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决定成败
6203700000054

第54章 团队情商:在和谐中共赢(3)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眼见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陪朱元璋喝起酒来。

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蒙眬,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弯下身子,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

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道:“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

郭德成脱口而出:“万岁,我觉得没有头发的和尚才真痛快呢。”

朱元璋一听,这小子揭自己老底儿,不禁发怒。但转念一想,以后再治他罪也不迟,于是放他回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冷汗直流。

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对这件事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以后难免有杀身之祸。怎么办呢?他深深地思考着:向皇上解释,不行,解释只会增加皇上的嫉恨;不解释,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要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苦地为保全自身寻找妙计。

过了几天,郭德成继续喝酒,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只是进寺庙剃光了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的做了和尚,心中的疑虑、嫉恨全消,还向自己的妃子赞叹说:“德成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原来想做和尚是真。”说完,哈哈大笑。

后来,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原来的许多大将们纷纷被他找借口杀掉了,而郭德成却保全了性命。这是由于他能够从小的祸事看到以后事态的发展,提前避祸,才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第三节 做一个受同事喜爱的人

欣赏并认可你的同事

一个团体当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有快乐的天性,能够给他人带来笑声;有的人非常善解人意,与之交谈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的人则拥有渊博的知识,随意的交流总能带给他人惊喜,使听者获得更多的知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长处、特长。我们不可能是全才,也不可因为我们具备了某方面的才能而夜郎自大。

每个同事都有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的地方,没有一个完全一无是处的人。

赵利上大学时,班上有个很会欣赏别人的同学,常能听到他对别的同学进行称赞。

那时他觉得这同学挺庸俗,年纪轻轻何以学得如此世故,搞这等“阿谀奉承”,真没有意思。

不过这个“庸俗”的同学在班上人缘极好,在竞争意识很浓、谁对谁都不服气、彼此讲究“封锁”的氛围里,这位同学似乎是个例外,他如鱼得水,能够和大多数同学进行交流沟通。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垫底位子一路飙升。到了毕业时,他已是年级的前几名了。即使这样,赵利还是能听到他对别人的赞扬。后来他们又分到了同一个单位,别看这位同学其貌不扬,但特会处事:见谁都打招呼,好像早就是老熟人似的,而且总听他赞扬人,一副谦虚的样子。同事芝麻一点事儿,他都爱帮忙。他来了不到一年,不但得到领导的首肯,许多同事,尤其是年长的同事也都很喜欢他,许多诸如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美差”都落到他的头上。年底,他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赵利他们这些平时工作勤勤恳恳、自恃“清高”的人却什么也没得到,他们都说这不公平!

与其说这个男孩的成功是“阿谀奉承”,不如说是由于他真心欣赏他人的优点成全了他。因为靠“伪称赞”是无法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可的,唯有出于真诚的欣赏才会有此结果。

有一次,德鲁克在纽约的第33街和第8街交叉的那家邮局排队寄一封挂号信。德鲁克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发收据,年复一年重复工作。因此德鲁克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不是关于我自己,而是关于他。”所以德鲁克就问自己:“他真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地方吗?”有时候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当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但这一次碰巧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德鲁克立即就看到了他值得自己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德鲁克的信件的时候,德鲁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脸上露出微笑。

“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说。德鲁克对他说,虽然他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对德鲁克谈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德鲁克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出去吃午饭的时候,走起路来一定是飘飘欲仙的。

德鲁克曾公开说过这段经过。事后有人问德鲁克:“你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呢?”

