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85

第85章 闻鸡起舞(25)

崔致远在唐朝和诗人罗隐、同年进士顾云关系非常好。罗隐恃才傲物,从不轻易称赞别人,但对崔致远却很看重,还把自己所写的五轴歌诗送给了他。崔致远28岁那年,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毅然决定放弃唐朝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地位,回国传播文化,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唐僖宗得知后,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便在公元885年派他持诏书访问新罗。临行之前,顾云作诗为他饯行:“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旁边一点鸡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可见崔致远在唐朝颇有影响,受到艺林重视。回到新罗以后,国王把他留在国中,任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崔致远以为自己从唐朝学到很多先进礼乐制度,回来以后准备推广到新罗,将要有所作为。然而这时的新罗王族之间争夺王位。战乱不止,国势衰微,对唐朝归来的崔致远不信任,任命他为大山郡太守,后又任富城郡太守,只做地方官。崔致远不论在唐朝还是回到新罗,都遇上衰乱末世,处境艰难,动辄都有获罪的可能。于是他自叹命运乖舛,没有机遇,辞官隐退,逍遥于山林之下,漫游在江海之滨,营建亭台楼阁,种植竹松花草,留恋在经史书籍之中,融情于吟风啸丹之乐。他的足迹遍及新罗庆州南山、刚州泳山,陕州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等地,最后举家隐居伽耶山海印寺,和他的哥哥贤俊和尚、海印寺法师定玄3人结为道友,悠然自乐,以终天年。死后赠官内史令,谥为文昌候,有《四六集》1卷、《桂苑笔耕》20卷、《文集》30卷传世。

新罗吸收唐朝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典章制度方面效仿唐朝。新罗从唐太宗时期到唐朝灭亡,派遣留学生从未间断,他们把唐朝制度介绍到国内,使新罗也仿照这些制度建制。新罗继八世纪中叶设立国学后,又在公元788年实行“读书三品科”选拔官吏。规定读《左传》、《礼记》、《文选》而兼明《论语》、《孝经》的人为上等;读《曲礼》、《论语》、《孝经》的人为中等;只读《曲礼》、《孝经》的人为下等。如果能够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都能得到越级提拔。随着国内汉学普及和文教发达,新罗逐步和唐朝文化水平接近。公元738年,唐玄宗派左赞善大夫邢梼吊祭圣德王金兴光丧礼,不但选邢梼宿儒出使,而且玄宗亲自作诗序,太子以下文武百官都作诗相送。为什么如此隆重呢?原因是唐玄宗以为新罗文化国风象中国,要使唐朝大国气度表现出来,不敢掉以轻心。新罗国内出现了很多文人,如强首、帝文、守真、良图、风训、薛聪等等,文学造诣都很高。

其次是吸收佛教文化。唐朝传人新罗的佛教派别有涅槃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禅宗,都分别在新罗形成自己的教派。僧人留学唐朝,学成后除归国传教,有些人留在唐朝传教译经,对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新罗王族金乔觉来唐朝池州九子山传教,圆寂后3年尸体完好,被教徒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五代十国时期,在各地诸藩割据、政局动荡的环境下,我国的绘画艺术仍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较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两种。在山水画方面,荆浩、关仝善于描绘崇山峻岭的北国风光,董源、巨然善于表现拥翠铺绿的江南景色,合称四家。在花鸟画方面,五代十国中最有名的画家有两位,一位是前后蜀的黄筌,另一位是南唐的徐熙,两人生活年代相近,树立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两大派系,后人并称为“徐黄”。下面着重介绍黄筌和徐熙的艺术成就。

黄筌字叔要,四川成都人,从小就酷爱绘画。他早年拜晚唐画家刁光胤为师学画,天资聪颖,勤奋用功。刁光胤是唐代著名花鸟画家,善画湖石花竹、鸟雀云龙等,把自己平生作画技艺都传授给了黄筌。后来黄筌的画青出于蓝,胜过了刁光胤。另外他还向善画山水的画家李升和善画水龙的画家孙位学习,得到二人的真传,由于黄筌吸收了三位老师的长处、绘画技术大有进步。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赞他的画艺“全赅六法,远过三师”。所谓“六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总结出的六种绘画技巧,黄筌因完全具备了这些技艺,因而绘画水平超过了他的三位老师。

