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6137300000028

第28章 学习中的智慧(1)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有一番成就,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学习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睿智起来,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是智慧的源泉,学习不只是在书本上,它还在我们的生活中,细节里。每一次感悟都是成功,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同时,更是在学习做人、学会怎样面对人生。

学会学习

成绩代表学生的一切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单单强调在文化课和成绩上了,现在的学校要求培养综合人才。以前读死书和死读书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再受用了,虽然大家都说“天才出自勤奋”。但是也必须看到,勤奋只是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学生重视勤奋,但绝对不会让自己仅仅停留在勤奋的层面。

学得多不如学得巧,这就是学习的智慧。现代社会快捷的生活节奏,学什么就是要懂得有技巧地学、有选择地学。当今的时代,要特别重视学会选择知识,学习知识的技巧。

所谓选择,固然是强势知识,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一些知识,是最具备创造性和最能产生社会价值的知识,从一定角度讲,还是在现实中起支配地位的知识。对学习人而言,最怕的是读错书,学了一大堆废物,反而抱怨怀才不遇。不要重复“范进中举”的悲剧,为博一功名而皓首穷经,几乎将一生葬送。也不要学那些没落的学术贵族,世界在变化,各种知识已经不断更新,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社会的需求视而不见,自认为学富五车,其实拥有的,都已是一些时代与社会都不需要的知识垃圾。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相对强势的知识。而最杰出的人,总是能在强势知识刚刚露头时,就开始注意甚至学习这些不断更新的新知识并将它抓住,甚至可以成为强势知识的创造者和领头人。

美国的比尔·盖茨还在湖畔中学读书时,就对计算机软件这一刚刚起步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判断出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是他便下决心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他哈佛大学学业未完之时,他毅然决定从学校出来搞电脑开发,他学习和热爱的新知识新专业不仅让他成为世界首富,也让他成为最有作为的成功人士。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很自然地成为带领世界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人物之一。这就是学习和把握强势知识的典范。也是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的典范。

学习中同样有技巧可言,学习同一知识的几个人为什么会有最好和最坏之分?这些也只有在我们的学习技巧上下工夫。如果比尔·盖茨先生当时在学习的同时,从未想过如何有所作为,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我想他也只是会成为学校的好学生而已,绝对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成绩。

人生哲理:人一生中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在学习的时候,学会使用技巧,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选择有优势的新知识,才会让我们在未来变化的社会中有个属于自己的位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腐烂的朽木,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荀子这样说,旨在强调治学办事时,“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的蜂蜜需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朵花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供我们食用。然而这样的复杂程序却成为它们最基本的工作。

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都埋下头去苦读钻研和学习,一些人选择了放弃,落得半途而废,一些人选择了气馁,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者迈着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有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最近在报纸上刊登了这样的消息:寻找40年前××小学××班级的30位学生。

这个消息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和好奇,原来这位老人曾经是××学校的任职老师,50年前在这所学校任教,他带了一个只有30个孩子的班级,之后也带过许许多多的学生,但是就是最近在他整理以前的工作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都是××班级的30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是》。老人还清晰地记得他当时给孩子们布置作文时的情形,那个时候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让老人历历在目。然而这些作文已经堆在这里整整40年了。

作文本的颜色已经变得黄黄的,一股岁月流逝的味道。老人随手翻了翻几本作文,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孩子们的志向也是千奇百怪,让老人再次看见心里很温暖。比如:有个叫小波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军官,因为他可以在河中畅快地游泳,而且还是最快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自己将来必定是国家的领导,因为他能背出许多个国家和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个叫戴笛的小男孩,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国家最有名的领导,因为还没有一个残疾人进入到那个位子。

老人的思绪停了下来,小男孩的模样显现在他的眼前,这个孩子是班级里唯一的一个残疾儿童,老人还记得他那双明亮的眼睛,让人觉得完美。只可惜他走路的时候很费力,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贪玩不小心摔断了腿……

这些孩子们时隔40年,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老人想着,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40年前的梦想。也让他们感受一下自己儿时的梦想和志向,这样做也算是自己晚年最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便有了老人在当地的一家报纸刊登的消息。没几天,老人便收到了很多来信,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老人按着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之后,老人身边所有的作文簿都寄了出去,仅剩下一本作文簿没人索要,就是那个叫戴笛的小男孩的。老人想,也许他可能死了,毕竟40年了,4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老人决定准备把这个本子放到自己的收藏柜时,他收到了一位身世显赫的领导人的一封信。在信中说,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4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几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老人收到来信之后很开心,他的这位学生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作为一位残疾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儿时想当总统的愿望执著地努力奋斗4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人生哲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理想、坚持信念,就算是再弱小的力量也会积少成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伟人的诞生不是因为他出生便是伟人,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学习和总结,才会有最终成功的一天。

