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渐长,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更繁重,未清的账单、待洗的衣服、失落在年轻时代的爱情遗憾,这些都成为我们无法幽默的缘由。很多人认为幽默的方式是不正式的,经常“嬉皮笑脸”的人成不了大事。那上面的这些例子能否让你的观点有所改变呢?我们总是把事态看得过分严重,以致忘了该如何笑,如何处之泰然。
著名的讽刺专家林克雷特建议大家:“当你生气时,试着想像对方正裸着身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指:当你为一个难缠的人加上一幅幽默的影像时,你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绝对优势。
幽默就是用一种趣味的角度看待发生在你身上的种种事情,只在一念之间,悲剧变喜剧。请在自己的心里洒下幽默的种子,不用多久,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但他从不注重自己的着装。
爱因斯坦第一次来到纽约,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见爱因斯坦衣服破旧,便说:
“你看你的大衣,又破又旧,换件新的吧。怎么说你也是知名人士呀!”
爱因斯坦笑了笑说:
“没关系,没关系。我刚来到纽约,这儿没有几个人认识我。”
几年后,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都已名声大噪。巧的是,爱因斯坦又和他的那位朋友在街上相遇了,更巧的是,爱因斯坦还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大衣。这一次,爱因斯坦不等朋友开口,便自嘲道:
“这次更不用买新大衣了,全纽约的人都已经认识我了。”
尴尬场合,得体合适地运用幽默可以平添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幽默是恰当运用语言的艺术,许多成功的人都深谙讲话之术,能把幽默运用得当一定会为你的事业推波助澜。
冷静处理对己不利的谣言
生存于一个团体之中,无论你如何做人,也无法让每一个人都满意,更何况当有利益纷争的时候呢?出于种种原因,对我们不利的谣言就来了,有攻击我们能力的,也有诽谤我们的信誉和人格的。
流言很多,常常令我们身陷被动的境地。怎么处理它成为每个人关心的问题,其实对于身陷谣言漩涡中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而非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愤怒。
他人对我们造谣的动机各种各样,但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别的阴谋,我们越在不顺心的时候就越要保持冷静,绝不能被谣言的制造者打倒。
1952年,尼克松参加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竞选班子。就在这时,有人揭发:加利福尼亚的某些富商以私人捐款的方式暗中资助尼克松,而尼克松将那笔钱据为己有。
尼克松据理反驳,说那笔钱是用来支付政治活动开支的,绝没有据为己有。但是,艾森豪威尔要求他的竞选伙伴必须“像猎狗的牙齿一样清白”,准备把尼克松从候选人名单中除去。
这样,那一年10月的一天晚上,10点30分,全国所有的电视台、电台将各自的镜头、话筒对准了尼克松——他不得不通过电视讲话解释这些捐款的来龙去脉,为自己的清白而作辩护。
尼克松在讲话中并没有单刀直入地为自己辩解,而是多次提到他的出身如何低微,如何凭借自己的一股勇气、自我克制和勤奋工作才得以逐步上升的。这合乎美国那种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的国情,博得了观众和听众的同情。
说着说着,他话题一转,似乎是顺便提起了一件有趣的往事,他说道:
“在我被提名为候选人后,的确有人给我送来一件礼物。那是在我们一家人动身去参加竞选活动的当天,有人说寄给了我家一个包裹。我前去领取,你们猜会是什么东西?”
尼克松故意打住,以提高听众的兴趣。
“打开包裹一看,是一个条箱,里面装着一条西班牙长耳朵小狗儿,全身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十分可爱。我那六岁的女儿特莉西亚喜欢极了,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棋盘’。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们都是喜欢狗的。所以,不管人家怎么说,我打算把狗留下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尼克松的“棋盘演说”。
事后,美国的一份娱乐杂志马上把这次“棋盘演说”嘲讽为花言巧语的产物。好莱坞制片人达里尔·扎纳克则说:“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最为惊人的表演。”
尼克松当时还以为自己失败了,为此还流过不少眼泪。可最后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成千上万封赞扬他的电报涌进了共和党全国总部,他因为表现出色而最终被留在了候选人的名单上。
冷静是卓越的基础,只有冷静才能让自己不乱方寸,在谣言的漩涡中立住脚,以便伺机出击、反击对手。
冷静更是保证我们准确判断的重要因素,没有冷静的头脑就不会产生正确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计划。
汉元帝宠信宦官石显。石显被封为中书令,朝政大小事务由石显裁决。石显为人邪僻,也时刻担心有一天皇帝听到周围的人说他坏话而对他不利,于是想方设法向皇帝表示忠心,加深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一次,石显被派往各宫去办点事。他觉得这是一个检验他周围的人对他态度的大好时机,于是向皇帝奏请说,他担心事情办完之后时间太晚,未央宫宫门被关闭而进不来,请求皇上下诏给门卫,让门卫给他留门。皇帝当即给各宫门卫下达了口谕。石显则故意拖延时间,在各宫都尽量逗留,直到半夜才回来,让门卫给他开门而进了后宫,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告发石显矫托旁诏擅自开启宫门。
皇帝看后,笑着把那封揭发信给石显看。石显流着泪,做出特别无辜的样子说:“陛下明鉴,您非常信任我,经常让我去宫里办些事情,于是有许多人不免嫉妒我,总要抓住一切时机陷害我。这样的揭发信不会只有一封,以后可能还会有。对于这种捕风捉影的话,只有靠圣明的皇上您洞察了。微臣出身寒鄙,确实不能以区区一身让大家都满意,不能禁受天下之怨。我愿意辞去现在的官职,接受后宫洒扫除垢的差遣,以表明我对陛下的忠诚之心,死而无所恨。只希望陛下能相信我。”
元帝认为他语出于情,被他感动了,蒙蔽了,于是相信了他,不仅不让他辞官,反而多次慰劳勉励,让他好好干,并给他比以往更多的赏赐,石显更加荣耀起来。
谣言产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冷静思考是我们对待谣言的最好处理办法。
阮玲玉就曾因为谣言漫天飞舞,而割腕自杀,只留下了“人言可畏”几个字!一代名伶,最后竟以这样的方式香消玉殒,这不得不说是没能保持头脑冷静的结果。
冷静是一种出色的自制力,一个遇事总是头脑发热丧失理智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当不利于我们的谣言出现时,告诉自己这很正常,要用冷静击破它。
机智平息事端
唐朝李景让在浙西担任观察使期间,有一次军队内部群情激愤,气氛紧张,眼看就要发生事变。
李景让一筹莫展地叹着气,坐等事态的发展。
