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前阻挡着我们的墙,要学会让自己的思维“急转弯”。跳出固定的圈子,你会发现可以选择的方法不止一个。
上一节我们提到了,人的思维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种思维定式。当路径依赖侵犯到人的思维领域,人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懒于思考。而慢慢僵化的思维定式,往往会使人陷入经验的误区,从而影响到人们对事情的正确判断。
《围炉夜话》中指出:“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这句话揭露了思维僵化的本质。依据路径依赖理论,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就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在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支配下,人们将会沦为经验的奴隶。
有一个人在车间里干活。车间有一个地方装着一个电闸,电闸因年久失修,已有电线裸露。为了避免意外触电,有人在电闸旁边贴了“危险,远离”的牌子。这个人一直对电闸心有畏惧,生怕自己什么时候会碰到而被电死。
有一天,这个工人在手忙脚乱中没有站稳,扶墙的时候手一下子就碰到了这个电闸。他惊恐万分,当即就晕死过去,等到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没有气息了。
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个电闸其实一直都没有电。
这个工人一直都对电闸十分恐惧,于是这种思维就长期控制着他的神经,以至于他不小心碰到了电闸,就觉得自己一定会被电死。实际上,他是被自己吓死的。
当人们对某一件事形成一套稳定的思维框架时,在遇到问题时这个框架就会自动地描绘出某种判断和结论,而人们就会受到这个结论的影响。在上述例子中,工人被自己吓死,就是因为受到自己固有思维的影响。
刘墉,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就是那个机智聪明的宰相“刘罗锅”。历史上的刘墉敢于直谏,也正因为如此,他经常会得罪皇帝。一次他又不小心得罪了皇帝,皇帝想要他的命,于是就写了两个“死”字让刘墉抓,而不管刘墉抓到哪一个都会是一个“死”字。刘墉知道皇帝想要置他于死地,于是他思考了一会儿,抓起一个阄就吞了下去,而留下的另一个就是一个“死”字。那么,被刘墉吞下的那个肯定就是生了。皇帝无奈,只好当庭将其赦免。
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捆绑自己的恰恰是我们已有的惯性思维方式。如果刘墉按照一般的思维去处理这样的事情,他抓哪一个阄都无法逃脱被治死罪的命运。但是,正因为他换了一个角度去处理这件事情,打破了原来的思维模式,才出现了生死转机,不仅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保全了皇帝的面子。
僵化的思维方式有时会给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阻碍,同时也不利于人的创造和创新。其实,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用过去的定式思维应对当今的世界,相当于刻舟求剑,很难获得成功。
在古罗马时代,有位预言家在一座城市里设下了一个奇特难解的结,并且预言,将来解开这个结的人必定是亚细亚的统治者。长久以来,虽然许多人都勇敢尝试,但是依然无人能解开这个结。
当时身为马其顿将军的亚历山大也听说了关于这个结的预言,于是他试着去打开这个结。可是,亚历山大连续尝试了好几个月,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打开这个结。有一天,在他试着解结失败后,又急又气,于是脑筋一转,抽出身上的佩剑,一剑将结砍成了两半——结打开了。
有时候,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要确定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为自己的假设和思维定式所束缚,这样才能有效迅速地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若经年累月地只按照一种既定方式走下去,而不尝试着新的道路,接触新的事物,那么就容易产生乏味倦怠之感。而冲破了原来老旧的思想,你会看到很多别样的风景。开阔思维和眼界会让你生出更多的创造力。比如,从舞剑可以想到书法,从画画可以想到刺绣……生活中充满着能够激发灵感的事物,只要你肯发现和思考,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生存博弈中,我们要做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不要让惯性思维束缚住自己,要学会打破成规,不在自我的桎梏里故步自封。心灵一旦得到解放,你会发现原来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更加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