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外台秘要
6196000000052

第52章

紫菀 桔梗 续断 青竹茹 五味子(各三两碎) 桑根白皮(五两) 甘草(二两炙)干地黄(五两热多者用) 赤小豆(一升)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分温三服。服五六剂。十年者亦瘥。每隔五日一剂。

藻菘菜猪肉芜荑。

又疗骨蒸咳出脓病重者方。

皂荚(一两炙去皮绵裹) 白饧(一两) 干枣(七枚擘) 生姜(二分切)上四味。以酒一大升。煮取半升。去滓。先食饭。然后服二合。如人行三四里。不吐更服二合。又如人行二三里。不吐总服尽方。便令吐即脓出。(并出第一卷中)救急骨蒸之候。男子因五劳七伤。或因肺壅之后。或为瘴疟之后。宿患 癖。妇人因产后虚小儿闪癖。其病并缘此十候所致。因兹渐渐瘦损。初着盗汗。盗汗以后。即寒热往来。寒热往来非常鲜赤。若至鲜赤即极重。十则七死三活。若此以后加吐。吐后痢。百无一生。不过一月死。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黄连(去毛) 大黄 栀子仁 栝萎 常山 葳蕤(各八分)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渐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为度。因至利。忌猪肉热面葱蒜生菜海藻菘菜。

又疗骨蒸方。

毛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及双仁留尖)上一味捣。令可丸。平旦以井华水顿服使尽。服讫。量性饮酒使醉。仍须吃水。能多最精。隔日又服一剂。百日不得食肉。

又疗骨蒸极热方。(非其人莫浪传)取干人粪烧令外黑。纳水中澄清。每旦服一小升。薄晚后服小便一小升。以瘥为限。既常服。不可朝朝取。作大坑烧二升。夜以水三升渍之。稍稍减。服小便勿用自身者。小儿者佳。

又方用雄黄一大两。和小便一大升。研令为粉。乃取黄理石一枚。方圆可一尺左侧。以炭火烧之石又疗骨蒸传尸方。

皂荚(长一尺者无相续取炙令微焦去黑皮碎之绵里) 黑饧(大如鸡子) 羊肉(大如拳煮如常法)上三味。取一升无灰清酒。贮铜铛内。即着绵里煎三五沸。即漉去绵里。即纳黑饧使融液尽有禁食一如药法。(并出第二卷中)必效骨蒸病。小便方。

取三岁童子小便五升。煎取一大升。以三匙蜜和为两服。中间如人行二十里。服此以后。每有虫蚰蜒儿。其虫在身当处出。俱令去人五步十步。闻病患小便臭者无不瘥。台州丹仙观张道

炙骨蒸法图四首

崔氏别录炙骨蒸方图并序中书侍郎崔知拂撰夫含灵受气。禀之于五常。摄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至若岐黄广记。抑有旧经。攻灸单行。

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虽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或上气食少。渐就沉羸。纵延时日。终于溘尽。余昔忝洛州司马。

常三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患状既广。

救愈亦多。不可具录。略陈梗概。又恐传授谬讹。以误将来。今故具图形状。庶令览者易悉。

使所在流布。颇用家藏。未暇外请名医。旁求上药。还魂反魄。何难之有。遇斯疾者。可不务乎。

灸骨蒸及邪。但梦与鬼神交通。无不瘥之法。

使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令于脚下紧踏。(男左女右)其绳前头。使与大拇指端齐。

后头令当脚根后。即引向上至曲 中大横文。便截绳使断。又使患人解发分两边。使见分头路。仍平身正坐。乃取向所截绳一头。与鼻端齐。引向上路头通过。逐脊骨引绳向下。尽绳头即点着。又别取小绳一头。与唇端齐。合口处。一头向上至鼻底便截断。将此短小绳于前所点处中折。横分两边。两头各点记。使与中央初点处正横相当。此小绳两头是灸处。当脊初点者非灸处。只借为度。其点拭却。

又法使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膊。取一绳绕其项。向前双垂。共鸠尾齐即截断。鸠尾是心歧骨。人处。恰当喉骨。其绳两头还双垂。当脊骨向下尽绳头点着。又别取一小绳。令患人合口横度两吻便割断。还于脊上所点处。横分点如前。其小绳两头是灸处。长绳头非灸处拭却。以前总通灸四处。日别各灸七壮以上。二七以下。其四处并须满二十壮。未觉效。可至百壮。乃停。候疮欲瘥。又取度两吻。小绳子当前双垂。绳头所点处。逐脊骨上下中分点两头。如横点法。谓月三日艾为佳。疗瘥百日以来。不用杂食。灸后一月许日。患者若未好瘥。便须报灸一如前法。当即永瘥。(出第七卷中)张文仲说荆州人王元礼。尝家患骨蒸传尸死尽。有一道士忽教灸即断。兼更教人。无有不瘥时不欲食。两脊脉常急。患儿多咳盗汗。以指按捻脊膂四边肉。有时心胸气满急。黄瘦。膂中肉尽。遂即着床。如着床胸前自动。脊膂两边肉尽。灸疗即难。如灸候胸前肉动。非事灸法。如看病儿是病。更不须选离日。即预将艾去。即将病儿于王道头日午时灸。灸七壮。若先知其病又缓。即取离日午时大吉。欲灸覆病儿。面向下着地。取撅肋头。以病儿大拇指自捻着。展中指直向脊骨。指头脊膂中肉少肋上点记。从点记处向上至耳下尖头。即中央。屈绳从初点处向上。还当脊膂点绳所到记之。又更再屈绳从元点记处向上。还进前点记。又以杖量。取患儿中指头两节折断。还从元点记向下当脊膂点记。一边点四处。两边俱点总八处。

