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6204400000014

第14章 肝肺冰雪天下安——御医推荐给皇帝的保肝润肺食谱(1)

第一节养生重在肝条达、肺清肃

御医认为,肝为五脏之一,位于胁下,主藏血和主疏泄。肝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肝与形体志窍的关系表现在:肝藏魂,主谋虑,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开窍于目。《素问》中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肝与胆互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

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称“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藏”。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门户,如肺气调和,则鼻窍通畅。

帝王保养肝肺,重在肝的条达、肺的清肃。

在饮食上,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笋味鲜美,但性寒,滑利耗气。《本草从新》说:“虚人食笋,多致疾也。”人有痼疾,其气多虚。食笋更耗其气,会令虚人更虚,易于发病。鸡肉性温,食鸡易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应多食柔肝养肺之物,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

利肝类食物:白薯、玉米、海带、苹果、牛奶、洋葱、冬瓜。

利肺类食物:荠菜、菠菜、芫荽、青椒、梨、山楂、鲜枣、胡萝卜、南瓜、杏仁、番茄、西瓜、葡萄、洋葱、鲑鱼、苹果、桃、橙、坚果。

第二节保肝润肺食谱

隋炀帝与松江鲈鱼

鲈鱼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是野生鱼类中的珍品。松江鲈鱼俗名为“四鳃鲈”,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白鱼合誉为我国江湖四大名鱼。

据说隋炀帝下江南时,赞松江鲈鱼为“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清乾隆皇帝誉松江鲈鱼为“江南第一名菜”,两次下江南,都特地赶到松江府吃鲈鱼羹,并下令松江知府年年进贡。从此松江鲈更是闻名天下,有诗为证:“芽姜紫醋炙鲈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制法:

松江鲈肝脏和颊部肉尤为上品。在加工时,不能用刀剖腹,而是用竹筷从鱼口插入鱼腹,将内脏取出洗净后仍放入腹中,这样烹出的松江鲈才鲜美异常。

鲈鱼可红烧、清蒸或做羹汤,其味鲜美;亦可腌制食用,最有名的还是“鲈鱼脍”。据史载:将鲈鱼刮鳞,除内脏,去血污,浸渍讫,布裹沥水,散置盘内,取香橙花叶相间,细切和脍,拨令调匀,并配以香菇。

还有“鲈鱼氽鸡汤”,将鲈鱼刮鳞、除内脏、去污、浸渍、沥水等工序之后,放入滚热的鸡汤中煮熟,盛入汤盘内。金黄色的鸡汤,浮现白肚的鲈鱼,色、香、味俱全。

地方名菜有:松江传统特色菜“四鳃鲈鱼汤”;连云港传统名菜“花果鲈鱼”;浙江名菜“软熘鲈鱼”;杭州名菜“之江鲈鱼羹”;广东名菜“清蒸鲈鱼”。

用法:

每日1次,适量食用。

功效:

鲈鱼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化痰止咳、补肝肾、益脾胃之效,且可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本草纲目》称:“鲈鱼性甘温,有益筋骨、肠胃之功能。鳃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食疗本草》记载:“鲈鱼能安胎、补中、作脍尤佳。”《本草衍义》中说:“益肝肾。”

唐太宗与热冬果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患风寒时,有御医献上宰相魏征为母亲治病用的“热冬果”,很有疗效。朝中文武大臣全都仿效,无不奇验。

所谓“热冬果”,其实就是梨子。兰州梨子品质极佳,取名为“冬果梨”,就是引魏征医母的典故。《本草通玄》说:“梨之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兰州地气干燥,热冬果乃冬季下火之佳品。兰州人食用“热冬果”极为普遍,每逢冬季来临,家家贮存冬果梨备用的习俗已沿袭了千百年。

有人赞“热冬果”说:“北风吹雪花朵朵,一锅梨子一炉火。如愁软儿解渴寒,请君试尝热冬果。”

制法:

将年冬的梨子去核,切小块,放入热水中,与花椒同煮至透熟。出锅之前放入糖,搅匀即食。

用法:

每日早晚,酌量食用。

功效:

甘甜清爽,有清心润肺、利大小便、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烦解渴、润燥除风、醒酒解毒之功效。

唐玄宗与西施舌

相传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而后将其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蛤(即蛤蜊),人们称为“西施舌”。据说唐玄宗东游崂山时,有人献上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因有滋补功效,御医曾将它列入食谱。此汤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又引吕居仁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

