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在春天里
6188000000032

第32章 胡杨的生存哲学 (2)

所以我们的世界注定参差不齐,鲸鱼遨游大海,金鱼遨游鱼缸,鲫鱼生活在小河沟里,若是一只木鱼,庙里自有你的位置。有的人天生就是要从政的,有的人天生就是爱交游的,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关在房间里写写画画,有的人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异乎寻常的爱好,人的最大本事不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而是知道自己是什么林子,适合住什么鸟。

就像我这个妹妹,她的最大本事就是当个文员,我劝她还是退回去,那里才是她的天地。是金鱼就当一条好金鱼,是木鱼就当一只好木鱼。湖山胜境,湖高山低;云水胜景,云高水低;海纳百川,川高海低。看这个世界樱桃红,芭蕉绿,雪欺胭脂,叠翠参差,当沟堑无法抹平,只好让差别造就美丽。

说服自己

/马德/

这个世界,最难说服的,是我们自己。

说好该去休假了,却为一笔买卖,取消了酝酿已久的行程;说好要看淡得失名利了,同事一升迁,心里便又禁不住暗潮汹涌;说好要关心健康了,却只在去医院看一回病人,去殡仪馆送一次逝者时,勉强坚持几天;说好要开心过生活了,却时不时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怄气;说好要去做喜欢的事了,却最终,困在不喜欢的生活泥淖中挣扎不出来。

我们是一只只被欲望风干的葫芦,更多的时候,浮在俗世的湖面上。生活的风浪,涨一阵,落一阵,涨涨落落中,一颗心,宕动、迷乱、癫狂,潋滟的波光中,便再难寻到属于自己的波痕。

我们可以把结怨的双方劝说到握手言和,可以与对手谈判到把盏言欢,可以把迷失的人开导到豁然开朗。在别人身上,我们有大眼界,大智慧,大理性,大通达,但,回到自己,便一下子变得识浅,襟短,器小,看不开。

明明知道,我们说服自己,是为了自己好,但偏偏就是做不到。我们在职场上奔命,在权力场上争斗,在名利场上周旋,我们在乎钞票,在乎权力,在乎声名,说到底,世俗的一切荣华和体面,我们都在乎。然而,我们却很少在乎自我的心灵,很少顾及自我的感受。我们忙,口口声声说忙,却忙得顾不上自己。

一个人,虚荣风光的时候,灵魂一定在受难。

胆魄、智慧、激情以及耐力,原本是生命的线条中最灵动、最曼妙的部分,我们拿出来,追逐的,却是背离生命需要的东西。谁都知道,快乐的心灵,愉悦的精神,比什么都尊贵,比什么都重要,但我们恰恰丢弃了这些尊贵,去追逐别人廉价的艳羡与虚妄的尊重。

有时候,我们说服不了自己,是因为我们活得太在乎别人了。我们干什么不干什么,我们说什么不说什么,总考虑别人怎么看,总在意别人怎么想。更可怕的情形是,有的人,只有他人艳羡与仰慕才快乐,只有他人奉承与恭维才幸福,只有他人敬畏与膜拜才满足,当价值观严重扭曲,当虚荣心甚嚣尘上,理性的光辉便荡然无存了。无论是谁,心若着了魔,便再难从生活的梦魇中醒来。

历史上,一定有人说服过自己。采薇而歌,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说服过自己;辞去彭泽县令,怡然种豆南山下的陶渊明,说服过自己;拒绝朋友山涛出仕邀请,并愤怒写下《与山居源绝交书》的嵇康,说服过自己;

结庐杭州西山,终生不仕不娶,梅妻鹤子,写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说服过自己。当一颗心摆脱了俗世的滋扰,当安妥了的灵魂回到精神的故乡,那一刻,一个生命,一定优雅地说服了自己。

一定要夸奖别人的理由

/王飙/

第一个理由:你如果批评别人,必然要有一个批评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吗?而你掌握的标准又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吗?如果你不能确定,那么,你对别人的批评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可能会惹得别人对你睥睨而视,嫌你胡说乱语;所以,如果转挑剔为欣赏,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强项和长处,给予一定的赞美和夸奖,别人一定会引你为知音知己,或视你为心腹朋友,起码也不会引来别人对你的讨厌和烦感,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个理由:万物的本能,都是向光而生;灿烂的阳光,造就了大千世界的绿鲜红艳、青幽黛墨的爽心美丽,造就了林森草莽、万木争荣的勃勃生机;得不到阳光的草木,却萎靡不振,枯黄无魂。我们人类也是如此,人的心灵乃是人的生命之根、精神之源。人们往往能从他人的赞美里获得自信,

能从他人的夸奖中获得力量,能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价值感,能从他人的欣赏中获得快慰和激情……而挑剔、批评和否定,往往就是一片笼罩在他人心灵天空中难以散去的阴云,使他人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从而使他的生命在犹疑困惑中渐渐地走向憔悴……