各如枣食。平复后任依常。未平复有犯重发。即不可复疗。

神素师灸骨蒸咳法。

当头耳孔横量。相离三寸许。相当灸有穴。日灸三壮。至第八日灸二七了。第三椎上。

第二复五日。日灸各十五壮。胫取系鞋横大文。量至膝髂(口亚切)下中分。当胫骨外。日灸一七壮。满第八日。日灸满三十五日了。当臂上皆男左女右。取头指从腕文当指当头灸。日七壮。至第八日满百壮。妇人肚胀。月节不通。取右手头指。当脐量至下腹。当指头灸。日七。满三百壮。鬲上午后灸。鬲下午前灸。(出第一卷中)

气骨蒸三方

广济疗 气心忪骨蒸热暗风。鳖甲丸方。

鳖甲(炙) 芍药 蝮蛇脯(炙) 大黄(各八分) 人参 诃黎勒皮(熬) 枳实(炙)防风(各六分)上八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梧子。以酒饮下二十丸。渐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

忌苋菜生菜热面荞麦蒜粘食。(出第二卷中)备急疗 癖鬼气疰忤骨蒸秘验方。

大黄(别渍汤欲成下一方四两) 鳖甲(炙) 钩藤 升麻 甘草(炙各二两) 丁香(二七枚汤欲成下)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作三服。又用牛黄。犀角。(锉末)朱砂。麝苋菜海藻菘菜。(苏游同出第三卷中○一方有黄芩二两)必效疗 癖气。壮热兼咳。久为骨蒸。验方。

柴胡(四两) 茯苓 白术 枳实(炙各三两)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积热不歇。即加芒硝六分取利。热除之后。每三日服一剂。瘥后。每月一剂。肥白终身永除。忌桃李雀肉大醋。(出第二卷中)

虚损惨悴作骨蒸方四首

张文仲疗虚损惨悴不食。四体劳强。时翕翕热。无气力。作骨蒸候方。

童子小便(一大升淡者去前后) 豉(一合) 葱白(一合切)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上四味合煎。取三分中分之二服使尽。日别一剂。服之至十剂愈。若服经三四剂。觉四体益热。即服后方。

又方小便(一大升淡者去前后) 葱白(一合切) 豉(一抄) 生姜(一大两切) 生地黄(一握碎)上五味合煎六七沸。绞取汁半升许。分为两服或三服。每服空腹。服至二七日必瘥。瘥后停三四日将息。更服二七日神验。每服五六剂。觉内少冷。即服前方。二方以意斟酌间服。

常夜合浸。顷久便即煎服。至五更。半令服了。至欲明。更服后丸。服讫。至日出时不妨至晚间未食更一服。忌芜荑。

又方人头骨(三大两炙) 麝香(一十两)上二味捣筛和蜜。捣一千杵。丸如梧子。一服七丸。日再服。以粥饮送药。若胸前有青脉出无毒。于事不妨。

苏游疗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饮子方。

芦根(切讫秤) 麦门冬(去心) 地骨白皮(各十两) 生姜(十两合皮切) 橘皮 茯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未好瘥更作。若兼服。其人或胸中寒。或直恶寒。及虚胀并痛者。加吴茱萸八两。

瘦病方五首

病源夫血气者。所以荣养其身也。虚劳之人。精髓萎竭。血气虚弱。不能充盛肌肤。故羸瘦颜色。去虫而牢齿也。玉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漱口吞之。辄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

名广济疗瘦病。每日西即赤色。脚手酸疼。口干壮热。獭肝丸方。

獭肝(六分炙) 天灵盖(烧四分) 生犀角(四分屑) 前胡(四分) 升麻(四分)松脂(五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小便浸豉汁。下二十丸。日再。不利。忌海藻菘菜生葱热面炙肉鱼蒜粘食陈臭等物。

又疗瘦病方。

天灵盖(一大两炙) 麝香(半脐) 桃仁(一大抄去皮) 朱砂(一两半光明者) 好豉(一大升干之)上五味各别捣筛讫。然后总和令调。每晨空腹。以小便半升和散方寸匕。一服瘥止。不利。忌生血物。

