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6203500000119

第119章 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9)

心理学家曾对小学生做过一个“拥挤对人心理伤害”的实验,让一群小学生拥挤在狭小的教室中上课和活动。不到一个星期,连平时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学生也慢慢地变得粗野起来,在他们身上,攻击性行为急剧增加。实验证明,在拥挤的环境中相互干扰、碰撞摩擦会使人精神疲劳、急躁烦恼、焦虑不安,觉得时光难熬。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发严重,直到精神崩溃、行为失控,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极端行为。

“老公,下午我妈打电话来,说我哥家里出事了,让我们赶紧回去看一看。”妻子在电话里着急地说道。

李华只得放下工作,开车带着她连夜赶往她老家。路上她才给李华讲清原委,原来她哥结婚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妻子、孩子挤在一间15平方米大的小房子里。因为手头不宽裕,他始终没有能力购买新房。

“我嫂子和我哥闹过好几回,可我哥也没办法,我父母也帮不上忙。没想到昨天晚上,我哥突然发疯似的跟我嫂子打起来了,今天不见了人。”妻子忧心忡忡。

到了目的地,李华和妻子在她父母的带领下去了她哥的住处,房子不但很小,而且闷热,不通风。

后来,警察找到了妻子的哥哥,李华也放心了。因为没出什么大事,李华和妻子留下了一些钱,便离开了。在车上,李华想着妻子哥哥住的那间小平房,心里并不轻松,因为现在许多夫妻都因为住房问题有了间隙。

李华妻子哥哥的突然反常应该和环境有关系,嘈杂、拥挤的住房环境会让人烦躁不安的情绪,人极易发生急性综合性应激反应。

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居民的住房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从原来的“安居型”逐步转变为“康居型”,居民对住房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看了以上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现代人对住房环境和质量有了更多的需求和要求。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选择到“健康住房”呢?

首先,人居环境十分重要。这样的环境要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还要考虑到室内、室外对健康和舒适度的影响。

其次,我们居室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亲和度。亲和度越高的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发展就有更有益的影响。而往心灵深处讲,鸟鸣、花香,冬观雪,秋赏桂,更是一种情趣和陶冶。

然后,我们还要考虑到居室的环境保护,如垃圾处理问题、污水排放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等。

最后,最好要考虑到健康保障因素,即健康治疗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以此来方便我们的居住和生活。

非理性购物是女白领最喜欢的解压方式

犹太人有一个致富信条: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当代都市白领女性,以其消费潜力之巨大,越来越引起诸多商家的重视,都市白领女性也因此被称为“黄金商群”。她们大多具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购物频次高,购物频繁。因此商家们大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在现代市场中,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

对于许多白领女性来说,她们爱上的是一种购物的乐趣,而不仅仅是所购买的东西本身。逛街对她们来说,既是一项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活动,也是为了购买美丽的衣物饰品,以增添自己的美丽风采。

在这个生活压力大的社会中,职场的竞争也倍加激烈,女白领们要想在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必须付出比男人更多的精力。因此,为了释放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她们喜欢不停地购物安慰自己,以觉得安全和满足。

当代白领女性非理性消费现象突出。零点调查公司2001年在北 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的针对18—35岁青年女性的《都市青年女性消费面面观系列研究》调查中,从女性的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考察了女性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调查表明: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0%。52.8%的女孩都曾经 因为发了工资钱袋鼓了而突击消费,46.1%的女性在心情不好或者开心的时候有意进行情绪化消费。调查还表明,尽管非理性消费花了不该花的钱,但 79.0%的女性事后持无所谓或不后悔的态度,她们认为购物换来了好心情,值。

纪芳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高管,这样的工作属于位高权重且颇为刺激的一类。但是她自己也承认:“有时候,工作的压力几乎要把人逼疯了。”

由于纪芳当初是一个人来个这个城市,好朋友不多,很多抱怨不能随便向同事们倾诉。因此,每当压力大或者情绪不好时,她总是选择购物来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

