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007

第7章 大脑就爱找借口(6)

“度日如年”中的时间错觉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当你做喜欢的事情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可以说是时光飞逝;当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时,便如坐针毡,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似乎都过了1小时了,可实际上才过了10分钟。这是因为你对时间的知觉出现了错误。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会因在这个时间内所做的事而产生不同的错觉。

时间错觉是指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时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估计得过长,有时估计得过短。

一般来说,当活动内容丰富、引起我们的兴趣时,对时间估计容易偏短;当活动内容单调、令人厌倦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

当情绪愉快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短;情绪不佳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期待愉快的事情时,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估计偏长;当害怕不愉快的事情来临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估计偏短。

此外,人们的时间知觉还具有个体差异性,最容易发生时间错觉现象的是儿童。

人们对时间的错觉容易使人想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对它进行了简单而恰当的概括。他是这样说的:“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2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1分钟;但是在炎炎夏日,如果让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1分钟,你都会感觉好像是坐了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炎炎夏日,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自然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也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到前慢后快。比如,一个星期,前几天相对于后几天感觉慢,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一段假期,前半段时间相对后半段显得慢,当过了一半时间,便觉得越来越快。所以有人说:“年怕中秋日怕午,星期就怕礼拜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的前期,你觉得后面的时间还很多,不着急,就感到时间慢;越到后来,你越感到时间所剩不多,越感到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

人一生也有这个规律,人在童年时代感到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因为你觉得以后时间还有的是。等年龄渐长,尤其过了30岁,就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为什么蒸馏水会变得有气味

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一栋看起来不起眼的二层楼住宅,下面有个毫不起眼的阳台,一扇毫不起眼的木门,旁边有一个毫不起眼的钟亭,却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个人都要在阳台上摄影留念,年轻的恋人们还不忘在留言簿上写下海誓山盟,因为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经典爱情故事女主角朱丽叶原型的家。

这则故事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效应,一种能使原本的默默无闻变成众所周知,使不起眼变成全球闻名的神奇效应——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指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

名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常常变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心理学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这位化学家来到课堂上,手里拿着一个瓶子,他向学生介绍说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然后,化学家说他想在这堂课上测试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他打开瓶盖,让瓶子里的液体慢慢挥发。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装的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教室里并没有特殊的气味,但在“化学家”的心理暗示下,加之对“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的崇拜,让学生们的鼻子不得不屈从于心理。如果不举手的话,就表示他们的嗅觉有问题,学生们不想让别人看自己的笑话,纷纷举手表示闻到了气味。

名人效应是一种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社会效应,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他们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比较熟悉的群体。名人效应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名人效应在社会中的应用是很普遍的。首先在广告方面,一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的广告迎面而来,几乎大部分的广告都在利用名人效应,因为受众对名人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能够转移到对产品的喜欢和购买,这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在电影和电视剧市场,名人效应也是广泛存在的,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同时利用名人的个人魅力提升影片的观赏性,这些都是名人效应的应用。

许多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政府官员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一些商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见到政界高级官员的题词和接见董事长、总裁的照片,就是因为人们更容易买名人的账。

还有许多人初次见面,总爱向对方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职的人,即便攀不上亲戚,也一定要说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这些人无非是想借名人的光环笼罩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名人效应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商品销售中,借助人们对名人的仰慕心理更是十分重要的。翻开众多销售成功的案例,名人效应屡试不爽。在化妆品、香皂等广告宣传中,利用名人效应,选择大明星、歌星做广告,效果就很好。现在,许多体育用品厂商利用世界级著名运动员大做广告,通过赞助比赛、提供比赛服装和用品的形式让著名运动员为其产品扩大影响力,这样的销售方式风行于全世界。

常见的利用名人效应销售商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书店里请名作家与顾客见面,对所购书籍签名留念,一般促销都比较好。消费者买书是为了收藏自己所喜爱作家的作品,而作家签名的书籍无疑更有纪念价值。

2.在商场中请名演员献艺,可以吸引大量顾客,生意自然兴旺。大多数人都有凑热闹的心理,请著名演员献艺,既可以使顾客看到喜欢的演员,又能在商场引起轰动效应,增加客流量。

3.在商品及包装上请名人写字作画。如布娃娃在美国原售价每个20美元,而“椰菜娃娃”设计者亲手签名的布娃娃售价曾高达300美元,这种“椰菜娃娃”在美国曾一度供不应求。但是在邀请名人签字时也不宜过多过滥。有的书法家到处为店铺题名,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名人签字的吸引力。

4.请有关领导到商场,可吸引大批群众进店。领导的权威性无疑是巨大的,在很多百姓心里,领导认可的东西必定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5.在广告中邀请名人宣讲或表演,广告效果特别佳。名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者还有相当的美誉度,以及特定的人格魅力等,借此参与广告活动特别是直接代言产品,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可信度,有助于引发受众的注意、兴趣和购买欲。