制法:

净西施舌1斤,净冬笋、芥菜叶柄、水发香菇、葱白、白酱油、白糖、绍酒、湿淀粉、鸡汤、芝麻油、熟猪油各适量。

1.将西施舌破开洗净。芥菜叶柄洗净,切成菱角形片。每个香菇切成3片。冬笋切成薄片。葱白切马蹄片。将白酱油、绍酒、鸡汤、湿淀粉拌匀,调成卤汁。

2.将西施舌肉放入六成热的湿水锅中氽一下,捞起沥干,炒锅在旺火上舀入熟猪油烧热,放入冬笋片、葱片、芥菜片,颠炒几下,装进盘中垫底。

3.炒锅放在中火上,下熟猪油烧热,倒入卤汁烧黏,放进氽好的西施舌肉,颠炒几下,迅速起锅装在冬笋等料上,淋上芝麻油少许即成。

用法:

每日适量食用。

功效:

汤汁醇厚,品质爽滑,营养丰富,可润肺、化痰、益精、滋阴明目。

宋孝宗与藕

我国的名藕有苏州荷藕,在唐代时就列为贡品。其藕有“雪藕”之称,诗人韩愈称赞“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广西贵县大红莲藕,生吃尤甜,熟食特别绵。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就指名要尝它。杭州人则推崇西湖的藕,美其名曰“西施臂”。此外,著名的莲藕还有湖北洪湖莲藕、湖南汉寿白臂藕、安徽雪湖贡藕、江苏宝应美人红、南京大白花等。

据说南宋的孝宗一次吃了螃蟹后引起痢疾,御医们用尽百般方法均不奏效,最后还是用新采的藕捣汁,加酒调服后治愈的,被誉为“灵根”。

制法:

鲜藕可单独做菜,也可做其他菜的配料。或制成藕原汁、藕蜜汁、藕生姜汁、藕葡萄汁、藕梨子汁等清凉消暑的饮料。藕还可加工成藕粉、蜜饯和糖片。

治时气烦渴不止:生藕,捣绞取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二服。(《圣惠方》)治霍乱吐不止,兼渴:生藕一两(洗,切),生姜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绞取汁,分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姜藕饮)

用法:

生食,或饮汁。每日2~3次,每次适量。

功效:

清热润肺,凉血行淤,调中开胃,益血补髓。

宋宫杏仁粥

宋代医官编的《太平圣惠方》收载有129首药粥处方,如“杏仁粥”治疗咳嗽,“酸枣仁粥”治疗失眠等,至今在临床上仍广泛应用。

制法:

杏仁用水浸去皮尖,杏仁、鲜生地、生姜洗切,水研取汁,备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为粥。再加入杏仁汁、生地汁、姜汁、蜂蜜、酥等,更煮令熟,即可食用。

用法:

空腹温热食用,每日2次。

功效:

清热滋阴,润肺止咳。可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骨蒸潮热,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盗汗等症。

元宫荔枝膏

本方可见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制法:

乌梅取肉(半斤),桂10两(去皮,锉),砂糖2斤6两,麝香半钱(研),生姜汁5两,熟蜜1斤4两。

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滤去滓,下砂糖、生姜汁,再熬去滓,澄定少时,入麝香搅匀,澄清如常,任意服。

用法:

每日1~3服,每服酌量。

功效:

润肺,生津止渴,去烦。

朱元璋与“凌霜侯”柿子

“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自古以来柿子即是最受宠爱的品种之一。

柿子又叫朱果、猴枣,据《礼记》记载,周代就已栽培柿树,并在重大祭礼上用柿果作为供品。秦汉以来,黄河流域一带种柿已很普遍。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赞美“柿有七绝:一树多寿,二叶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果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燕京岁时记》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落魄时,途经剩柴村,曾以柿子充饥。后来,他打了胜仗,又经过这里,见到柿子树还在。他指着树,把以前的事讲给左右听,并下马脱下红袍盖在树上,并说:“封尔为凌霜侯!”后来御医曾将其列入宫廷食谱。

制法:

可加工成柿饼、柿糕,并可用来酿酒、制醋等。用它配人参、丁香研末,制成药剂,具有降气、止呃逆的作用。

用法:

可生食或佐餐,每日适量。注意:吃柿子时切忌空腹;不能与螃蟹同吃。

功效:

柿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据《随息居饮食谱》说:“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