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要勇于承认错误与过失
【原文】颇闻之,肉袒负荆,至相如门谢罪。卒为刎颈之交。(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临危不惧。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于是,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几次三番对其挑衅,然而蔺相如却总是忍让。有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蔺相如笑了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难免有一只要受伤,这就给秦国制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所以,我宁可忍让一点儿。”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一日,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蔺相如连忙把廉颇扶起。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
【智慧感悟】
廉颇不仅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个勇士,一个勇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士。知错能改,这是我们从小便接受到的教育,但是就是“这是我的错”这样一句看似极为简单的话,从嘴里说出来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犯错会表示一个人不成熟,会被人抓住把柄,甚至还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一般人在承认错误这个问题上都显得很犹豫。
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显得一个人不负责任,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相反,大方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往往会获得他人的谅解。一个人敢于承认错误,就是勇担责任的开始。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去想如何隐瞒错误或推卸责任。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将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味地回避自己所犯的错,是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与其浪费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如直接为自己的错埋单,并将它看做一次深刻的教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会或多或少地犯错误,人总是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长大的,错误只是一个小水坑,许多人都是被水溅湿过,才知道以后要小心地避开。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藏错误,推卸责任。所以,前进的路上不要害怕犯错,只要在犯错之后,勇敢地承认:“这是我的错!”,坦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并注意改正,之后的小水坑便会越来越少,前进的道路便会越来越顺畅。
金玉其外:为人应当表里如一
【原文】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选自《诚意伯集·卖柑者言》)
译: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足了美酒,吃饱了鱼肉的人,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可供效法呢?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像金玉、内里像破絮呢?
【背景链接】
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便封刘基为“诚意伯”。
在刘基年轻时,有一次听说杭州有个非常擅长为水果保鲜的卖蜜柑的商人,于是借一次去杭州的机会便找到了那个人,买了他几个蜜柑。当他剥开蜜柑外皮时,发现里面就像破棉絮一样,一点儿鲜甜味也没有。于是他质问水果商说:“老先生,你这不是骗人吗?”
没想到,那位水果商听了刘基的话,毫不介意,面带笑容地对刘基说:“您别生气。说实话,我卖这个蜜柑就为的是养家糊口。再者,我卖,您买,这是自由买卖,我没非要您买啊。我卖这蜜柑好几年了,买的人很多,就您来找我。您要是明眼人,就来管管这混账世道,真正搞欺骗的人不是我,而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他们在家坐着虎皮椅,出门坐大轿,或是骑着高头大马,头戴乌纱,身着锦袍。看上去,哪一个不是装得一本正经的样子?可是,他们整日干什么实事了?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下边官吏为非作歹,社会盗贼四起,他们不是白白坐着高位,享受丰厚的待遇吗?这些人,单从外表看,光鲜无比,谁不羡慕?可实际上,他们是大盗贼,跟我卖的蜜柑一样,外表似金玉,里边是破败絮。那么,您干吗不去问问这些人,为何单单查问我呢?”
刘基听了这席话,沉默不语,他渐渐理解了这位水果商人。回到家里后,怀着对统治者的讽刺、对社会风气的愤恨,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
【智慧感悟】
有一种叫变色龙的爬行动物,它们为了保护自己会时刻变化自己身体的颜色,来和周围的树木花草的颜色一致,让天敌难以发现,这对于他们保护自身的安全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存在着像变色龙一样的人。而和变色龙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善变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是虚伪,表里不一,让别人很难知道他们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来欺骗他人。
没有人会喜欢虚伪的人,可虚伪的人最擅长的一点就是如变色龙一样将自己隐藏得很深,让人难以发现。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上过这种人的当,上当过后便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能相信别人了,渐渐地自己也走上了待人虚伪、表里不一的歧途。
有的时候,我们常觉得自己因为身不由己而做出一些虚伪的、表里不一的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几次这样的行为下来,它就很可能变成了我们待人处事的一种习惯,后果则会非常可怕,因为即使我们能骗人一时,但是总有一天会被人看破,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成为他人避之不及甚至是唾弃的对象。
在内心中树立坦诚正直,让自己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虽然看起来有些老实,有点吃亏,但是从长远来说,表里如一的老实人绝不吃亏。因此,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人都要坚信表里如一是一个品性正直的人应当坚守的原则,正直做人,正派做事,堂堂正正,公公正正,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
亡羊补牢:犯下过错就要尽力弥补
【原文】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译: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
【背景链接】
战国末期,楚国已由强盛走向衰败。楚襄王即位以后,整日寻欢作乐,任用奸臣子兰为令尹。老臣庄辛看到楚国如此境况,痛心疾首,闯进深宫劝谏襄王说:“大王,令尹子兰专权妄为,排斥异己,迫害贤臣,长此以往,楚国危矣!”
