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在春天里
6188000000012

第12章 选准你的“战潮 (2)

每当有人出现失误时,他总会告诉自己要冷静,绝不能发脾气,然后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刚才是我没有表达清楚,对不起,我们重来一遍。”吴宇森说:“我觉得大家工作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在现场随便发脾气的话,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反而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尤其是面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究其根源,恐怕不是脾气大小的问题,而是心里是否尊重对方。

正是这种宽容敦厚的个性,为他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气。《赤壁》筹备之初,本来是定好了周润发主演,可是临近开机,周润发忽然辞演。大战在即,先损主将,剧组顿时乱了阵脚,这不是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代替的。就在吴宇森陷入困境时,好友梁朝伟得知消息,马上给他打电话主动请缨,表示只要能帮上忙,演什么角色都可以。所以在《赤壁》中,我们才看到了梁朝伟扮演的周瑜,而梁朝伟当初临危请命时,身体还未康复,这份情义尤其令人感动。

由此不难看出,吴宇森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事业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在电影界,吴宇森是当之无愧的大人物,之所以没有脾气,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小,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自己看得越小,心胸就越宽广,世界自然无限辽阔。

有比祝贺更重要的事情

/仲达明/

还在印度海德拉巴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开赛前夕,种种企图阻止林丹夺冠的传闻就甚嚣尘上。因为对于林丹来说,获得本届世锦赛冠军,意味着他将成为第一个在世锦赛上获得三连冠的男单选手。

随着比赛的不断升级,林丹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最后的决赛,记者和观众更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儿,想象着林丹战胜队友陈金后的疯狂。

赛场上,决胜局,林丹和队友陈金的45分钟鏖战,50多拍长打,早已让人们把赛前的种种预想抛到九霄云外,比赛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当林丹以20比15遥遥领先陈金时,陈金又通过顽强的拼搏扳回宝贵的一分,很显然,陈金已抱定最后一搏的态度。

赛场静得可怕。

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情感拉锯,已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林丹的最后一击以及一锤定音后的激情瞬间。

人们看到,陈金举起羽毛球,理了理球的羽毛,从容中难隐紧张与激动。而对面,林丹马步站稳,一触即发的大决战即将上演,两人之间的空气几乎凝结。

陈金球拍迅速一点,羽毛球快速飞向球网,触网而落,林丹挥出的球拍不及触球,便僵在半空。

对面的陈金也大感意外,没想到竟打出这样一球。

因为高度紧张,两人对望一眼,在没有得到答案后,又一齐望向高坐在边上的裁判。裁判愣了一下,似乎也忘了给出答案。

两人隔着球网,一同向裁判走去,打算问个究竟。不料,这时裁判挥挥手,判球未过网,林丹获胜。

没有人想到,陈金竟用了一个失误的发球,送上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分。

一时间,会场气氛显得十分尴尬,几乎所有人都备感失落,热情一下子从沸点降到冰点。在人群中,最失落的要数憋了几天劲的记者们。因为他们没有捕捉到林丹跳起来挥拳、或是仰天长啸、或是扔出球拍的精彩时分。比赛结束得如此冷淡,只有恍然大悟的观众们给了冠军应有的掌声。

颁奖前,林丹和陈金站在领奖台的后面谈笑风生,早已把胜利和失败抛到脑后。胜负,似乎已成为别人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态。

新闻发布会上,心有不甘的记者们还是不忘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问林丹,是不是最后一个球太意外,结果把自己想

好的庆祝动作憋了回去。倒是林丹显得十分意外:“没有啊,我赛前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庆祝动作,对比赛来讲,有比庆贺更重要的事情。”什么比庆贺更重要?林丹没有说,但林丹却用一场充满哲理的胜利,给那些只关注结果的人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云态度,月精神

/吕麦/

1984年,陈道明因出演电视剧《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仪一角,而一举成名。此后的《围城》更是令他囊括了多个表演奖项,奠定实力派地位。近年,《康熙王朝》和《黑洞》等电视剧的热播,陈道明再创事业高峰,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

