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
6185900000052

第52章 诚信是为人处世最大的无形资本

信用是现代社会个人无法或缺的一种无形资产。诚信不仅来自外界的约束,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如果把人们都当做理性人来看待,当人们之间进行的是一场没有明天的一次性博弈时,大家都倾向于选择欺骗、背叛。而只有当人们之间进行的是一种重复博弈时,大家才会恪守诚信。所以从理性角度来说,平时我们讲信用而不骗人,是重复博弈里的一种手段。

博弈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在一种较为完善的经济制度下,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我们会更倾向于相互信任。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解释,假设有甲、乙两个人,甲出售产品,乙付货款(商业信用问题),或甲借钱给乙,乙是否还钱(银行信用问题)。开始时,甲有两种选择:信任乙或不信任乙;乙也有两种选择:守信或不守信。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对乙来说,一旦借到钱,那么最佳选择是不还。甲当然知道乙会这样做,所以甲的最佳选择是不信任。结果是,甲不信任乙,乙不守信,这样的结果是最糟糕的,所以双方想达成有效交易是非常难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双方的利益得到一个均衡呢?假定博弈可以进行多次,甲采取一种这样的策略:我先信任你,如果你没有欺骗我,我将一直信赖你;而一旦你欺骗了我,我就再也不会相信你。这样乙有相应的两种选择,如果守信,得到的利益是长远的;如果不守信,得到的利益是一次性的。因此,守信是乙的利益所在。这样双方都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而这种均衡的出现是因为乙谋求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当然是不当得利)。所以说当一个人考虑重复博弈下的长远利益时,自然就会采取守信策略。

所以,诚信只是为让自己在以后的重复博弈中继续获得利益,这是一种长远的打算。诚信的人一般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而对于“善有善报”的言语充满了敬畏。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出卖朋友,那么他可能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卖中获得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人们就会认清他的真面目,并传播他的劣迹。这样到了最后,他就会变得没有朋友可以出卖。一直靠出卖朋友生存,所以当他没有朋友的时候,也就是他穷途末路的时候,那么最终他只会得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现在我们明白了,诚信是在重复博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如果剥离了重复博弈这一前提,或者在重复博弈中最终无利可图,那么人们便不会有诚信之举。而诚信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日渐衰落的品质,作为对“人性的拷问”,前几年在社会上就曾引起一场激烈的讨论。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君子养心莫于诚”、“巧伪不如拙诚”、“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之”,还有“尾生抱柱”的故事,祖先们的这些优良传统我们继承了一代又一代。所以,“诚信的失落”,责任应该在我们自己。

市场经济的大潮既给我们带来了获取财富的机会与施展才华的舞台,也给我们对诚信的追求带来了考验。市场经济本身是信用经济,但是,如果人的心灵的天平一端放着“诚信”,另一端放着“名利钱财”之时,诚信往往会不幸地成为高高翘起的那一端。

现在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后,其人生好似还一帆风顺。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谁愚弄了诚信,诚信也将最终愚弄谁。即使他们当中的极少数人能逃脱被诚信惩罚的命运,但他们的余生也必定会暗暗地受到良心的谴责。而真正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的人,他们的人生有时也许会遭受一时的挫折,但时间永远是公平的智者,最终将会对他们的言行作出最公允的评判。

诚信不仅存在于利益关系中,在我们的生活和交往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诚信,就没有让人信任的基础,其他任何的关系也就无法构建。出卖朋友的人不会再有朋友,欺骗别人以谋求自己利益的人也不会再有人与其合作。失去诚信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好人脉、好人缘,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做好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