黄筌17岁进入前蜀王衍宫中,任翰林待诏之职,成为一名御用画家。王衍宫中富贵淫乐,养了各种各样珍禽名鸟和奇花异卉,黄筌常常细心观察各种花鸟的特征和习性,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他的绘画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绘图技巧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前蜀灭亡以后,黄筌继续在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中供职。后蜀皇帝孟昶继位后,南方某国赠送了六只仙鹤,蜀国以前没有见过真鹤,所以孟昶非常喜欢,便让黄筌画在宫殿的墙上,可以时时欣赏。黄筌领命后,深入细致地观察鹤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把六只形状完全相同的鹤画成六种不同姿态的鹤。第一只鹤昂头开口,对天呜叫,取名为“唳天”;第二只鹤回首伸颈,欲饮花露,取名为“警露”;第三只鹤低头探身,轻啄苔藓,取名为“啄苔”;第四只鹤乘风张翅,翩翩飞舞,取名为“舞风”;第五只鹤曲颈反首,梳理羽毛,取名为“梳羽”;第六只鹤闲廷信步,漫视足迹,取名为“顾步”。孟昶看了六只形态各异的鹤图,非常高兴,立即下令把这座宫殿改名为“六鹤殿”,还命他的翰林学士、西蜀著名花间派词人欧阳炯写了《壁画奇异记》,记述这件事。相传因为黄筌画鹤生动真实,常常把真鹤引进殿中。自从黄筌画了“六鹤图”以后,唐朝以画鹤闻名的薛稷名声大减,以至当时有“黄筌画鹤,薛稷减价”的说法。

孟昶还让黄筌在他的八卦殿画上各种各样的四季竹木花卉和各种美丽的鸟雀。由于画得活灵活现,以至于有一次下面进贡一只白鹰,这只鹰竟把画上的鸟当作活鸟,几次想扑上去捕食。这些传说虽然未必属实,但却反映了黄筌的画技高超。

黄筌除了画花鸟以外,对人物画也颇精通。有一次孟昶交给他一幅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画画上钟馗蓝袍赤脚,一只眼睛闭着,左手抓着一个小鬼,正用右手的食指挖鬼的眼球。孟昶要黄筌画成一幅钟馗用拇指挖鬼眼图,把吴道子的画加以改造。过了几天,黄筌把图画好交给孟昶,孟昶一看和原图完全不一样了,很不高兴,便质问黄筌:“我只让你改画姆指,你为什么把整个画画都改了?”黄筌回答说:“吴道子画的钟馗,神态都是根据食指用力画出的,现在改用拇指,神情姿态自然要根据拇指用力画出,所以和原画完全不一样了。”孟昶把两幅画拿来仔细对照,认为黄筌说得很有道理,便没有怪罪他。

黄筌一生画山水人物不多,主要精力放在花鸟画上,创作了很多作品。宋徽宗时的《宣和画谱》收录黄筌作品349幅,占了宋以前画家画迹数量的第一位。现在留传下来的还有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幅《珍禽图》,从中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绘画艺术水平。

徐熙是江苏南京人,南唐著名的花鸟画家,擅长画花竹、翎毛和昆虫。他经常游览园圃,观察花草鱼虫,即使看到圃中蔬菜的茎苗。也要照着画出来。由于他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都细致观察和刻意理解,因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表现技法上有一种别开生面的生动意味。

徐熙也曾经为南唐后主李煜宫中画过“铺殿花”,在对幅的绢素上绘画丛花、叠石、牡丹、禽鸟、蜂蝶之类,样式美观艳丽,作为宫中挂设之用。此外,还画过“装堂花”,绘画整齐对称,具有规矩,类似于图案画形式。

徐熙一生创作极为丰富,主要取法自然形态绘画,成就较大。北宋《宣和画谱》著录了他的作品249幅,遗憾的是到现在一件也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窥见一鳞半爪,而没有办法看到这位伟大画家作品的面貌了。

在中国画史上,尽管黄筌和徐熙齐名,但二人绘画的技法和风格各不相同。在绘画题材方面,黄筌画的多是宫中的花石禽鸟,这些被豢养的花鸟和供人玩赏的树石,完全适应封建统治者享乐奢侈的口味,体态雍容华贵,带有宫廷生活的烙印。因此在黄筌的画中,也就表现出一种高贵华丽气象。徐熙则喜爱田野间的自然景物,所描绘的大多是野花、野草和奔放不羁的野生禽鸟。因此,他的绘画风格活泼,带有一种大自然的野味;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论黄徐体异》中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可以说是对二人的画意进行的最简洁中肯的概述。在绘画技法上,黄筌采用“勾勒法”,作画时先用墨线勾出轮廓,再填补上各种颜色,如果有些地方颜色浅淡,再用水慢慢晕开。这是一种传统的花鸟画派的技法。徐熙在技法上则采用“无骨法”,不经过勾勒,先用水墨画出花的枝叶花蕊,然后再敷上清淡的颜色,重墨而轻彩。这种方法是他在绘画技法上的创新,过去,徐、黄两派常常相互轻视,抬高自己,贬低对方。其实这完全是门户之见,意气之争。两派画家对中国古代花鸟画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取得的成就也难分轩轾。正如宋人郭若虚所评价的那样:“二者春兰秋菊,各擅重名。”这句话可以视为对两派艺术成就的最好概括。

