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除了有脏腑、气血津液,还有一个联络通路。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脉通过相互联系网络全身,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健康状况、治疗疾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的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统称十四经脉,是经络的主体部分。
人体的各个经脉在病理变化时都有特殊的表现,各条经脉都有相应的穴位。
经常按摩经络,对带来弱碱性体质也很有帮助!
认识和按摩身体最重要的12条经络
1.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手太阴肺经
经络路线
手太阴肺(脏)的经脉起于中焦胃部,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延伸到胃的上口,通过膈肌,进入肺经,
从肺系上行至咽喉,横出斜腋下,向下沿上臂外侧,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外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绕侧端,经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TIPS
经络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数千年前,中医发现当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按摩那些线条,疾病就会好转,这成了经络治病的源起,
中医中的针灸和按摩是通过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体经络、穴位的经气,调畅经脉气血,使人体五腑六脏的生理功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分布穴位
云门、中府、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共11个穴位。
2.预防和治疗腹痛、便秘的手阳明大肠经
经络路线
手阳明大肠(腑)的经脉从食指末端桡侧(商阳)起,沿食指内侧向上运行,通过第1、2掌骨之间的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凸处,沿前臂前缘,至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锁骨的上窝部),联络肺经,下经膈肌,来到大肠;再由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于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分布穴位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个穴位。
3.预防和治疗消化不良的足阳明胃经
经络路线
足阳明胃(腑)的经脉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外侧承泣运行,进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腮后向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下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隔,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妇两侧气冲;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部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到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部支脉:从足背(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分布穴位
承泣、四白、巨、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髀关、气冲、伏兔、
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下巨虚、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个穴位。
4.预防四肢酸冷的足太阴脾经
经络路线
足太阴脾(脏)经的经脉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在上腿肚,沿着胫骨侧面,至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来到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隔上行,至咽部两旁,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胃部支脉:由胃部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分布穴位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大包、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共21个穴位。
5.预防神经衰弱的手少阴心经
经络路线
手少阴心(脏)的经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心系”向上的脉:由心沿着食管上行(联系于“目系”(眼球联系于脑的部位);“心系”直行的脉:由心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运行,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分布穴位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共9个穴位。
6.治疗肩背痛的手太阳小肠经
经络路线
手太阳小肠(腑)的经脉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向上行至腕部尺骨茎突处,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属督脉),向下入缺盆,络心,沿食管,过横膈,到达胃部,属小肠。缺盆部支脉:由盆缺起,沿颈部,上行至面颊,至目内眦,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至目眶下起,抵鼻旁,至目内眦(晴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部。
分布穴位
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个穴位。
7.预防和治疗头痛的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路线
足太阳膀胱(腑)的经脉起于目内眦(睛明),经上额交会于巅顶。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到颞臑部,巅顶直行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内侧,夹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此处属于膀胱,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殷门中;后项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从外踝后面出来,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连接。
分布穴位
睛明、攒竹、眉冲、承光、五处、曲差、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附分、肺俞、魄户、厥阴俞、膏肓、心俞、神堂、督俞、膈俞、膈关、肝俞、魂门、胆俞、阳纲、脾俞、意舍、胃俞、胃仓、育门、三焦俞、志室、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胞育、小肠俞、秩边、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申脉、极泉、至阴、足通骨、束骨、金门、仆参,共64穴位。
8.治疗月经不调的足少阴肾经
经络路线
足少阴肾(脏)的经脉起于足底,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俞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TIPS
十二经脉在我们的身体的分布,是对称的,它们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观全身。
分布穴位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个穴位。
9.治疗心烦发热的手厥阴心包经
经络路线
手厥阴心包(脏)的经脉起于胸中,出于心包络,向下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由胸部,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桡侧到桡侧指端(中冲),掌中支脉:沿着无名指尺侧端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接。
分布穴位
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个穴位。
10.治疗水肿的手少阳三焦经
经络路线
手少阳三焦(腑)的经脉起于无名指末端第4、第5掌指关节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会于足少阳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分为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部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在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分布穴位
关冲、液门、中诸、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丝竹空,共23个穴位。
11.治疗头痛、目眩的足少阳胆经
经络路线
足少阳胆(腑)的经脉起于目外眦,向上达额角,下行到耳后,沿颈部行于手少阳经前,到肩上教育手少阳经后,向下入缺盆部。耳部的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颊车,邮颈部向下会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过横膈,联络胆肝沿着胁肋内,出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缺盆部直行脉:由颈部下行液部,沿侧胸部,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直达腓骨下段,在下到外踝前,沿足背,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分出,沿第1、2跖骨之间,出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与足厥阴干经相接。
分布穴位
瞳子髎、听会、下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个穴位。
12.治疗腰痛的足厥阴肝经
经络路线
足厥阴肝(脏)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沿足跗部上行,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向上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上达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目系”支脉:由目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分布穴位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共14个穴位。
酸性身体最容易得的10种病的经络对策
1.酸性人容易-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易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出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会感觉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工作和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逐渐增多并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走路时出现下肢疼痛,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感。当出现心慌、气促、胸闷、心前区疼痛时,表明心脏已受累。
有效穴位
太阳/百会/风池/曲池/太冲/合谷/后溪/膻中/巨阙
特效经络
任脉/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法教学
1)太阳穴
【定位】在颞部,在眉梢与眉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手法】按揉太阳: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做32拍。此按揉法的功效可疏风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2)曲池穴
【定位】肘部桡侧,弯曲前臂时在肘横纹桡侧止点处。
【手法】点揉曲池:用圆珠笔端点揉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按摩此穴可有效调节大脑血流量,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3)太冲穴
【定位】在足背第1、第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
【手法】按揉太冲: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至有酸胀感为宜,再换右手拇指揉捻左太冲穴,揉太冲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从而辅助治疗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