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134

第134章 世界充满危机,你要内心强大(12)

怎样克服登山心理困难

奥修在《奥秘之书》提到“透过改变,耗尽改变;去经历改变,成为那个改变,不要跟它抗争,跟着它走;借着离开每一样改变的东西,你将会进入你自己,进入那个不变的中心。”

王石作为一名企业家,率领旗下的房产大军取得千亿的销售记录,登顶中国地产界;他同时又是一位登山爱好者,用脚丈量山川,在峰峦之巅体验人生。他有时很高调,曾在珠峰之巅留下脚印;他有时又很低调,隐匿在山的背后打量生命。他说,登山后学会了珍惜身前身后事,也懂得了为梦想不放弃。

作为人的一个个性,生命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你要做你想做的事情,觉得这一生无所遗憾,就是对自己生命负责。我喜欢探险。如果说当董事长就不能探险,那我宁可不当董事长。因为,我创建企业就是一种探险,从某种意义上成功了,正因为成功才给我创造了想做其他探险的空间。

登山当中,所面临的环境更极端一些,危险可能性更大一些,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比如说,环境很恶劣,你很难受;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会不会起不来了?明天登山是不是冰崩、雪崩,可能就离开人世了?这个极端环境,更能让你直面死亡而已。

登山下来了更珍惜一些事了。无论是对所经历的事、经历的人,还是对生命本身的态度。从第一个层面来讲:从经历的事情来讲,登山是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阶层,是物质过剩时代,什么东西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那这时候才珍惜,觉得生命是很脆弱的,生命是很可贵的,更珍惜每一天,不是看淡,是更尊重、更珍惜。

登山像做任何事情一样,当然带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像8000多米的山峰,不是每个人想登都能登顶的。据我所知,登顶珠峰未果,次数最高纪录的人,是登了七次也没到顶。这次我们到了尼泊尔,从南坡登山,是我们18个人,上去了12个。其中有一个从日本来的老太太,70岁了,她这次是第五次攀登了,但还没有登顶。

带来另外一个话题,登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登顶是其中一个目的,但是不是不登顶就失败了?第二会看到个别人登顶峰了,但是没能下来。就是在下来途中,遇难了。这就带来一个话题,如果以登顶为目标,这样七次没登上顶峰,那还登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个目标,不能实现所以一直在做,这种执着是非常可贵的。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高峰和低谷,这是人生的常态。高峰和低谷不仅是外部的顺境和逆境,更是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变化。峰谷相连不分,今日顺境之错,换得他日逆境;今日逆境之智,换得他日顺境。所以,要享受你所拥有的,你就处在那快乐的山顶;贪图你所没有的,你就跌入了痛苦的谷底。我们常常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我们的理解和选择,却决定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当一个人选择好心态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将要离开人生的低谷。从逆境中寻找新的转机,用坚定的性念和行动,开始从低谷向高峰攀登。经营低谷的方式决定着你攀登另一座高峰的速度。要学会反省自己,否则你就会跟这个世界发生剧烈的冲突,只有通过反省自己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找到跟这个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

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你应该坦然面对这些起起伏伏的变化,人生的高原期是用来休养生息,深思熟虑和自我更新的时期。无论高峰还是低谷,要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变化中的客观事实上面,这样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挥着感恩的心面对顺境,用心做对每一件事,就会大大减少发生变故的概率。从高峰上迅速跌落低谷的原因,往往是不了解真相的骄傲自满,在地鼓励无法重新振作的原因,往往是不了解真相的忧虑恐惧。人不能为了“自我”而活,只有抛开“自我”,才能关注到问题的真相,继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走出人生的低谷。

登山,通过制定愿景来攀登高峰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它能够让你产生一种渴望,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把愿景变为现实。上天之所以制造苦难,是为了唤醒你的觉知——要关注那些被你忽视的真相。征服内心的恐惧,就意味着你处在人生的高峰状态,愿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实,恐惧将会消失,高峰就在眼前,而人生也将从此变得天高云淡。

