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6176300000060

第60章 君山月夜舟记

“作者简介”

吴敏树(1805~1873),字本深,号南屏,清代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人。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曾任浏阳县训导,不久辞归。擅长古文,其文接近桐城派,但不以桐城相标榜,文笔严谨洗练。有《柈湖文集》、《柈湖诗录》等。

“原文”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乃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②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石奇,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③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④、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君山:一名湘山、洞庭山,在今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到这里游憩,故名君山。

②郡城:指岳阳城,清岳州治所古为巴陵郡治所。

③响山:在君山上,又叫鸣山,据说人走在上面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④湘灵:湘水女神,即舜妃湘君。洞庭君:即洞庭之神洞庭龙王。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洞庭湖的游记,作者选择的族行方式非常独特。作者月夜围绕君山泠舟,以游船的行进为空间线索,以月亮的移动为时间线索,描绘了月夜洞庭秀美的湖光山色,融入游人浓厚的游兴,点缀有关的神话传说,创设了一个幽深寥廓、神秘恍惚的意境。文中写景,景物有疏有密,笔法有粗有细,但都能抓住特色;如描写了泛舟所见的点点渔火、危崖古樟、岳州灯光、湖面水波、水上云气、山坳人家等等,尤其是关于渔火和云气的描写,更是错落有政,维妙维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由景生情,作者对情的升华也是谈今道古,于不经意中又拓开了空间和时间,把君山与赤壁、洞庭与太湖、今人与古人、现实与仙境,巧妙自然地溶在一起,虚虚实实,把月夜洞庭渲染得更加幽远而神秘。文章有一显落的艺术特色,就是文中无一处直接抒发感慨,无一字涉及社会人生,但细细品味游人怀念苏轼的一段叙述,作者显然是有意将君山之游同东坡赤壁之游相类比,时间和景物既然相近,感情与心境的相通自是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