朱温灭唐称帝

在黄巢起义军形势危急的时候,有一个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唐僖宗任命他为宣武节度使,坐镇大梁,让他改名朱全忠,领兵参加镇压起义军。

叛徒朱温借着镇压农民军的机会,扩充了兵力,后来他又卷入藩镇之间的混战,打败了其他势力,吞并了他们的兵马和地盘,变成了一个拥有重兵、占据广大地区、举足轻重的新势力。到唐昭宗时,朱全忠和宰相崔胤联合起来,把京城里和逃亡在外地的宦官几乎全杀光了。之后,他又把崔胤杀死,自己掌握了朝廷大权,完全控制了皇帝,开始计划篡唐称帝。

公元904年,朱全忠建议唐昭宗把京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去,唐昭宗不敢不依,只能听任朱全忠摆布,于是迁都开始了。朱全忠的军士把长安的百姓赶上占洛阳的大路,唐昭宗和皇后、皇子、公主、侍从以及朝中的官员,也被迫离开长安,往洛阳方向行进。朱全忠还下令把长安城中的宫殿、王公府第和民房等统统拆光,使长安城变成了废墟(xū),拆下来的材料顺着渭水、黄河运到洛阳,同时朱全忠还下令在洛阳营建宫室。

走到半路的时候,朱全忠把昭宗身边的官员和侍从全部杀死,唐昭宗进入洛阳以后,朱全忠派他的心腹将领占据了京城和皇宫内外的一切军事要职,并准备杀唐昭宗。他把杀死昭宗的差事交给亲信大将蒋玄晖(huī)等人以后,自己回到大梁坐等消息。

八月的一天晚上,唐昭宗已经入睡了,蒋玄晖带了史太等一百多个军土,突然闯进内宫,谎称军前有急事要向昭宗面奏。女官裴贞一刚打开门就被史太一刀杀死,另一位女官李渐荣大声呼喊:“要杀就杀我们,不要伤害天子。”昭宗被惊醒后赶紧起来逃命,见已逃不出去,就绕着宫里的柱子跑,史太追上前,一刀将他杀死,随后李渐荣也被杀死。

第二天,蒋玄晖宣布:唐昭宗被女官李渐荣和裴贞一杀了,应当立十三岁的辉王李祚为皇太子,出来监国。三天以后,李祚在昭宗的灵柩前即皇帝位,就是昭宣帝。

朱全忠从大梁来到洛阳,趴在唐昭宗的棺材盖上装模作样地哭了一番,然后下令把蒋玄晖的两个助手处死。为了斩草除根,他还把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全都邀请到九曲池来饮酒,乘机将他们抓起来,当场全部绞死。朝廷里剩下的三十多个大臣也被集中到白马驿,全部杀死。

踩着这许多人的累累白骨,朱全忠当上了相国,晋封为魏王。他要想当皇帝,本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当时地方上还有不少拥有军队、占有地盘的藩镇,他怕这些人找借口出来跟他做对,于是决定采用“传禅”的办法,就是让唐昭宣帝自愿地把皇位传让给他。他一面要蒋玄晖来安排传禅的事,一面又假意推脱,坚辞不受;同时他在大梁城里修建宫室,准备登基。蒋玄晖想按照历史上传禅的那一套做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朱全忠却嫌太慢。不久,有人挑拨说:蒋玄晖有意延长唐朝的寿命,朱全忠一听这话,立刻下令把这个一直替他效忠尽力、参与了他全部罪恶行径的心腹大将杀死了。

在朱全忠的安排下,唐昭宣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二月,朝廷大臣联名奏请昭宣帝让位。按照朱全忠的意图,昭宣帝让宰相率领百官到大梁去向朱全忠“劝进”,请朱全忠出来当皇帝。之后,所有的朝臣,大多数藩镇也都陆陆续续上表劝进。朱全忠一看条件成熟,就假意推辞了几句,然后,欣然接受大家劝进。三月,唐昭宣帝亲笔写下传禅的“御札”,派出正副使者六人和朝中百官捧着皇帝的玉玺,到大梁去向朱全忠“禅位”。

四月的一天,朱全忠穿上龙袍,戴上皇冠,正式即位接受百官的朝贺。他下令改国号为梁,以大梁为国都,自己改名叫朱晃,就是梁太祖。

唐朝从开国到亡国经历了二百七十九年,历二十个皇帝,梁太祖朱晃把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宣帝贬为济阴王,第二年他派人用毒洒将他杀死,赐予他谥号唐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