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
6185900000023

第23章 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制度在每个人的心里造了一堵墙,要想拆掉心里的墙,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建起来的。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受到规则与制度的制约,我们必须遵守这些制度和规则,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从它们,它们究竟是谁制定的?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下面我们就通过猴子吃香蕉的实验来告诉大家答案。

科学家曾经用一群猴子做过一系列实验。首先,他们将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的上方有一条绳子,绳子上拴着一个香蕉,绳子另外一端还连着一个喷水装置。猴子们发现香蕉后,就会跳上去拿,当猴子拿到时,与香蕉相连的绳子带动喷水装置,就会有水喷向所有的猴子。尽管拿到香蕉的猴子可以吃到香蕉,但其他猴子都被淋湿了。这个过程重复了几次以后,猴子们发现吃到香蕉的只是一只猴子,而其他猴子却要跟着遭殃,于是没吃到香蕉的猴子就自觉行动起来。当一只猴子去拿香蕉时,其他四只就会阻止它,然后打它一顿。久而久之,就再没有猴子敢跳起来去拿那只香蕉了。

没有猴子再敢拿香蕉不是因为它考虑到其他猴子会被水淋湿,而是考虑到如果自己去拿香蕉,那么就会被其他猴子打一顿。虽然吃到香蕉是不错的享受,可是被其他猴子打一顿又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猴子之间面对香蕉这一诱惑就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谁也不能去拿香蕉,拿香蕉就要挨打,这种约定就是制度的雏形。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它还有后续。

当没有猴子愿意去拿香蕉时,科学家们就把喷水装置拆除了,同时又用一只新猴子换走了笼子中的一只猴子。由于并不知道猴子们之间的约定,这只新猴子一看到香蕉也会跳起来去拿,这时依旧害怕被水淋湿的其他四只猴子就会抓住新猴子再将它打一顿,一时还摸不着头脑的猴子又要去拿香蕉,结果又被周围的猴子痛打了一顿。这样反复几次之后,新猴子领悟到:不能拿那个香蕉,拿了就要挨打。从此它也就不会再打那个香蕉的主意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又换了一只猴子出去,一只新猴子进来了,这只新猴子也像曾经的新猴子一样要去拿香蕉,同样又被其他四只猴子抓住痛打一顿。科学家这时发现,头一只被换进来的猴子打得格外卖力。每隔一段时间,科学家都会更换一只猴子,而每只新猴子都会经历拿香蕉——被打——不敢拿香蕉的过程。最后,笼子里面的猴子已经没有一只是知道拿香蕉是会被水淋湿的猴子了,可是它们依旧不敢去拿。它们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香蕉,但是知道只要去拿就会被其他猴子打。

在笼子中的猴子约定不去拿香蕉的时候,每只猴子都知道为什么不能拿香蕉。这样的约定会随着新猴子的加入逐渐地延续下来,进而形成制度。等到后来几只猴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拿香蕉,只知道不能拿香蕉是规则时,无论谁违反了规则都会受到集体的制裁,这样就形成了制度。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项关于猴子的实验,更是现代人类的一个寓言。在人类社会中,同样有很多从遥远的过去传承下来的制度。我们并不了解这些制度出现的原因,也不知道违反这些制度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就像那些新进入笼子的猴子,逐渐摸索到了制度怎样执行,却从来不去问这些制度究竟有什么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墨守成规,不去突破,不去改变;制度已经成了我们内心的一堵墙,它所阻隔的不只是我们的思维,还有我们的行动。

其实,现实社会中的人就像笼子中的猴子一样,每一个都渴望得到巨大的利益,但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感觉到无形的障碍,比如来自其他个体的障碍,他心里会想:从来都没有人吃螃蟹,我真的应该去吃吗?外在的力量压迫着他,迫使他放下自己的渴望,就像猴子放弃自己渴望的香蕉。等他完全放弃了对于这些利益的追求,他就开始变成尊重制度、服从制度的个体了,甚至变成制度的化身、保卫者,当有其他人违背制度时,他往往第一个跳出来,就像那个打新猴子格外卖力的猴子一样。

制度这堵墙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产生的,在很多情况下,制度可以使每个人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但有些时候,它也会使每个人失去获得外在利益的机会、勇气和决心。在生存博弈中,作为理性的个体,应该时刻考虑如何拆掉这堵建在内心里的墙,突破外界限制,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