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在春天里
6188000000022

第22章 从工作中赚到快乐 (2)

高中毕业那年秋天,我到镇上的砖窑厂去打工,老板给我推来辆胶皮轱辘拉车说:“你拉土吧。”于是我就成了运土组一名最年轻的组员。运土在这个窑场是重体力活,除了我,这个组里基本上是30多岁至40来岁身强力壮、有耐力的中年人。

我们的任务是每人一辆拉车,到距窑厂近一公里远的采土点装满土后,一车一车运到窑厂来,每人每天20车,也就是说,一天20次往返,差不多要走40公里左右,最要命的是,从采土点到窑厂,是30度左右一个漫长的陡坡道,平常一个人拉一辆空车都很吃力,何况装满一车沉重得像石块的黄土呢?

我弓着腰,拼命拽着拉车的背带,绷紧双腿使劲地往上拽,胳膊发麻,两腿累得直打哆嗦,汗珠叭嗒叭嗒地摔到地上,在落满厚厚浮尘的陡坡上砸出一串又一串的麻点,第一天艰苦地结束了,当满天亮起银钉似的一颗颗星斗时,拖着满身的酸痛到记事板前一看,别人的任务都完成了,只有我才运了15车,我愣了,怎么会这样呢?他们拽着拉车磨磨蹭蹭地在陡坡上左拉右拐,只有我是拼了命狠着劲儿直线走的,怎么还比他们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啊!第二天运土,看着我累得站都站不直、少气无力的样子,胡子拉碴的刘大叔说:“你这样拽车不行,人累垮了,任务还是一准完不成。”刘大叔边说边给我作示范,“瞅,稳住神慢慢来,先往右斜着走,再往左斜着走,就这样一直左斜右斜,不用太费力就拽上去了。”我看着刘大叔的车辙,左斜右斜,一直呈“之”字型地蜿蜒着爬上了陡坡,我心里只觉得好笑:这样走,至少比直线多走了一倍的路,怎么能又快又省力呢?

但我还是依照刘大叔他们的走法试了试,一试果然省力了许多,天将黑的时候,我和刘大叔他们一样,很轻松地拽完了20车黄泥土,开始的时候我挺纳闷,怎么走曲线比走直线还省力还更快呢?但渐渐我就明白了,刘大叔他们这种上陡坡走曲线的方法,左一斜右一斜的,就把陡坡的陡度一点点斜缓了,化解了,30度左右的陡坡,被他们斜来斜去,或许被他们斜成了10度或5度。

其实,人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负重爬漫漫陡坡的过程呢?我们精疲力竭地拼命走直线,期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登临人生辉煌的顶点,但结果恰恰是那些轻轻松松不断用生命智慧缓和人生陡坡的走曲线者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镇定、从容,用智慧的曲线分解了人生的漫漫

坡度。人生的陡坡上,直线并不是最短的距离,能够使我们更省力、更轻松达到成功顶点的,是曲线一样的生活智慧。

其实,走一走人生的曲线,走一走人生的弯路又何妨呢?人生的陡坡上,“曲”是一种经验,“曲”是一种智慧,何况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多一步弯路,我们就会多出一种生活的味道,就会多出一种人生别样的风景。

平常心,非常道

/姜钦峰/

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刘桦扮演的“道哥”凶狠狡诈,有时又笨得可爱,令人捧腹。从那以后,我就牢牢记住了这位疯狂的“道哥”,每次见到他,总觉得格外亲切。后来无意中发现,生活中的刘桦其实与“道哥”相差甚远,沉稳内敛,甚至还有些不善言辞。恐怕与人生经历有关,刘桦年轻时当过兵、干过工人、出国做过倒爷。

后来,他进入演艺圈,又跑了多年的龙套,终于大器晚成。谈起成名前的经历,他念念不忘的居然是美食。

刘桦对吃的讲究,一般人望尘莫及。

早晨躺在床上,人已经醒了,眼睛还闭着,他的脑子里就开始琢磨,今天早上该吃什么。

从床上起来,他先不刷牙洗脸,披着睡衣就直奔菜市场,五花肉、葱、姜、蒜、木耳、香菇……各种食料统统买回来。

回家先把肉洗好,放锅里炖着,木耳、香菇洗干净,用水发上,这时他才开始刷牙洗脸。接着他还要和面,揉一会儿,要醒一醒,不断里地往里掺干面,再揉,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才好吃。等肉炖好了,再切成薄片,然后下面条、浇卤,一碗打卤面就做好了。就为了做一顿早餐,他要花上两个小时,然后不到两分钟就吃完了。

一顿美味的早餐,更是一份难得的平常心,那时他还在跑龙套,整天为了生存奔波忙碌。

刘桦自嘲地说:“我说不上这是优点还是缺点,如果我把这两个小时用来学习,说不定能干出点别的什么名堂?”似乎有道理,细想又不对,如果他那时急功近利,整天焦躁不安的话,恐怕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道哥”了。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跟我谈起创业时的艰辛,最凶险的时候,只剩了5元钱!大学刚毕业,他和同学合伙办了一家小公司,但是没多久就陷入困境。