第三个理由:你要好好地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你觉

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对他人富有影响力的人物,你的话,是不是足以改变他的生活轨迹,如果不是,你最好还是不要冒这个险,更不要妄自充大,不然,批评别人的时候,别人不领情,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肤浅,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还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而夸奖就不一样了,不管你是何等身份,只要你对他人竖起一个大拇指,说声:“你真棒!”别人就会报你以微笑,说不定你这一声夸奖,还会为你们以后成为知己朋友奠定基础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相互的欣赏,正是一切友情和爱情的起点。”如果这样,说不定有一天,你还真能成为一个对他有影响力

的人呢。

第四个理由:批评挑剔,是人的一种发泄本能,也是一种展示自己能耐超群、拔高自我的虚荣;而欣赏夸奖,则是一种修养,一种处世的艺术,一种给别人以自尊和快乐的谦逊。是选择本能的生活,还是选择艺术的生活,可以说正是对一个人智商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人智慧的挑战。

每一朵花,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独自的美丽;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着生命的趣味;每一个修行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走在明心见性、得道成佛的路上……不要随意地批评他人,说不定,你批评的,正是你需要赞美夸奖的呢!

第五个理由:先想想你自己,是喜欢赞美夸奖,还是喜欢批评挑剔,然后,你再选择对待他人的说话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吗

/陈志宏/

有一个农民兄弟这样感慨:我们好不容易吃上了肉,你们城里人又改吃青菜了。国外也有一种流行说法:穷人吃肉,富人吃青菜。居城多年,聚餐时有一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在合上点菜单的时候,宾主间总会有人补充一句:“来个青菜吧,最好是带叶子的那种。”

青菜,神奇的青菜,有时声势浩大地在贫富和城乡之间划一道分界线,有时仅仅是一桌菜品中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不管贫富,也不论城乡,过日子终归是离不开青菜的,念念青菜生活味。

有一次,朋友问我:“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吗?”第一反应竟是茫然,缓过神来,怀疑他在给我开类似脑筋急转弯的玩笑。我敛起笑容,煞是认真地戏谑道:“青菜的味道?不就是青菜味道嘛!”

朋友却一脸认真地说:“我刚刚从成都回来。川菜久负盛名,那些日子我算是真正领略到了。印象最深的不是大鱼大肉,麻辣水煮,而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馆子里的青菜。那家餐馆名字也很有意思,叫青菜人家,土得掉渣儿,像个裹着头巾羞涩的村姑。进得店来,迎面一张屏风写了一句——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吗?”

我等不急,反问道:“那你知道青菜味道吗?”

朋友说:“从那家店里出来,就知道了。青菜人家有一道水煮青菜,不加任何调料,在滚水里过一遍,就端上桌。吃起来,才是真正的青菜味道。那味道其实很平淡,有些涩口,带点草香,下肚后有回甘,就像割草机修剪过草坪之后,空气里流淌的那味儿了。”

我说:“不稀奇,国外有人吃青菜都不用在开水过一遍,生吃,那才是叫原味呢。”

朋友说:“你说得不对,他们吃生的青菜,都要醮五花八门的酱呢。”

蓦然间,我想起小时候吃的青菜来。那时,家里做饭用大木甑蒸,饭熟了,母亲会将洗净的青菜——印象中空心菜占多数,放进蒸过饭的滚水一焯,洒上一小勺盐,就直接下饭。儿时吃的青菜,没有酱醋等诸般纠缠,没有经烈火锅油炙烤,不走偏,不失真,吃进嘴里,是青菜的原味。只有吃过这样的青菜,才有资格回答“青菜是什么味道”这一并不复杂的问题。可是,红尘中的你我,有几人吃过这样清淡寡味的青菜呢?

多年来,我们盘中和嘴里的青菜,都被旺火开发过,被油盐酱醋浸润过,其味都被各种杂味抢了风头,遮盖了去,真味反而模糊起来,记不清晰了。

青菜味道,恰如人生万般滋味,缠绕在味蕾上的是理不清道不明的枝枝蔓蔓,原味和真味,往何处寻觅呢?

人生之初,我们如吃寡淡的原味青菜。当然,谁也不愿意长久地这样淡下去,所以,不断地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苦苦奋斗,孜孜以求。等梦想实现了,就如我们吃那被各种调料包围的青菜,原味道于种种干扰中,模糊了,偏失了,正所谓人生百味。老之将至,万事放下,心头了无挂碍,经过百般滋味的历练,终究回归至原味,就像我那朋友从“青菜人家”那里所尝到的原味青菜,就像我儿时吃的那滚水里焯一遍的青菜。

青菜的味道,从另一角度看,是微版的百味人生。

人们总在努力追求着,苦苦追寻着,却在不断追求中,丢失了自己最初的目标。等到我们想起那时本真的愿望,回味当初的向往,才发现事过境迁人渐老。走在人生道路上,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把自己走丢了,迷失在诱惑、欲望、惊喜、烦恼、痛苦和悔恨等杂陈的人生滋味中。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想补充一句:大味至淡。

“你知道青菜的味道吗?”一语惊心,不禁在内心自问——你知道成长的味道吗?你知道读书的味道吗?你知道爱的味道吗?你知道……

味道的迷失,似乎存在于人生的每一时,每一处,处在迷失的当头,各种本真的原味对我们来说,有时竟会是那么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