在选择名人进行宣传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大牌明星,一定要选择与宣传内容相符的明星,因为名人的类型与所带来的名人效应有着莫大的关联。譬如,让一位歌星去代言学校,可能起初会有不少人慕名而去,但时间一长,名人效应就会慢慢淡去。如果由一位在教育界非常有名气的学者来为学校做宣传,带来的名人效应会长久存在。

第三节 盗梦空间:未来是如何潜入你的梦中

为什么有些梦境会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发生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也可能碰到类似的事情。例如,很多人偶尔都有过这样一种感觉,即面对这一个显然是第一次发生的事件,他会觉得好像在以前的梦里曾经出现过。

做梦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在人的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梦境是在大脑皮层少数细胞活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少数细胞的活动失去了觉醒状态时的整个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记忆中某些片断就不受约束地复活,那么人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梦。如果在睡眠中少数处于兴奋状态的细胞是大脑皮层某些与语言或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那么,就会出现日常所见的说梦话、梦游等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示未来的作用,此外还有守护人的睡眠、调节人的心理、启迪灵感、促进发明创造、增强记忆等作用。

1988年8月28日,萨姆森在波士顿一家报社值班,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南洋爪哇岛附近的一个小岛火山爆发,当地居民被熔岩埋没,接着又发生了海啸,好几艘巨轮颠覆沉没。萨姆森醒来,回想刚才的梦境,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题材,便把梦中见到的一切,写成了文章。

早上,他把稿子放办公桌上就回家休息了。不一会儿,主编来上班,一眼瞧见萨姆森办公室桌上的稿子,误以为是昨夜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新闻稿,匆匆拿去发稿了,事后才知道,这篇稿子是萨姆森根据自己梦见的内容,写出的趣味读物。

但是,为时已晚,报纸已经发到市民手中了,社会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报社社长赶紧召集各部门负责人举行碰头会,磋商善后事宜,决定在报纸上就此事公开道歉。

恰在此时,消息传来,爪哇岛附近的小岛火山爆发,情形与萨姆森所梦见的完全相同。与此同时,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克拉卡托岛的火山也爆发了,这一场有史以来的一大惨剧,使得长8公里、宽4公里、呈长方形的克拉卡托岛,丢失了2/3的面积。爆炸引起的海啸,使整个163个村镇毁灭,死亡人数达4万余人。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全最初这种尚未得到解释的熟悉感最初镇称为记忆错觉,并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们热烈争论的一个话题。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记忆错觉反映了某一片段的影响,而这一片段虽然因当前情境的作用而被激活,但却不能加以外显的回忆。

假没我们在和某一同事的谈话过程中,突然觉得以前曾和某人谈过这一话题,但又想不起来那次谈话的情景,那么这很可能是因为,谈话过程中的某一术语或观念,激活了你对前一次谈话的某些方面的内隐记忆。

所谓的内隐记忆是指当人们受到某—过去经验的影响时,未完全意识到他们是在进行回忆。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流露以先前经验的记忆,而意识个列是在对这些经验进行回忆。内隐记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我们任何人的想象都大得多。

心理学家们在许多条件下,使用不问的材料和方法,时正常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人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某方面的记忆,但却表现出了记忆效果。这不是大脑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而人们没有觉察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内隐记忆。

人们之所以觉得眼前的场面曾在梦里出现过,就是内隐记忆在人的睡眠中发生了作用。当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广泛抑制,然而这个抑制过程有时完全,有时不完全。不完全过程中,大脑皮层的某些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梦。

为什么会出现灵异之梦和预知之梦

相信在生活当中许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也曾听许许多多的朋友谈起过类似的经历,也许是个梦,也许是一种感应。古代奇闻轶事中,刘邦的母亲怀孕的时候梦见飞龙入怀,岳飞的母亲生产时梦见大鹏展翅,这样的梦境都预示着今后的大作为。为什么梦中能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这些经历可遇而不可求,更不能人为地重复?

李牧有一位朋友,没有工作,经常打麻将。说来难以相信,此人虽然经常征战牌桌,但居然赢多输少。

2001年春节刚过,李牧从内蒙回来,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正是关于朋友打麻将的事。梦的情节很简单,朋友正在打麻将,旁边有一个声音说:一万七!一万七!第二天一大早,李牧就给朋友打电话说:你注意!两个月之内,你会在麻将桌上一次赢一万七千元左右,到时候可要请我吃饭啊!

话虽如此,但李牧并没有特别在意,过一段时间也就把这事忘记了。因为李牧知道,这位朋友虽然经常打麻将,但赌头都很小,一次赢上万的可能并不大。

大约是四月底的样子,突然有一天下午,朋友打来电话,兴高采烈地要请李牧吃饭。一问方知,她在几个小时之内真的赢了一万八千一百元,但有一部分是赌债。

一般来说,睡梦中的人处于轻微催眠状态,此时的心灵是放松的、精神集中的,比正常、清醒的心灵,更容易接受潜意识的直观指引,也更能接收随机、自发的预感应验。

灵异之梦与预知之梦只是稀松平常的例证,显示我们都有这方面的能力,并且能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