由于经营不善,好几笔款子收不回来,而他已身无分文,没有后继资金投入,公司难以为继。

苦撑到最后,公司账上只剩下5元钱,终于山穷水尽,同学看不到希望,只好决定退出。

公司明天就要关门,两人的心情都不好,默默地在办公室收拾私人物品。

他感到有些口渴,便拿出最后的5元钱,叫同学去帮他买一瓶矿泉水。

同学哭笑不得:“你就别小资了,这时候还喝矿泉水,自来水不行吗?”同学方寸已乱,他倒显得若无其事:“只要咱们还剩下1元钱,就没到喝自来水的时候。”同学哑口无言,只得照做。

同学回到办公室时,手里拎着两瓶矿泉水。

同学拧开瓶盖,美美地喝了一口水,然后告诉他:“其实我这里还有点钱,要不咱们再坚持一下?”他说:“万一公司垮了,你这些钱又要打水漂了。”同学扬了扬手中的瓶子,大笑道:“就凭这瓶矿泉水,我觉得你这个人垮不了!”半个月后,公司迎来了转机,直至现在。

世上的事情,谁说得清?努力当然很重要,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恐怕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一碗打卤面,一瓶矿泉水,其实就是一分平常心。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往往并不缺乏进取心,真正欠缺的,或许就是平常心。

意外之外

/陈志宏/

财经大学所在的青山路,其实与青山没有一丝瓜葛,就像他获得会计学学士学位,却没有做一天会计一样,太意外了。

当年,大学毕业后,都是国家分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专业与岗位对口,一纸派遣证定终身。而他,偏偏是个并不多见的例外。单位计财处满员,而宣传部却缺人手,领导看他在大学校报上发过几篇“豆腐块”,就让他到宣传部报到去了。意外归意外,但他没有什么抱怨,拿着领导签的单子,乐呵呵地跨进宣传部的门槛。

脑袋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心里没有什么拘束与畏怯,大有不知者不畏的英雄气概。最初的日子,宣传部长对他的训话频繁,詈言指责,不是文风太过飘,就是措辞不够严谨,不是结构懒散,就是行文过于拖沓……一句话,就是一无是处。领导说归说,也就是在他原稿上画几个错别字,删掉一些多余枝节,然后大笔一挥签上一个大大的“发”字。到后来,部长、副部长出差,对于草拟的公文,他打电话过去请示,那边只说,你先付印吧,手续等我回来补。再后来,单位一二把手的讲话稿,单位的年度总结,各式各样的先进事迹……都找他来写。“一把铁算盘”的财会好手,生生被单位改造成“一支笔”的秀才。

机关的生态往往难脱“能干的不如能看的,能看的不如捣蛋的”这一遭人诟病的窠臼。他数星星盼月亮,年年升迁有望,却岁岁希望落空。日子久了,他整得没什么脾气了,自己就像一个石块,曾经那般锐利,岁月打磨后,变成无棱无角的一颗鹅卵石。

恰逢此时,单位要办内部报,主编是部长,实则他在操作全盘。他报纸印出来,版权处他的名字之前,打的只是“责任编辑”。失意人,总有诉不尽的心事。低落时,他就化名,在自己编的副刊,发心情文章。后来,这些失意文字,也会在当地日报、晚报的副刊上刊登。

他的名字露脸的机会多了,自然被很多的读者所熟悉追崇。他的文章晚报社的编辑更是喜欢得不行。所以,报社首次打出招聘广告的时候,他接到了晚报编辑朋友的电话,邀请加盟报社,一起干新闻。也就是一刹那,他给自己未来数年定下一个基调:做记者去!

他要辞职了!

这个意外消息迅速在单位上炸开了锅,简直有惊雷之效果。亲友、领导、同事一拨一拨的人纷纷来劝导:要三思呀,铁饭碗不要,去端个没编制的泥饭碗?没错,记者是无冕之王,

可你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记者呀?辞掉正式工作,去做一个不正式的记者,你要后悔的。

扑面而来的劝导,他只以一句回敬:“若真会后悔,那就让我后悔去吧。”

他走得很干脆,走得毅然决然,行云流水一般,人生的轨迹,就此悄悄地拐了个弧度优美的弯。

一个学财会的“铁算盘”,很快在采访路上,成长为老百姓喜爱的“包青天”——他帮读者维权的经历,已经足够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他自己在获得了许多记者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各类新闻奖项。

那天,我与他在咖啡馆里闲聊,他对我说起前不久的大学同学聚会:“那真是壮观呀,一水的干财税、金融、商贸,有的,都做到了局级大员了。我是班里唯一一个旁逸出来的人,完全脱离了自己的轨道。但我觉得很满意,面对受欺的老百姓我会激奋,替弱势人群维护了权益,我会感动,会感到由衷的幸福。”我说:“你毕业后,不做会计,我就觉得很意外。但你跳槽去当记者,我倒觉得是你的性格,是尊崇自己的内心。”他说:“我的意外,其实,就是我的幸福之源。”

这话,颇为耐人寻味。作为他为数不多能交心的朋友,我知道,意外之外,不仅仅蕴藏他的幸福,更是一次华丽转身,一种人生机遇,一大生活成就。

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一种不变的生活轨迹当中,麻木是唯一的修炼,时间长了,麻烦就大了——就在庸碌无为之中,消耗大好年华。世间成功的人为何总是凤毛麟角,那是因为大多数人太缺乏直面意外的勇气,太少具备迎接意外的能力。

意外,是成就人生辉煌的动力;意外,是规范人生转型的导航。意外之外,藏着非凡人生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