德鲁克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如果我们是如此自私,一心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回报的话,我们就不会给予别人一点快乐、一点真诚的赞扬——如果我们的气度如此狭小,我们就会罪有应得地失败。

是的,德鲁克是想从那位仁兄那儿得到什么,德鲁克想要一件无价的东西,并且得到了,德鲁克得到了这种感觉,就是自己为他做了一件事,而他又无需回报。这是一种当事情过去很久,还会在你的记忆中闪耀的感觉。

人类的举止,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循这条法则,我们几乎永远不会出问题。事实上,如果遵循这条法则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和无限的幸福。但是一旦违反了这条法则,我们就会惹上无尽的麻烦。这条法则就是: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认可他人的成就。

林肯曾在一封信中这样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类天性的本质就是渴望受人重视。”他不用“希望”、“要求”,或是“盼望”

等字眼,而是用“渴望”来形容它。这足见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时至今日,这仍是一种亟待解决的人类需求,只有少数人懂得满足人类这种内心渴望,并借此将他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林肯在信中写道:“我的童年是在密苏里州度过的,父亲养了几只品种优良的杜罗吉大猪和一头良种的白牛。我们多次带着猪和牛参加美国中西部一带的家畜展览,并且数次获得特等奖。父亲精心的把特等奖蓝带别在一块白色绒布条上,有机会便拿出来向人炫耀。

“猪和牛并不在乎赢来的蓝带所显示的荣誉,但父亲却不然,因为那满足了他‘渴望被人重视’的欲望。”

就是这种希望被重视的渴望,促使一位从未受过教育、极度贫苦的人专心致志去学习法律,后来,他终于成为了全美当时最有名望的一个人。

历史上也有许多名人关于获得这种渴望的趣事。乔治·华盛顿也喜欢人家称呼他“美国总统阁下”;哥伦布请求女王赐予“海军大将”的头衔;凯瑟琳女皇拒绝接受没有注明“女皇陛下”的信件。1928年,好几个百万富翁不惜财力资助贝尔德将军到南极大陆探险,附加条件就是,那些封冻的山岭要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作家雨果甚至希望有朝一日巴黎能改名为雨果市。就连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以自己的家族获得一枚象征荣誉的徽章为荣。

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而从推测中,只导出了一条重要的箴言。这条箴言并不是创新的。梭罗亚斯特早在3 000年前就把它教给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于2 500年前就在中国宣扬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给了他的门生。释迦牟尼于耶稣诞生前500年,在圣迦河岸宣传过它。印度教的经文典籍,在这之前1 000年,就传播过它。耶稣在19世纪之前,在崎岖的巨狄亚石山上,就这样教导过他的信徒。耶稣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既然我们非常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我们为何不慷慨点,先将赞美送给周围的人们呢?

信任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否达到一定的效果,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基础之上的。单位里的每个成员之间需要共同合作携手做事,必要的信任是沟通的桥梁。

楚国有个著名的画家叫郢人,有个著名的石匠叫匠石。一天,郢人为神像着色,鼻子尖上沾了点白泥巴,连忙喊来匠石:“快,把我鼻尖上这点白泥巴用利斧削去吧!”匠石点头,挥起手中的利斧。“使不得!使不得!”一位老人吓得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拦住了匠石。又对郢人说:“万一他一失手,你的鼻子可就再也长不上了!”郢人微微一笑:“老先生请放心,我对我的朋友很有信心,是不会有万一的。”

说罢,郢人气定神闲地对匠石说:“朋友,请吧!”匠石立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胸有成竹地挥起大斧,“刷”的一道白光闪过,只见郢人鼻尖上的白泥巴已被削得一干二净,鼻子却丝毫无损。

朋友、情侣、同事、上下级,都需要相互信任,不仅要像上面的郢人一样信任对方的能力,更要信任对方的人品。

唐太宗是一代名主,他与部将尉迟恭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得他们的通力合作更加有效,并传为美谈。

隋唐时期最有名的战将之一尉迟恭,字敬德,原为宋金刚的部下,公元620年4月,宋金刚兵败逃命,尉迟恭等人被迫投降了李世民,一同投降的将领及宋金刚的部下士卒在夜间偷偷地逃走了。

这样一来,唐营里都指着尉迟恭窃窃私语。屈突通、殷开山等几人,害怕尉迟恭逃跑,为唐留下后患,就把尉迟恭捆了起来,然后跑去对李世民说:“尉迟恭骁勇绝伦,天下无敌,日后必为唐之大患,必须及早除之。现我等已乘其不备把他捆了起来,听候您的发落。”

李世民闻言大惊:

“你们可知道,尉迟恭如果要叛变,他怎么可能落后于他人呢?现在他人叛而敬德留,足见尉迟敬德毫无叛心啊!”