又疗腹胀瘦病不下食方。

柴胡 茯苓(各十二分) 枳实(炙) 白术 人参 麦门冬(去心) 生姜(合皮切各六分)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七八里。吃一服。

不利。忌生冷油腻小豆粘食桃李醋物雀肉等。

又知母丸。主瘦病。及久 黄等方。

知母 常山(各三两) 甘草(炙) 大黄 麻黄(去节) 黄芩 杏仁(各二两去尖皮熬)蜀漆(洗) 牡蛎(各一两熬)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心服。饮下七丸。忌猪肉及葱酒面。服后心闷即吐。是此病张文仲去英公处传)救急疗瘦疾方。

甘草(三两炙)上每旦以小便煮甘草三数沸。顿服甚良。忌海藻菘菜。(并第二卷中)

传尸方四首

苏游论曰∶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膊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面好颜色。喜见人过。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即欲嗔恚。行立脚弱。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或见先亡。或多惊悸。有时气急。有时咳嗽。虽思想饮食而不能多餐。死在须臾。而精神尚好。或两肋虚胀。或时微利。鼻干口燥。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有时欲睡。渐就沉羸。犹如水涸。不觉其死矣。

又论曰∶传尸之疾。本起于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初得。半卧半起。号为 。气急咳者名曰肺痿。骨髓中热。称为骨蒸。内传五脏。名之伏连。不解疗者。乃至灭门。假如男子因虚损得之。名为劳极。吴楚云淋沥。巴蜀云极劳。其源先从肾起。初受之气。两胫酸疼。腰脊拘急。行立脚弱。食饮减少。两耳飕飕。欲似风声。夜卧梦泄。阴汗痿弱。肾既受已。次传于心。心初受气。夜卧心惊。或多忪悸。心悬乏气。吸吸欲尽。梦见先亡。有时盗汗。食无滋味。口内生疮。心常烦热。唯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红赤如敷胭脂。又时手足五心皆热。心既受已。次传于肺。肺初受气。时时咳嗽。气力微弱。有时喘气。卧即更甚。鼻口干燥。不闻香臭。假令得闻。唯觉朽腐物气。

有时恶心。愦愦欲吐。肌肤枯燥。或时刺痛。或似虫行。干皮细起。状若麸片。肺既受已。

次传于肝。肝初受气。两目膜膜。面无血色。常欲颦眉。视不及远。目常干涩。又时赤痛。

或复睛黄。朝暮 (莫红切音蒙) 。(音凳)常欲合眼。及至于卧。睡还不着。肝即受已。

次传于脾。脾初受气。两肋虚胀。食不消化。又时渴利。熟食生出。有时肚痛。腹胀雷鸣。

唇口焦干。或生疮肿。毛发干耸。无有光润。或复上气。抬肩喘息。利赤黑汁。至此候者。

将死之证也。

又论曰∶毒瓦斯传五脏。候终不越此例。但好候之。百不失一。

又论曰∶凡患症癖之人。多成骨蒸。不者即作水病。仍须依癖。法炙之。兼服下水药瘥又论曰∶此病若脊膂肉消。及两臂饱肉消尽。胸前骨出入即难疗也。若痢赤黑汁。兼上气抬肩喘息。皆为欲死之证也。此是脏坏故尔。

又论曰∶童女年未至十三以上。月经未通。与之交接其女日就消瘦。面色痿黄。不者。将为骨蒸。因错疗之。屡有死者。有此辈者。慎勿疗之。待月事通。自当瘥矣。

又论曰∶或有人偶得一方。云疗骨蒸。不解寻究根本。遂即轻用之。主疗既不相当。病愈未知何日。了不求诸鉴者唯知独任已功。若此之人。寓目皆是。至如以主肺痿骨蒸方。将疗癖传尸者。斯乃更增其病。岂有得痊之理。何者。主肺痿方中多是冷药。冷药非 癖之所宜。若用以疗 癖。此乃欲益反损。非直病仍未瘥。兼复更损其脾。脾唯宜温。不合取冷。

如终莫能悟。良可悲哉。夫略举一隅。他皆仿此。

又论曰∶凡患骨蒸之人。坐卧居处。不宜伤冷。亦不得过热。冷甚则药气难通。兼之胀满食不消化。或复气上。热甚则血脉拥塞。头眩目疼。唇干口燥。心胸烦闷。渴欲饮水。此等并是将息过度之状。深可诫也。将养之法。须寒温得所。先热而脱。先寒而着。若背伤冷。即令咳嗽。若手足伤热。即令心烦。若覆衣伤浓。即眠卧盗汗。若覆衣过薄。即心腹胀满。所是食饮不限时节。宁可少食。(保无宿疰)数数进之。(助药势也)必须伤软。(易消故也)不宜伤硬。(恐损胃气致不消也)此皆以意消息之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