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6176300000059

第59章 游小盘谷记

“作者简介”

梅曾亮(1786~1856年),字伯言,清代江苏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户部郎中。后因其弟生病,请求退职,回乡后在扬州书院主持讲学。他早年喜作骈文,后专力为古文,师事姚鼐,与管同齐名,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亦能诗,为时人所重。有《柏枧山房文集、诗集》。

“原文”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①而止。余尝求小盘谷②,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旁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③。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口折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④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⑤,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庭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

①卢龙山:即今南京市内的狮子山,西临长江。南京旧城墙,西北至卢龙山而止。

②小盘谷:作者寻求的诱游胜地,在卢龙山中。

③陂陀:倾斜不平之貌。

④井灶:一种在地上挖坑成井状的锅灶;龈腭:牙床。

⑤团瓢:圆形茅草庵。

“赏析”

这是一篇构思立意别出心裁的游记小品。小盘谷是卢龙山上的一处不为人知,不知其名的景点,文章记述了作者一行上山寻幽探胜的经过,立意和着笔都以一个“求”字为眼目,在表现手法上却巧妙地采用疑笔。作者一行探访,历览了遮天蔽日的大竹林,归云堂一带的村野,桂树掩映的大山谷,高低起伏的卢龙山,却始终没有明确写出小盘谷的所在,仅在文末揣测说“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给人一种求之而未得、似无却实有的总体感受。在叙述游踪时,作者也处处巧布疑阵:曲径歧路探之不可穷,只闻犬吠声却卒不见人,空谷回响无声却似有声,明末遗老的茅舍实有而又虚见,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这种疑似之笔,最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令人觉得作者着意探寻的小盘谷,处处都是,处处又不是;也许文中所描绘的所有景致,都属于小盘谷胜境。这样一来,使得本文富于一种朦胧含蓄的韵致,产生一种隔雾观花的艺术效果。作者描绘景物,文辞省净却生动传神,尤其是大谷空响、卢龙山势和月下竹影几处,仅以寥寥数语信手勾勒,就幽趣自成。其语言雅致,造境清峻,颇得柳宗元山水游记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