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124

第124章 世界充满危机,你要内心强大(2)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因为坐向而影响交往质量的现象,称之为坐向效应。

比如,在职场中的会议讨论时,如果你想控制整个会议,让会议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请不要犹豫,一定要坐在通常所说的“上座”位置。坐在这里,即使不是领导,意见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有利于发挥领导能力。因为人们都有这样的潜意识:“上座=领导席=应该服从坐这个位置的人”。

如果想让会议圆满结束,请不要让意见对立的两个人坐面对面的位置。争论的双方参加会议的时候,喜欢坐在对面。而且要注意开会时领导正对面是靶心区。心理咨询师举例说,但凡辩论赛上双方辩手一定相向而坐,因为这样“坐”容易剑拔弩张。与领导正面相对,视线强烈,有一种直视对方心理的攻击性,很容易被当“靶子”。他认为开会时选择最好的位子就是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立性,但又不至于没看到你。

刘女士久经职场,当她拜访客户时,除非主人指定,否则她一定会坐最靠近大门的位子。选择这个位子,显示她不会赖着不走,不会给主人压力。而她跟别人谈生意时,一定会与对方面对面而坐,这样可以看到彼此的脸,便于察言观色。生意谈成,要签字的时候,她又会换一个坐位,尽量靠近对方。“如果跟对方坐在同一张桌子,我会坐到对方的侧面。一方面这样比较亲近,另外一方面要签字的文件,不是递过去,而是轻轻挪给对方。”刘女士说,“如果有客人来访,进门就直奔最靠里的沙发,给你的感觉是不是可能会坐很久?如果你让别人‘往里坐’,别人偏坚持坐在靠门的位子,你是不是也不便久留?”

美国有一个评论型电视节目制作人,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叫座。据他介绍,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都是一时之选。可惜的是,总是缺乏论辩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由于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希望办得更出色一点。心理学家听后,给他建议:“改变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说改变一下每个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 自从接受这个建议后,每次的节目都能掀起热烈的论点。不多久,这个节目就成了众人争看的节目。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受到了人的视线逼视心理的影响。与人相对而坐,就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而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视线强烈,具有一种直视对方心理的攻击性。这也难怪我们平时在与人争辩时,总是不知不觉地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这种面对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彼此横向而坐或斜线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立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反之,就可以造成对立关系。上述的节目制作在就听取了心理学家的劝告,应用了这种视线逼视心理的管理,产生了很好的坐向效应。

二是受到了人的心理省力原理的影响。并排而坐,如果要争辩就必然要扭转头部,使人的头部紧张发酸,时间一长,人的斗志就大大骤减。人为了节省力气,便于更好地认知对象,使争辩更加有效,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灵活敏捷,他就会很自然地采取移动座位方向的方式,去面对面地与对方争辩,这样既省力,效果又好。当然,不想争辩的话,不改变坐向就可以了。

充分考虑“坐向效应”,找准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正确位置来坐。

为什么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

在很多时候,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因为懂得了这一道理,一位推销员团体险的推销获得了良好的业绩。

谁都知道,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时,必得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领导通常都忙得没有时间坐下闲聊。因此,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某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是长谈了,却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而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则不同,他不求与客户一次见面时间长,只求见面次数多。只要见到很忙碌,他便迅速地离去,对方心存感激,对他产生了好感,如此三番五次后,对方就被感动了,答应投保。推销员的故事很具有启发性: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机会。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在日常交往中,见面时间长,往往不如见面次数多给人留下的印象深,更容易产生亲近的感觉;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每次见面的时间较长,也难以消除因为间隔的时间太长而产生的隔阂,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过长而产生摩擦。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现象:那些人缘好的人,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善于制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我们新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初次见面时觉得他其貌不扬,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后,逐渐觉得他顺眼多了,有时甚至会发现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容易受到领导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

生活中掌握了“多看效应”,利用好的话常常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你想赢得上司的注意与重视,向上司汇报工作,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有的下属会想,如果经常向上司汇报,不如一次汇报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与上司进行深入的交谈。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上司通常很忙,向上司长长的汇报一次,要找到的时间不如意。况且,汇报时间长,未必效果就好。相反,如果经常汇报,与上司接触的次数多了,向上司陈述你的成果,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多了,上司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

为此,你必须向上司经常汇报:完成工作时,立即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按时汇报;预计工作会拖延时,及时汇报。这样,与上司越熟悉,上司越可能喜欢你、提拔你。

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方法也适用。要知道,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你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说话,效果反而不好。你不妨找机会多与对方见面,每次时间不要太长。这样,给对方一个想念的机会,让他回味你的为人,期待下次的见面。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缘,不妨到朋友家中多走动走动,哪怕只是露个脸,小坐一会儿,也有助于提高你的人际吸引力;作为职场人士,自我封闭,埋头苦干也并非明智之举。不妨多与同事拉拉家常,多与领导交流沟通,往往能够帮助你赢得群众基础,受到领导的器重。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多看效应”往往能够建立起一种熟悉而稳固的感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或许“日久生情”没有“一见钟情”触电般的感觉,它是男女经过长期磨合后,培育起来的一份心灵的默契,显得更加珍贵。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时间变得极为有限。在人际交往和商业运作中,不妨能运用“多看效应”缩短见面时间,提升互动的效率。