在这几年中,纪芳通常用购物来缓解这些不良情绪,购物让她感觉焕然一新。有时是喜欢的化妆品,有时是服装或时髦的饰品。总之,纪芳的购物欲越来越不受自己的控制,她花掉这些年辛苦存下来的钱。在那些布满时尚店铺的商业街中,不到15分钟,她就可以花掉2000多元。

然而这种冲动购物的余波会时常让她陷入愧疚和不安中,她说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但只要一走进商场,自己就会习惯地买点东西,否则心理就感觉特别失落。另外,她总是感觉自己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购物就是自己最合适的解压方式。

纪芳的行为其实是面对工作压力时自然而然的反应。尽管她已经深深地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她还是觉得无力去改变现状。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罗琳·凯琳将这种行为称作”冲动控制失调”,而《上瘾也是一种选择》的作者杰弗里·思凯勒认为这样的行为和症状不过是掩盖在好听的名字下面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也有很多专业的术语可以用来描述纪芳的习惯性花钱过度:购物狂、购物上瘾、强迫性获取失调等等。其实什么样的标签并不重要,我们要说纪芳这种不良的购物习惯,同样出现在很多女性朋友身上,但是她们却无力面对。

大多数女性都会认为抵御商场的诱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需要尝试把自己从那种坏习惯中抽身出来,控制自己的消费。

1.思考十秒再决定

当我们在每次考虑购买商品,请暂停十秒钟再想想。数到十然后再考虑一下是否购买。想想自己生活中的更大目标,问问自己这次购买是否真的契合它。

2.不要随身信用卡或过多的现金

如果我们的手中有钱或者钱包里有信用卡,会比身上没带钱或信用卡时更容易买东西。如果我们正准备去一个地方,在那里就很有潜在可能在我们知道自己不该花钱的地方花钱,那么仅仅带带够你正准备去买的东西的钱。

3..避开容易花钱的处境

充满着花钱机会的环境非常非常容易导致从我们的兜里拿出钱来放进其他人的口袋。

如果有人建议去购物中心,或者其他类似地方去休闲,不如邀请他们到家中,或者去公园或博物馆之类公共休闲场所。

4.养成规律开支的习惯

月初制订开支计划,列各种开支的预计金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告诉自己不要超过这个额度。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定时采购生活必需品,刚开始也许很难,但坚持几个月后,当这种方式了一种习惯,我们会发现存款增加了。

5.找一个免费的解压方式

事实上,释放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式很多,而不只是购物。比如我们可以探索花费更少的兴趣爱好。比如定期做健身运动、阅读、听音乐,如果有些郁闷与愤怒必须发泄出来,那么试着写出来,比如,上写博客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压力的方法,大多数时候,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冷静地处理生命中突如其来的难题。然而有时候,面对一些困境,我们需要寻求慰藉,比如冲动消费。这就需要我们找出导致自己现在花钱方式的根源,并控制并改变那些消极的金钱情绪和限制自我的理念,从而管好自己的钱包,精明理财。

为什么销售员热情,人们越反感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对商家来说,顾客是上帝,你必须提供热情的服务。但是,倘若“热情”过度了,便会使消费者觉得毫无真诚可言,甚至引来反感。这种看似的“热情”,实则比冷淡还难以令人接受。

每当我们去一些美容店、理发店修剪自己的头发时,工作人员总是给爱美的女士们极力推荐美容新产品,办理各种会员积分卡等极力所谓的“优惠套餐”;就算是到银行办理业务,柜员费尽口舌要我们办理某种理财业务;进入超市购物,服务员步步紧随极力推荐某种洗发产品等等。事实上,这样的热情过度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反而会“吓”走消费者。

一个周末的下午,陈小姐没事去一个超市闲逛,当她化妆品区时,本想随意看看就放慢了脚步。这时,马上被一个女售货员盯上了,还没等她看货架上的商品,这位女售货员就不停地说开了,首先问“女士,你想要点什么?”