无论是人还是组织,要想长时间的保持成功的高峰状态,就应该:不要被外在的赞誉或者嘲笑所迷惑,要把注意力放在对事实的研究和判断上;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风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永远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热情帮助他人,用以培养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提前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迅速走出低谷的方法:更客观的看待自己,审视自己的缺点,找出改善的路径,要有更多服务意识,而不是跟这个世界发生冲突;要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而不是企求别人对自己的爱护。

总之,你的眼睛决定着人生的幸福。看着你所失去的,你就会跌入不幸的谷底;看着你所拥有的,你就会处在幸福的高峰。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放下”

正因为我们在变动中,包袱越少越好,而且巨变通常来得又大又急,随时都要有孑然一身的准备,率先经验“无常”与“失去”的大课题,而这课题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贾马尔·马里克来自孟买的街头小青年,现在正遭到印度警方的审问与折磨。原因是贾马尔参加了一档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电视直播节目,这个节目可以使人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然而就在他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主持人却揭发他作弊。

在解释为什么能完美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生活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三个无家可归的年轻人被一所孤儿院收容,每天以乞讨为生。但是孤儿院的负责人却想弄瞎他们的眼睛以增加乞讨收入,于是他们逃走了。在他们爬火车时拉媞卡因为跑的慢而被落在后面,火车上的沙里姆本来已经抓住了她的手,却突然在一瞬间故意松开了手,眼看着拉媞卡再被孤儿院的人抓去。兄弟俩在泰姬陵附近暂时住下来,贾马尔以给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生,而沙里姆则与街头混混趁机偷取旅客的财物。

于是贾马尔想到了来参加这个电视节目,因为他知道这是拉媞卡最喜欢的节目,她一定会看到他。此时,贾马尔凭借他那传神的生活经历破掉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隔在贾马尔与2000万卢比之间的,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警方认为贾马尔的故事“虽然怪诞,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继续参赛。拉媞卡果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沙里姆此时也幡然醒悟,给了拉媞卡车钥匙与电话,催她快去找贾马尔。最后一个问题是“请说出第三个火枪手的名字”,此时贾马尔开心的笑了,他想到了萨利姆,那是他们小时候共同学过的课文,他想和萨利姆分享这一时刻!他选择了电话求助,打电话给他的哥哥(他唯一知道的电话就是他哥哥的)。电话打给他的兄长萨利姆,接听的却是拉媞卡。贾马尔听到她的声音非常兴奋,但拉媞卡不知道答案。贾马尔开心的的选择了正确答案。而此时沙里姆为了能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与黑帮老大同归于尽。

例子告诉我我们,不必等灾难发生后才开始学习“放下”。只要每晚睡觉前利用5~10分钟静思,想象自己身外的人事物一一幻灭消失,只剩下自己这副躯体时,灵魂里还剩下什么?太多人的自我成就,建构在虚幻的外在物质上——拼命赚钱只为了买豪宅名车,如果一夕之间没了,就顿失活下去的依靠与力量,仿佛自己是为车子房子美食金钱而活,彻彻底底成了钱奴。

我在看极度贫穷的影片时,会把自己置身在那种极端的状态下,假想自己在街上觅食、寻求避雨栖身之处的种种细节与心境。而现实世界中,在许多繁荣大城市的餐厅,看到大快朵颐的饕客,以及过量的食物剩在餐桌上形成浪费,一堆人忙着把自己吃撑了然后再花钱减肥──如果有机会到印度贫民窟、或是非洲贫困地区,那里的孩子真的是靠捡食垃圾为生、与流浪狗争食,之前我到印度、非洲旅行时,亲眼目睹到这种真实惨状,至今都不能从脑海中消失。

如果不点过多的餐,适量的饮食对健康也好,但太多人暴饮暴食是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结果过胖之后,身心状况更糟。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观察并记录自己的饮食,看自己老爱过量吃什么样的食物?如果嗜好甜食,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自己内在爱的幸福感不够?如果喜食过辣、过咸的食物,是否感到郁闷需要刺激来大发泄、大提神?如果嗜酒嗜烟,是否最近有想要麻痹痛苦的需求?过油或高胆固醇的食物,是否象征着自己最近能量不足,需要调适与休息?总之,先调整内在,健康的心灵自然会选择健康且适量的饮食,不仅不会浪费粮食,省下的餐费与减肥费还可以捐给贫民灾民,让他们有机会吃饱,这个世界就会更平衡,你受到的反扑也会减少。