吐故纳新

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进行超越。读书不能当书的奴隶,而是必须明确:学习前人的文学与经验是为了超过前人,学到最后,还得依靠自己的创造。

进入新世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学习古人的知识同时也不忘记加入当今社会的新知识,保持知识的鲜明度,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知识分子重视的问题。这不仅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加快知识的更新,而且更要担当创新知识的主人。

这一方面的挑战,必然是在学习上体现出来。要将过去原有的灌输式学习,改为研究性学习,并进一步拓展为创造性学习。而创造性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依靠古人的知识经验,结合当今的最新发展新知识,勇于到知识前沿去学习、淘金,并找到最好的突破口。

在日本,也许谁都知道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他的成功给广大的世界人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成功经历也是充满辛苦和波折的。

他出生并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喜爱图书,养成了爱读、多想、勤写的好习惯。他的父亲是个开明的人,不像其他日本家庭那样硬要孩子遵命选择职业,而是谆谆教导汤川秀树自己去抉择未来。勤奋向上的汤川秀树在他迈进大学的门槛时,决定专心致志地攻读物理学,还特地选定了当时新兴的量子物理学当做自己进击的目标。选择新生的量子力学作为学习和研究方向,当时日本连量子力学的教科书都没有,他就积极自学,那个时候,日本的科学还是很落后的,量子物理学更是一片空白。汤川秀树的决定是十分大胆的,也是带有风险的,但是他毫不畏惧,充满信心地开始了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他千方百计地搜集和购买各种关于量子物理的书刊,广泛阅读欧洲、美国的科学家们最新发表的论文,虚心拜一位有名的物理学教授为师。这样,汤川秀树在大学里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量子力学的发源地是德国,于是,他特别热衷于新出版的德文学术期刊。前沿阵地的丰富营养和他不断的研究实践,使他很快成为日本最权威的量子力学专家。1949年,由于在这方面的成果,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汤川秀树是一位没有到过欧美留学,而是在日本土生土长起来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自谦地说:“我不是非凡的人,而是在深山丛林中寻找道路的人。”但是,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在落后的条件下,勤奋探求,勇往直前,同样可以到达光辉的顶点。他的成功,他的荣誉,成为激励日本人民在战后废墟上进行建设的精神力量。

知识前沿即创造前沿。通过到前沿地带去淘金,去寻找突破口,不仅可以最快地吸收优秀人士的思想精华和创造成果,而且也特别有助于让自己也变为创新者。而创新者,往往又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

人生哲理:聪明的人会沿着知识的路,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在学习和吸收他人的思想精华和成功经验时,我们应该在吸收之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新的知识,敢于创新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激发内在潜力

著名的华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先生在《你自己就是一座宝藏》一书中,通过细致而深刻的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人都天赋潜能!在学习中同样如此,善于学习,善于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然而真正明白和应用潜力的人却寥寥无几,每一个人都有天赋潜能,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以或者可能成为一位成功人士。的确,当今世界上可以说对自己的生活不很满意也可以说是不很成功的人占大多数,但是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压力,因而相应的潜能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一位在县城很有名望的老师,不知道为何突然调到了一个小山村任教,乡村里的百姓看到来了位县城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博学多才,就纷纷前去请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看看以后的未来。

孩子的父母们将孩子带到了老师面前。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将他们带到屋子里,问了问爱好,也说了说他们的美好未来。同时也给他们讲了讲大山外面的世界。老师口中的美好世界让每一个在场的孩子都渴望走出大山,去见见老师说的电灯。

孩子们回到了家,纷纷告诉自己的父母:“老师说我将来会成为文学家。”“老师说我将来可以成为音乐家。”“老师说我将来会成为企业家。”……孩子们的父母都很开心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父母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都不会中断孩子的学习。

几年之后,他们个个都成为第一批走出大山的大学生,老师的话灵验了,父母的愿望也实现了。

其实,这位老师根本就不会预测未来,他所做的就是给孩子们信心,给他们追求美好的生活的目标和信念。信心是激发潜力的必要条件。“我行”,“我一定行”,只有这样才有使不完的劲,才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

这也说明,潜力是可以激发出来的,自信、压力、毅力都是激发潜力的条件。除了信心之外,压力也能产生无比的力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巨鹿,项羽率领军队渡过汉水之后,砸烂了炊具,沉下了渡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昭示士兵,没有退路了,只有决一死战,消灭敌人,才有生的希望。在这种压力之下,士兵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最后夺取了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