型后用刀片将粉漏成丝条,放入碗内。

用法:

可酌量加入各种调料,拌匀即可食。

功效:

滑润爽口,可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溥仪与荷叶粥

荷叶含有荷叶碱、荷叶甙、桷皮素等物质,故有消暑解热、止渴生津、调理脾胃等功效。清末时,广东顺德的“荷叶粥”传至北京后,被京官称为“神仙粥”,极受青睐。流风所及,连末代皇帝溥仪也爱吃荷叶粥消暑。

制法:

摘取一两块鲜荷叶,洗净,扣在即将熬好的明火白粥(或去湿粥)粥面上作盖,再熬一会儿,把荷叶粥舀起搁凉或冷藏后食用,暑气顿消。

或将鲜荷叶洗净后煎汤取汁,加入粳米2两煮粥,再加白糖,调匀食用。

用法:

可作夏季凉解暑饮料,或作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

防暑,利尿,降压。

清宫龟苓膏

龟苓膏历史悠久,曾是清朝宫廷的养生食疗秘方,它主要是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

制法:

龟板一块、土茯苓一斤、金银花五钱、生地一两、腊梅花五钱(亦可以由玫瑰花或菊花代之)、绵茵陈一两、夏枯草一两、紫草三钱、甘草二钱以及凉粉草适量。也可酌加苦参、灵芝、罗汉果与女贞子等材料。

1.把土茯苓、夏枯草、金银花、生地、腊梅花、绵茵陈、紫草、甘草与凉粉草用水洗干净。

2.将龟板打碎,混合土茯苓、金银花、生地、腊梅花、绵茵陈、夏枯草、紫草与甘草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先熬一个时辰,然后放入凉粉草再熬片刻,熄火,捞出药渣。

3.将药汁取出倒入碗中,凉后结成膏,即成龟苓膏。

用法:

佐食,每日酌量。

功效:

祛毒解热,润肺止咳,健胃整肠,改善便秘。乌龟养阴润燥,补肾养心;茯苓安神利水,药性平和;金银花、蒲公英、菊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甘草解毒,坚筋骨,长肌肉。当然,这十余味中药必须反复熬制三日三夜,使诸药药性融合,才能发挥功效。

清宫凉饮酸梅汤

自古以来,酸梅汤即为上好的夏日饮品。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所谓“士贡梅煎”即是。因其功效大,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传入民间,清代郝懿行《都门竹枝词》中的“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绘出了一幅市井消夏图,道出了当年百姓消夏汤饮的主品种。

制法:

选用优质乌梅、冰糖、桂花、海棠,经过定温、定时浸渍,过滤、加热,适当放入桂花、冰糖等辅料。酸梅汤要求色泽金黄,幽香四溢,清凉爽口,饮后挂碗(碗内附着一层汤汁)。制成酸梅汤后,再经浓缩加工成酸梅卤,达到色泽黑红透明、花香浓郁、酸甜可口的要求。

用法:

夏季饮用,每次适量。

功效:

除热送凉,生津止渴,消食合中,行气散淤,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常饮能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清宫消夏西瓜盅

西瓜也叫寒瓜、水瓜,汁多味甜,质细性凉,素有“水果之王”和“天然白虎汤”的美称。唐宋时期,西瓜由中东经西域传入中原,故被称为“西瓜”。

夏季多腹泻,多汁的西瓜可止泻。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上尝以泻疾召继先。继先到则奏曰:‘臣渴甚,乞先赐瓜而后静心诊断御。’上君赐瓜。继先食之既,上觉食瓜甘美,问继先:‘朕可食此乎?’继先曰:‘臣死罪,臣索瓜固将启陛下食此也。’上食之甚适,泻速止。左右惊。上问:‘此何方也?’继先曰:‘上所患暑,故泻,瓜能消暑耳。”

清人黄宫绣《本草求真》说:“西瓜内瓤,令人遇值三伏天燥,不论男妇大小,朝夕恣食,诚以燥渴之极,得此味甘色赤,能引心脏入热,下入小肠膀胱而出,令其心胸顿冷,烦渴冰消,故书载治太阳阳明中暑及热病大渴等病宜投,并有天生白虎汤之誉。”可见西瓜也具药用价值。

“西瓜盅”是清宫夏令名肴。每到夏季,御膳房必做“西瓜盅”,其味清醇鲜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很爱吃,后来成为一道清宫御宴的名菜。

制法:

西瓜一只,将西瓜瓤挖出,再把切好的火腿、鸡丁、新鲜莲子、龙眼、胡桃、松子仁、杏仁等装进去,重新盖好,隔水用文火炖即可。

用法:

夏季食用,每日1~3次。

功效:

营养丰富,可清暑热、解烦渴、利尿降压、止痢解酒,能治疗中暑烦渴、痰热喘咳、血压偏高、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

清宫“四大酱菜”

据说清朝初年,清兵进攻中原,战事频繁。当时士兵往往来不及搭灶做饭,就把生肉用火烧热,切成小方丁,随身携带,吃时,掺一些青菜,用酱拌食。这竟然大大地提高了努尔哈赤大军的征战能力,所以后来清朝进关入主北京后,当年军中食酱的习俗沿袭了下来,即使是御膳饮食,亦不得缺少生酱生菜。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御厨们怕生酱生菜吃坏了老佛爷,为保饭碗又不敢违背祖制,便琢磨出几道放少许豆酱的菜肴,即炒黄瓜酱、炒榛子酱、炒豌豆酱、炒胡萝卜酱。以后一直成为清宫中的家常菜,号称“四大酱”,与“四大抓”齐名,流传至今。

制法:

嫩黄瓜、瘦猪肉各3两,酱油、姜末、精盐、绍酒、黄酱、湿淀粉、芝麻油、葱末、熟猪油各适量。

1.将黄瓜洗净,选用尾端籽少的部分切成小丁,用精盐拌匀,腌出黄瓜的水分,滗出不要,猪瘦肉也切成小丁。

2.将熟猪油倒入炒锅内,置于旺火上烧热,放入肉丁煸炒,待肉丁内的水分出来,锅内响声加大时,把锅移到微火上;到肉的水分已尽、响声变小时,再端到旺火上炒一会儿,直到肉的颜色由深变浅。随即加入葱未、姜末和黄酱炒,待酱味浸到肉中后,放入黄瓜丁、绍酒、酱油略炒。用调稀的湿淀粉勾芡,再淋上芝麻油,翻炒即成。

用法:

佐餐,每日适量。

功效:

肉嫩酱香,清热利水,解毒消炎。

清宫仙药茶

仙药茶是清代宫廷常备的养生茶。

制法:

紫苏叶、石菖蒲、泽泻、山楂、茶叶各适量。先将山楂、泽泻切成细丝,紫苏叶、石菖蒲捣碎,加入茶叶备用。每次取少许,入杯,沸水冲泡,加盖稍焖即可。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用。常年有效。

功效:

本品有消脂减肥、消食化积、降压延年的功效。据清宫《脉案》记载,仙药茶还用于感冒、伤暑引起的发冷发烧、头痛身疼,以及病后消化不良、胸膈饱满、恶心呕吐等症,如感冒较重,宜加服藿香正气丸;如食滞显著,宜加服饱和丸。

清宫清热化温代茶饮

本方可见《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制法:

鲜芦根二枝(切碎),竹茹、焦山楂、炒谷芽、橘红、霜桑叶各少许。煎水代茶饮。

用法:

每日1~2剂。

功效:

清热化湿,调和脾胃,清利头目。适用于暑热伤脾,头昏乏力,口腻纳呆,口干烦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