襄王顿时大发雷霆,大骂庄辛一顿。庄辛回到家中,想想自己闯宫进谏,却遭到昏君的一顿辱骂,深感痛心,一气之下,便带着全家迁到赵国去了。
庄辛走后不久,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强兵直逼楚国,杀得楚军兵逃将散,襄王仓皇出逃,直到阳城才暂时脱离了险境。此时,他想起庄辛闯宫时劝谏的忠言,追悔莫及,立即派人去赵国接庄辛,希望庄辛能为其指点一二。
庄辛见襄王确有悔改之意,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清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查看,原来是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邻居都劝他赶紧修补羊圈,但那个人不听劝告,说:“羊已经丢了,何必再修羊圈呢?”第二天,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诫,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以后,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
讲完故事,庄辛又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然被攻陷,但只要襄王振作起来,楚国是不会灭亡的。襄王听后,便依庄辛所说励精图治,重振了国威。
【智慧感悟】
人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当犯下过错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是坚决不低头承认、找借口为自己拖责,还是大方承认并承担责任呢?
人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所以犯错在所难免。当犯下错误之后,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可以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直到“破罐子破摔”,但我们也可以及时地弥补自己的过失,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它成为自己未来道路上的“警钟”。
当你不留心做错事时,如果继续执迷不悟,一错再错,只能是自取灭亡。孔子曾经说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已经犯下的错误,不要去想如何隐瞒错误或推卸责任,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依据发生错误的根源进行及时的补救,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将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也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契机。学会在犯下错误后勇敢承认并尽力去弥补,是一个人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个成熟的人会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错误与责任,明白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你用心地去弥补改正就永远都不晚这个道理,进而在对错得失交错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过河拆桥:不要兀自给自己断了后路
【原文】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选自《元史·彻里帖木耳传》。)
译: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背景链接】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后来,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得到了丞相伯颜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很多,许有壬就是其中的一个。
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壬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不也有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才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二人争论不下,异常激烈。
第二天,皇帝在祟天门下达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壬被特地安排在班首听读。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壬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壬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智慧感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考量一个人品性的最好武器。真正的善良之士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而一些虚伪的小人则必然抵不过时间的考量,早晚会露出马脚露出本来的面目。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愿意亲君子而远小人,而对于自身来说,如果想要他人信任你、亲近你,想与他人建立亲密持久的友谊,就要努力做一个正直诚恳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正直诚恳善良的人,那么做任何事就都要注意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兀自给自己断了后路,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更不能做过河拆桥的苟且之事,否则,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拆的是自己的桥,断的是自己的路。等到那一天,你就会一个人站在孤岛之上,四周汪洋一片,即使周围有过往的船只,都不会愿意搭载你逃出生天。
有些人可能会由于性格习惯方面的问题,得罪了他人而不自知,都不知道何时将自己的后路封死的。如果你发现你有此类的问题,那么在今后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方面就更要注意了。其实,给自己铺一条退路并不困难,譬如当你就某件事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假定双方在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可以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你那时不知道那回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等等,这就比直截了当抓住对方痛脚猛批狠打要稳妥的多。这样一来,对方自然会明白你在给他铺台阶,以至于他能保全面子,他自然就会感激你,不会因此而记恨你。由此,你便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除了说话之外,人们做事也是一样。这个世界是圆的,人们之间都是你来我往互相联系的,所以永远不要做过河拆桥的事。对于那些曾经给过你帮助的人,要特别的感激他们,即使后来你可能与他们变成对手、敌人,也不要太过决绝地去打击对方。其实,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只要存有一颗善心,常保感恩的心态,你的后路必然也会是一条平坦的通途。
滥竽充数:插科打诨总会被他人识穿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背景链接】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善于吹竽的乐师便有三百个。齐宣王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都会让这三百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说:“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我愿意成为大王众多乐师中的一员。”齐宣王听了很高兴,毫不怀疑地收下了他,将他编进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和众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就跟着摇晃,人家摆头,他也跟着摆,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就这样,南郭先生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更喜欢听独奏。于是他下令要这三百个吹竽的人一个个轮流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先生一听,觉得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智慧感悟】