婚姻,会滋生犯罪吗

通过研究,精神病医生发现离婚和婚姻冲突造成的紧张概率几乎高于其他所有事件,仅次于失去孩子。由此可以说,失去配偶或者无法挽回的婚姻矛盾会造成家庭生活的高度紧张,而后者就可能产生暴力。

闻喜县的村民姚某,生于1980年。2010年12月13日清晨,姚某起床后,想起之前夫妻间的纠纷,产生了杀妻恶念,遂向还没起床的妻子头部猛打了一拳,紧接着用双手掐住妻子颈部致其死亡,之后点燃床上铺盖制造火灾,以达到焚尸灭迹的目的。经鉴定,被害人系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上的烧伤是死后伤。

后来,姚某陈述仅是一些口角导致了这场家庭悲剧。案发前一天下午,回到妻子经营的烧烤店,等到打烊后,和妻子因为琐事吵了几句,妻子就上床睡觉了,他也在晚12时许入睡。次日清晨他起床洗漱后,找墙上挂着的车钥匙,准备开车上班,但钥匙不见了,遂怀疑被妻子藏了起来,叫醒妻子并在床上找钥匙,妻子则说让他自己想办法去上班。两人因此发生争执,推搡间,之后打了妻子一拳,骑在妻子身上掐住妻子脖子,后来见妻子没了呼吸,心里害怕,就给妻子穿上衣服,并点燃床上铺盖后出门去了厕所。

经依法查明,案发前,姚某与情人赵姓女子的交往长达4年,两人于2009年租房同居,其间情人提出要与姚某结婚,姚某承诺说一年之内和妻子离婚后就和她结婚。一年期满后,情人未能如愿就提出分手。为了稳住情人,达到继续“好下去”这一目的,姚某悄悄通过自动取款机,从妻子银行账户给情人账户转账5万元。后被妻子及家人察觉,姚某夫妻多次为此发生口角。

当暴力发生时,通常都是一时冲动:两口子的不和或者争风吃醋地指责导致争吵,或是因为第三者插足引发矛盾,争吵又由言语上升到一开始难以预见、也没有计划的突发行为。这里所谓的两口子是指亲密得住在一起的关系,包括结婚的和没结婚的。这一群体的冲动型谋杀者不如那些阴险狡诈的谋杀来得有意思,相对一些更为“残忍”、更加“邪恶”的凶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后者可能还有雇佣的职业杀手,或者使用各种假装无辜的手段,行凶者自以为“天衣无缝”(当然最后都被逮住了)。

纽约市的赫伯特和芭芭拉·温斯坦案显然就是冲动型的而不是计划好的。1991年1月,芭芭拉被发现死于他们在东区的豪华公寓的人行道上——明显是自杀。赫伯特当时65岁,他的妻子是56岁。两人都是二婚,在外人看来,两人还挺幸福的。认识的人当中没人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和,更没见过他们争吵。他们相处融洽,虽然赫伯特有点喜欢赌博,但也都无伤大雅,所以看不出来芭芭拉为什么要自杀。但尸体解剖证实了警方的怀疑:她是先被勒死,然后才被从十二层的窗户里扔出去,这就是这个丈夫——他很快就认罪了——想把谋杀变自杀的手法。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现在正受各种考验,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法律不完善、道德自律的减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的蔓延等种种原因,不断受到包“二奶”、婚外恋通奸、“第三者”插足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冲击,导致许多合法婚姻家庭解体,离婚率持续上升,造成严重后果。

真正的爱情是崇高的美好的专一的持久的,它以互爱为前提,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为基础,恪守责任,生死不渝,用奉献为对方缔造幸福。只要我们的婚姻是以真正的爱情为基础,夫妻双方都恪守婚姻的责任,不受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美色、住房……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婚姻质量和道德素质,那么,这样的婚姻就经得起磨难和富贵的考验,经得起生活和时间的考验,是牢固而持久的,是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的。

婚姻是男女双方基于爱情的法定结合,是成立家庭的前提。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承担着各种社会职能。缔结婚姻固然是个人的终身大事,同时又是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的行为。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爱情的排他性、专一性又决定了夫妻必须遵守的准则。

梦在人的成长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吗

人在出生的时候思维很活跃,心灵空间逐步成熟,而当人在死的时候只能认识到自己很少的一部分潜能。这可谓是生于豪富,死于赤贫。

“上高中时暗恋过的一个男生,现在有5年没见过了,但是我经常会在梦中梦到他。当时,他喜欢另一个女生,我知道我没有机会。高考后,我就去了外地上学,他们俩则留在老家读书。后来,我听说他们分手了。

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这5年里,我无数次梦到那个男生。梦中他对我特别好,让我感觉就像男女朋友一样。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在白天我几乎没想过他,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没想过会和他再有什么事情发生。那时候还小,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我们都在变,变得成熟了,也现实了。说实话,每次醒过来,我都很难受,而且很想见见他,但其实又不想见他,现在见了面,我们可能都没有一句共同语言!

但是为什么还会经常梦到他呢?我想不明白。”

虽然理智地让自己不再想他,但深埋于潜意识中的这份情感,还是会在睡眠中理智削弱时,表达出来。潜抑的心理内容总是要寻求反弹的,压抑越深,反弹越烈。梦醒的时候,潜抑内容已经进入意识中,虽然依然有着克制,但实际上已经反弹到现实中来了。梦者为这个梦付出这么多心力,反复在体验修复,说明生命潜能的畅流被卡住了。自我成长的冲力很强,反复冲击被卡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