这件事被他的母亲郑氏知道了,走出内室一看,士兵们一个个瞪着眼睛,说话粗声粗气的,憋着一肚子的怨恨。她把一个士兵叫到身边,友善地和他说话。士兵看着李母十分诚恳的样子,就告诉她士兵的不满情绪都是冲着她儿子来的。原来,李景让性格暴戾,不懂得爱护士兵,军中都有怨言。有一位副将当面顶撞了他,李景让竟然命令卫士用刑杖将副将活活打死。此事激起公愤,还不知怎样收场呢。
郑氏在军中生活多年,知道一旦发生兵变,不仅儿子的生命和前程丢了,而且对国家还会带来祸害。这可怎么办呢?事情都是自己的儿子乱打乱杀引起的,这账首先要算到李景让身上。她拿定主意,命人将儿子叫到庭前,当着诸位将士的面大声斥责道:“皇上把浙西托付给你,你理应把这块地方治理好。可是,你却滥杀无辜,激怒将士,万一由此发生动乱,你如何对得起朝廷和浙西的老百姓呢?”
李母越说越来气,禁不住声泪俱下:“你在任期间发生了如此不光彩的事,叫我如何还有脸面活下去呢?你不是想活活气死我吗?这样不忠不孝的人,留着又有何用呢?”说毕,命人剥掉李景让的上衣,狠抽其背,直打得鲜血淋漓,伤痕累累。将士们看到李母这样责罚儿子,气消了大半,纷纷上前求情。
最后,李母饶了儿子,军中的不满情绪也由此平息。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出在谁的身上,就要在谁的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李母平息事端的谋略实在是高超。
李母在这样的冲突上表现出卓越的情商,用她的机智将一切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
谁都可能遭遇对己不利的事情,这时我们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揭露、批评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民及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
由于赫鲁晓夫曾经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很多苏联人都怀有疑问:既然你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那么你为什么早先从来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你当时干什么去了?你有没有参与这些错误行动?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这样会使他丢面子,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有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已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上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
“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心都怦怦地跳,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赫鲁晓夫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条的人站出来。
全场仍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的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
面对当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赫鲁晓夫不能不讲真话。但是,如果他直接承认“当时我没有胆量批评斯大林”,势必会大大有损自己的面子,也不符合一个有权威的领导人的身份。于是
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含蓄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损害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赫鲁晓夫创造的这个场景还让所有在场者感到他是那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情商高的人都是充满智慧光芒的,他们的卓越,表现在遇到同样的问题之时,他们总是比平常人处理得更漂亮,结局常在他们的控制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过人之处。
失言之后巧解围
俗话说“人有失言,马有失蹄”,失言之事并不严重,因为还有补救的措施,但如何补救就要看说话者的情商了。
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阮籍素来放荡不羁,信口说道:“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抵牾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措辞不当,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阮籍连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
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说得面面俱到,众人无可辩驳,阮籍也免去了杀身之祸。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即使辩才如张仪,也难免会遇到词不达意的尴尬情况,更不用说偶尔头脑发昏,举止失当,做出莫名其妙的蠢事。虽然个中原因不同,但后果相似:贻笑大方,或引起纠纷。这种时候,你就得让脑子转个弯儿,想法子化解纠纷。
阮籍巧妙地引用一个比喻,在众人面前于不知不觉中更换了题旨,巧妙地平息了众怒。诸如此类的,举不胜举。
隋唐时,秦琼贫病交加晕倒在单家庄。单雄信救起他,说起自己久仰秦琼的大名,但苦于不曾谋面。秦琼脱口而出:“正是在下。”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怎么能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很快在后面添了四字,改成“正是在下同衙朋友”,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鲁侍萍再次见到失散多年的长子周萍时,心情激动,呼出声:“萍……”但她立刻意识到母子两人地位悬殊,周朴园也不可能让她认这个儿子,于是强忍悲痛,改口道:“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剧中周萍伸手打了鲁侍萍的小儿子鲁大海,与周萍乃同母异父的兄弟)一场风波消失于无形。
失言之后的补救措施真正体现出说话人的情商高低,有的人不够镇定只会乱上加乱,但也有人能稳住自己,分析状况之后为自己智慧解围。
郭德成是元末明初人,他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喜爱喝酒。在元末动乱的年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贵人。郭德成仅仅做了戏骑舍人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
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
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