然而,在缤纷的娱乐圈,陈道明却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演戏之余往往深居简出。即使不得不参加一些公开的宣传活动,也是惜字如金,身上流露着一股圈内人少有的文人“清高、孤僻”的气质。于是,“孤芳自赏”、“高傲冷漠”这些词,就成为一些人对他性格的描述。

1971年,“上山下乡”的陈道明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天津人艺。那会儿,他只能饰演一些匪兵甲、匪兵乙之类的角色。一次,剧组安排他在最后一场戏里,演一个匪兵。动作是:从左边幕条跑到右边幕条;台词是:“快跑,他们追上来啦。”因为只有半个脸对着观众,所以他化妆时,就消极怠工地化了半边脸。结果挨了一顿狠批,产生了不满和抵触情绪,一度想改行。

年轻倔强的陈道明终于没有改行,他觉得不能这样灰溜溜地逃跑,一定要像模像样地站在台上,演上像模像样的角色。1978年,他考入央戏。1984年刚刚毕业两年的他,凭借电视剧《末代皇帝》一夜成名,生活从此变得喧哗、纷繁起来。虽然,在圈子里,他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可滴酒不沾,疏于交际的他,一上酒桌,总觉得是一种煎熬。当某些“大腕”喷着酒气,一个话题反复对他说教五六遍时,他心里涌起莫名的厌恶、烦躁和愤怒。

1990年,他又把钱钟书《围城》中,那个玩世不恭、怪癖难测的方鸿渐演绎得入木三分。然而,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陈道明,却几乎回绝了当时所有的片约和商业邀请。他“要独处,要自我净化、自我调教,要在独处中安安静静地思考生活”。

由于这样格格不入的个性,接下来的六七年里,陈道明门庭冷落,演艺事业陷入低谷。期间,每当情绪低落、心理有压力时,他就用“二半吊子”的水平弹奏钢琴。钢琴前的那扇窗,只看见蓝天。他用琴声和音乐作为情绪的输出口、用琴声跟苍穹聊天……远处,湛蓝的天幕下,不知道是谁,正用纯白的云彩,描绘着一幅美景。仿佛在说:“你说的,我听到了。”他的心态逐渐平顺,变得不焦急、不烦躁也不郁闷。有人说:“有志者失意时,重新审视自己,不肯弯下高贵的身脊。失意的同时珍惜了自己,也就是重新走向成功的开始。珍惜自己的自尊、自信、自强,生活也会珍惜你。”

2000年,沉寂已久的陈道明没有被人遗忘,他出演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再次引发了收视狂潮,他再次站在了事业的巅峰。2002年的电视剧《黑洞》中,陈道明又给人们带来一个中国电视史上全新的“忧郁的犯罪分子形象”。作为出演的第一个反派角色,陈道明相当地投入,参与了大量的前期创作,甚至自己撰写台词。他用自己的身心、灵魂,演绎出聂明远独处时,柔软、淡泊、本真的心境:他在散发着书香气的房间里,陶醉地拉起小提琴,古老轻扬的音乐,水一样涤荡、抚慰着他那不安、世故的心灵……

这样一类角色是陈道明特别擅长扮演的。他们外表冷静睿智,内心却充满了纠葛。这,何尝不是他本人内心的写照呢?这么多年的磨损下来,要做到完全的清高似乎不太可能。但是他却苦苦坚持着自己处事的原则和个性的底线。从艺30多年,凭着精湛的演技和超高的观众缘,有人多次请他出任导演,但均遭他拒绝。他冷静地说:“我不善交际,所以做导演不适合我,况且我不想那么累。”

陈道明,宛如一棵宁静、沉稳的古柏,华盖如荫,势头健旺,却低调宁静、毫不张扬。他说:“眼下,我将正步走变成齐步走,过去我可能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现在,希望变得更自我、更闲散一点。六十岁以后,我将齐步走变成散步。”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快乐呢?宋代词人石孝友云“云态度,月精神”——云,形态洒脱、飘动,不拘一格;月,心境淡泊,不拘晦朔,光含万里,不弃暗夜。当他扬“新月”之弓时,如“眉生阔水”。当他遇“满月”流华时,却又依然“色明如素”。智者,不光是需要金戈铁马式的进取姿态,也苛求淡泊温婉的心境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