西方有谚语说“你可以一时欺骗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我国自古也有“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的说法。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必然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
为人处世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不能为了强撑面子图表现而说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大话、应允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更不能怀有一丝侥幸心理试图能够蒙混过关。人都是凭真才实学来融入社会的,单靠说大话、滥竽充数必然是走不稳人生之路的,即使一时之间侥幸没被别人识破,迟早有一天也会被人揭穿本来的面目。与其被人揭穿时狼狈不堪,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脚踏实地,不去管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更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做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才学和能力也是一天一天培育出来的。先天能力超群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的先天能力都是处于一般水平的。人与人之间学识能力的差距,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因此,与其常做些滥竽充数之事,倒不如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你真的具有丰实的学问和能力,那么就一定能经得起任何人或事的考验。
东施效颦:一味地模仿只会错漏百出
【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选自《庄子·天运》)
译: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背景链接】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十分惹人喜爱。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但美若天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都为她的美貌而折服。
美貌的西施却患有心口疼的毛病。一天,她的病又犯了,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美。从乡间走过的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心口疼的西施。
乡下有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名叫东施。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总想让自己变成像西施一样的美女。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着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使她的样子变得更难看。结果,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都离她远远的。
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模仿,落得一个被人嘲笑的下场。
【智慧感悟】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如东施一般,总是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放大别人的优点,然后自愧不如并模仿之,在模仿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独有的本色且错漏百出闹笑话。不加思考的崇拜模仿别人,是人身上存有的劣根性。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发现自己:庄子》中就模仿之事写出过自己的见解,他写道:我们要怎样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可以幸福地生活着呢?我们是谁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答复的。可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日常活动中那么忙碌的自我,并不完全是真正的自我。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已经失掉了一些东西。这些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我们刻意模仿他人或者学习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自我,失去了自我。
其实,每一种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有的长处与特点,无论自己怎样,都要坦然地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庄子》中有名句“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意思是说天鹅并不天天学人沐浴追求白,然而它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学人追求黑而暴晒,然而它羽毛却是乌黑的。这就是在告诫我们,做我们自己才是最好的,相信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展现自己的风采才是最美丽的。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找到自己的个性。若想做到这点,就不能盲目模仿他人。展现真我的风采,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所以,永远不要将自我的风采,迷失在模仿他人的盲目中。
结草衔环: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原文】1.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选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译:1. 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他站立不稳,摔倒在地,然后将他抓获。
2. “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背景链接】
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正在二人战得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他摔倒在地,当场被俘。
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掉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另外,东汉末年,有个叫杨震的人。他的父亲杨宝在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智慧感悟】
如果有人对自己施过恩惠的话,那么我们往往会用“结草衔环”一词来表示自己要感恩报德。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生命,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让每个人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得到别人的恩惠,我们有着老师的谆谆教导,有着父母的嘘寒问暖,有着朋友的理解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人生的脚步更加的坚定,道路才更加宽敞。对于种种的扶持帮助,我们能做的就是感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要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从而更愿意付出实际行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感恩会将人与人紧紧地连成一个纽带,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和阳光。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更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养,会让你的生活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