说完,赶忙走到尉迟恭面前,亲手为其解开了绳索,并把他引到了自己的卧室,拿出一箱金子相赐,说:

“大丈夫只以意气相待,请不要为小事介怀。如果将军不愿意留在这里,这箱金子可作为路费,略表我的心意。当然,我是怎么也不会因谗害正,更不会强留不愿与我交朋友的人。”

尉迟恭听李世民如此一说,声泪俱下,立刻跑拜道:

“大王如此相待,恭非木石,岂不知感,誓为大王效死,厚赠实不敢受。”

李世民忙扶起他说:

“将军果肯屈留,金不妨受。”

尉迟恭仍旧推辞,李世民便说:

“先收下,作为以后有功时的赏赐吧。”

第二天,李世民带了500骑兵巡视战场,突然遭到王世充骑兵的包围追杀。王军人数超过万人,带队的又是大将单雄信,单是隋唐时名将,惯用长槊,紧紧地缠住李世民不放,李世民眼看就要被生擒,正在这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突然一员猛将飞驰而至,冲开层层包围,把李世民从刀枪丛林中救了出来。

此人正是众人皆疑独李世民信任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回营后对敬德说:

“众将疑公必叛,我谓公无他意,相报竟这般快速么?”

再把昨夜那箱金子相赐,尉迟恭这才收下。

经此事变以后,尉迟恭几乎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每次征战,都寸步不离。李世民好冒险,总喜欢把最勇猛的将领组成一支突击队,在敌军阵中左冲右突,以挫敌锐气或打乱敌人阵脚,每次尉迟敬德都参加了突击队。尉迟敬德也以能加入这支冒险队伍为荣,感激李世民的信任,对李世民更加忠诚,决心以死来报答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唐朝统一中国之后,皇宫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他怕功劳盖世、战将如云的李世民与他争夺太子之位,便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刺杀李世民。

可是,李建成又十分害怕李世民的大批战将和护卫,尤其是和李世民形影不离而武功绝世的尉迟敬德。李建成深知尉迟恭是除掉李世民的最大障碍。于是他就采取了分化瓦解政策。

有一天李建成派人送给尉迟恭一车金银珠宝,尉迟恭坚决辞退:

“敬德出身微贱,久陷逆地,幸亏秦王提拔,得有今日,现欲酬报秦王知遇之恩,尚未有好机会,若取太子礼,我报恩更报不过来了……”

李建成等见金银珠宝并不能收买尉迟敬德,便又施一计,准备以北讨突厥为名,要调尉迟敬德作先锋,由李元吉带领离开长安。并决定在大军出发前,乘尉迟恭不在李世民身边时突然行刺以便除掉李世民。

尉迟敬德在探知这一情况后,便与其他谋臣一起,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率先发动玄武门事变,尉迟敬德协助李世民,捕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亲手割下两人的首级,假传圣旨斥退李建成等人布置的军队,然后冒险执槊闯到李渊面前,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这样李世民在尉迟敬德等人的协助下,终于顺利地登上了太子之位,不久便做了皇帝。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若互相猜忌那么就会种下祸根。有人说现代社会出现“信任危机”,夫妻之间猜疑,兄弟姐妹也时常疑窦丛生,这给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设置了可怕的交际障碍,甚至是情感障碍。

你只有信任别人,别人才会对你也充满信赖感,否则诚信的交流从何而来呢?

尊重他人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充满了神圣的尊严,值得我们尊重。要想被他人尊重,需先尊重他人,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不见得都会去做。

玛利亚从南站送完朋友回来,给凯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