陈小姐说“随便看看。”

“你需要哪方面的?是想买面霜还是洗面奶,还是晚霜、粉底液,我们这里应有尽有,要不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个女售货员热情地推销道。

“不用,我先看看再决定。”陈小姐忍住不悦回答道。

“女士,我看你的脸色很适合买这款祛斑霜,你只要买下来,保证你可以青春靓丽,比现在看起来更年轻。”售货员再一次热情地介绍着。

一连串的热情导购语让陈小姐烦死了,她觉得这个售货压根不给她一点自由的空间,自己感觉透不过气来,她本想比较一下自己平时常用的两种产品及价格,如果合适的话,准备买上一两件的,由于那位销货员的过分热情让她没办法再看下去了,只有匆匆离去。

相信很多的消费者对这种服务方式都感觉到烦。许多顾客之所以选择在商场超市购物而不是去零售店的重要原因,就是喜欢自己想看什么看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不被别人打扰。如果销售人员都像场景中的一样,顾客没有问题还跟在顾客旁边,并且向其推销顾客并不感兴趣的商品。这样只会惹得顾客反感。如果没有销售人员顾客还有可能去看商品,但是经销售人员一说,顾客反而成了“恨屋及乌”,连商品也讨厌看了。

当然,有时顾客光凭自己看会对商品不甚了解。这时候,如果有导购或销售人员,就可以为顾客进行解答。这样的导购或销售人员,当然会受到顾客的欢迎。

更有一些销售人员,在对顾客推销某种品牌商品的同时,却说别的品牌的商品都是“又贵又没效果”,这样会让顾客感觉这样的销售人员没有诚信,而且人品也有问题。时间一长,顾客就会认为有这种素质的销售人员的卖场或商场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从而对整个卖场的印象都非常不好,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

如果销售员过于热情,这样一来,销售人员的存在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反而还影响了商品的销售。

哲学中有一个“度”的概念。再好的东西,如果多了,也会让人厌烦。就像吃东西一样,无论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如果食用过量,那也会腹胀难受,下次再也不想吃了,这就是“过犹不及”。

销售人员的热情也是如此。因为现在很多销售人员的工资是与业绩挂钩的,所以他们一看到有顾客,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去让顾客购买某种商品。某些销售人员以为只要对顾客非常热情,顾客就会感动而去购买商品。而恰恰相反,这种热情往往让顾客颇为尴尬。有些顾客迫于面子,看到销售人员如此热情,没有办法,只能购买自己并不喜欢的商品。但是心里非常不舒服,从而决定以后不再来此处购物,以免再被迫买自己不喜欢的商品。

大量事实证明,销售人员越是热情,顾客却往往不愿做出购买行为。随着个性化消费悄悄来临,身为销售人员也应提升自己的营销技巧,不要过分热情,也不要过于冷漠,心中要把握个度。要懂得与顾客换位思考,从顾客的实际需要出发,你提出的消费建议才会让顾客倍感贴心。

为什么漂亮的脸蛋高于经济利益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娱乐圈里的女星在退出圈子后,总会嫁入豪门成为“少奶奶”级人物。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优良传统”。然而,如果是那种年龄不符的“老少恋”,或者外形不搭的“美女野兽配”,尽管男方家财万贯,却仍旧让人倍觉可惜,直叹一朵鲜花怎么就插在金牛粪上了。按理说,女貌男才或者女貌男财,也算是不同优势的均衡了,那些外形抱歉的富豪也不见得就差在哪里。但是,到底是什么东西影响我们的观点呢?长相出众难道就是这么大的优势吗?漂亮的脸蛋比经济利益更具有影响力吗?

漂亮的脸蛋总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所以,才有无数的男女为了出众的外形做出许多牺牲和努力,比如,对自己身体动刀的整容,让人瞠目结舌的各种减肥秘籍,等等。那么,一张脸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

其实,不仅我们人类世界,动物界也是如此,比如,对于雌鸟来说,羽毛亮丽多彩的雄鸟就比色彩黯淡的雄鸟更有吸引力。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