所谓“放下”,最基本的就是去掉那些过度的欲求,先滋润、满足自己的内在,对外在的事物,包括对别人,就不会无意识地索求无度。如果可以,体验饥民的痛苦,进而去慷慨分享与布施给需要的人。晚上睡觉前,还是必须再度放掉所拥有的外在事物:财物、名声、身体……一切只要死亡带不走的都放掉,轻松无碍地入眠。

放弃“安土重迁、死守家园”的旧观念,越早学会放下,届时真正面对灾难或是死亡时,就越能轻盈地跳换到新的能量状态。眼前越来越多的崩解实例,小到个人的观念、工作、财富、关系、健康、对偶像的崇拜,大到一个金融银行、保险集团、医疗体系,将来甚至于教育制度、国家,都有可能会在我们料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崩毁。如果我们不是自主地学会放下,将来老天也一定会安排“让我们不得不放下”的事件,最后就是死亡。所以我们就敞开心胸允许一切的崩解,接受一切如梦幻泡影般地全部消失,崩解消失之后,一切得以再生重生,毁不去的爱与经验都是最珍贵的。

城市越文明,人离大自然越远,于是就更难在变动的地球上生存。所以越接近原始自然,活在越简单的状态,适应力与生存力也会越高。

双赢背后有多少惊喜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和气生财”,意思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创造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健全,这种中国传统的平和心态与西方自由竞争思想发生碰撞融合之后,诞生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和谐的企业生存机制——双赢。

双赢是指企业之间通过团结合作,在竞争中共同创造价值,同时共同取得前所未有的赢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双赢机制强调的是双方的利益兼顾,即在一场商业行为中没有输家,双方均能获利。

淮海医药分公司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由一个小小的区域医药物流批发公司、 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知名医药公司。年快速实现了销售收入 9.8 亿元人民币, 据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告知、年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6 亿元人民币。 如此快速发展的秘诀在于“低 价,快速批发、快速配送”的经营理念。“低价”是其抢占市场,控制锁定下游终端客户的法宝、也正因为有此法宝给许多厂家带来了很多的市场问题和风险。所服务企业的产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和风险,所服务企业销售的产品是一个美国原装进口的补钙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已有6年时间。 在这6年的时间里经过公司在医院市场上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精耕细作,已在市场上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忠实消费者、在国内补钙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院内市场上销售额排名在第二位, 国内市场上排名在前 5 名。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基础以及院外其他市场的需求,加上淮海医药分公司有广泛的下游终端客户群和较强的下游终端配送能力、在 04 年公司与淮海医药分公司一拍即合、建立起了厂商供货关系。 刚开始的时候,双方的合作一直都是很好、没有什么问题。随着笔者所服务企业在“大力拓展整合销售渠道,精耕细作”的时候。在巩固院内市场销售的同时向 OTC 和社区医院 市场快速拓展,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量得到大幅提升。淮海医药分公司销售公司产品也由过 去的月销售1000盒,快速达到每月销售4000盒左右、销售增长率达到了400%。

双赢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商业行为之中,而且体现出鲜明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方先付出才行。比如在营销上,对于客户与企业来说,应是客户先赢企业后赢;在管理上,对于员工与企业来说,应是员工先赢企业后赢。不是今天会不会挣这么多钱的问题,而是会不会赚钱或者是不是能增值的问题。所以,我想大家都选择一个双赢的结构,把不确定性消除掉了,寻找一个共同繁荣的确定性。一个公司的经理人如果有一定智慧的话,他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朋友和敌人是相对的概念,划分的界限在于在对待利益问题上大家采取的是分享还是竞争的态度。江南春对这个“度”的把握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他把业内的“敌人”全部变成了朋友或者伙伴,使得户外广告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