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6135800000030

第30章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抒情诗情感评述(3)

7.5在渐暗的天光里只有篝火在远方的草地上闪烁

勃洛克早期的诗歌深受茹科夫斯基、费特等诗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的影响,作品寄景抒情,感情浓烈。勃洛克的作品情感鲜明而热烈,他心中憧憬的是光明而美好的未来,却身处腐朽的黑暗社会,现实社会与内心理想社会的强烈反差使得诗人沉醉于幻想。勃洛克拥有一颗无畏的心灵,他是一位真诚而勇敢的诗人,从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用自己的信念与热情铸就了自己的诗篇。

秋天是感伤的季节,诗人在秋天里抒发着自己对祖国深深的担忧与爱恋,在《秋季的一天》(《Осенний день》)中作者这样写道:

Идем по жнивью, не спеша,

С тобою, друг мой скромный,

И изливается душа,

Как в сельской церкви темной.

Осенний день высок и тих,

Лишь слышно—ворон глухо

Зовет товарищей своих,

Да кашляет старуха.

Овин расстелет низкий дым,

И долго под овином

Мы взором пристальным следим

За летом журавлиным…

Летят, летят косым углом,

Вожак звенит и плачет…

О чем звенит, о чем, о чем?

Что плач осенний значит?

И низких нищих деревень

Не счесть, не смерить оком,

И светит в потемневший день

Костер в лугу далеком…

О, нищая моя страна,

Что ты для сердца значишь?

О, бедная моя жена,

О чем ты горько плачешь?

1 января 1909

我们漫步在收割后的田野上,

我和你,质朴的朋友,

袒露着心声,

犹如在乡村昏暗的教堂。

秋日的天空高远而宁静,

只听见——

乌鸦对自己同伴闷声的鸣叫,

还有老妇人的咳声。

谷物烘干房浓烟低徊,

我们久久地站在这房前

目光凝视着

天空中高飞的鹤影……

人字形的鹤阵飞呀飞,

头鹤呼唤着,悲鸣着……

它在呼唤着什么,悲伤着什么呢?

这秋的悲泣意味着什么呢?

卑微的穷乡僻壤啊

无以计数,难以胜数,

在渐暗的天光里

只有篝火在远方的草地上闪烁……

啊,我穷困的祖国,

你对我心意味着什么?

啊,我可怜的爱人,

你为何如此悲泣神伤?

1909年1月1日

祖国是勃洛克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他的诗篇中祖国就是他深深爱恋着的女神和爱人。对勃洛克来说,祖国是最神圣的力量源泉。祖国的贫困与荣辱时刻牵动着诗人的心。勃洛克的诗篇中倾注了对伟大祖国的爱,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感。

这首诗选取了秋季里普通平凡的一天,与朋友在收割后的田野上漫步,在谷物烘干房前久站,举目长空,凝望着空中南飞的鹤阵,由此引出无限的感慨:那领群的头鹤,它在呼唤着什么?它为何而悲鸣?这是秋的悲泣,它在为故乡的贫瘠而悲泣。高飞的鹤代表了诗人,目睹祖国的贫瘠与落后发出了痛心的哭泣,鹤的悲鸣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诗人为祖国的贫穷而悲伤。

这是一首深情的诗篇,真实而动人。诗中没有描写秋景如何美丽,而是实景实描,收割后的田野,乌鸦的鸣叫,农妇的咳嗽声,谷物烘干房冒出的浓烟,高空的鹤阵,这是一个真实的秋,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渲染的秋,真实而质朴,犹如身旁的友人,淳朴的友情,也一如这秋后的田野,自然而坦荡!但就在这犹如聊家常的平凡絮说中,读者看到了涌动在诗人心中的深情:真挚的友情——“我和你,质朴的朋友,袒露着心声,犹如在乡村昏暗的教堂”,彼此述说着心语,如同在向上帝、向神父叙述着心中的所想,没有遮掩,没有顾忌,呈现着真实的自己;对故乡和祖国的挚爱之情——“啊,我穷困的祖国,你对我心意味着什么”,如鹤的悲鸣,诗人在为祖国的贫穷而悲泣,是对告别故土的不舍。

诗中虽然没有提到诗人的远行,但很显然这是一首离别诗,诗人用空中南飞的鹤阵点出了“离别”之意,还有友人的送别与离愁,廊前的久站,道出了朋友之间的不舍,高飞的鹤阵、鹤阵的悲鸣是诗人此刻的心境,诗人的自问道出了对故乡和祖国的不舍与牵挂,妻子的痛哭道出了爱人之间的不舍。诗中充盈着离愁别绪,这是一首情感深沉而真挚的抒情诗。

全诗低沉的氛围之中,“在渐暗的天光里,只有篝火在远方的草地上闪烁”一句令读者感到无比振奋,这仿佛是一缕希望之光,照亮了黑暗荒凉的夜晚,照亮了那无数贫瘠的乡村,这篝火也是诗人心中的不灭火焰,是永燃在勃洛克心中的对祖国的美好期盼,是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对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勃洛克的感情是挚爱中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感受,他在多首诗歌中,对祖国运用了“贫瘠”、对人民运用了“可怜”等字眼,这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俄国沉闷落后现实生活的不满与焦虑,对丑恶事物的抨击,也有对西欧文明的向往,还有对祖国自由与繁荣的期盼。

诗人创作了大量以祖国为题材的诗歌,抒发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 Что ж, конец?

Нет… еще леса, поляны,

И проселки, и шоссе,

Наша русская дорога,

Наши русские туманы,

Наши шелесты в овсе…

……好吧,最后呢?

不……还有森林,旷野,

还有乡间大道,公路,

我们俄罗斯的道路,

我们俄罗斯的雾霭,

我们燕麦田里的沙沙声响……

7.6原谅我吧我曾使你饱受折磨

令勃洛克体验深刻的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诗人后期的创作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前,勃洛克对社会政治生活一直持有冷漠的态度,这场革命引起了勃洛克对一切社会事务强烈的兴趣,他开始关注在圣彼得堡和整个国家所发生的事件,并努力关注着整个事件的进程,以同情的态度关心着罢工、游行及工人阶级的其他革命活动,1905年10月诗人自己也亲自参加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革命游行活动,勃洛克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正力量,倾听了历史前进的脚步。这次革命对勃洛克创作和情感世界的影响无比深刻,是其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1905年可被视为是勃洛克后期创作的一个起点,它确立了勃洛克以后创作的方向。俄罗斯的第一次革命为诗人展现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创作前景,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1905年的革命改变了勃洛克,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真实面貌正视生活。1905年之后,勃洛克在文学界的地位得到巩固,其作家知名度得到提高,他在文学界的交往越来越广。勃洛克开始经常出席一些文学社会活动,经常参加音乐会等,经常在一些公开的社会场所露面。1908年3月他首次做公开讲座,此后,开始频繁出席各种文学与社会小组及各种协会的社会活动。勃洛克作为诗人的文学成就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勃洛克经常回首自己所走过的创作之路、情感之路,对自己过去年代的生活,他曾在《感谢以往的一切》(《Благословляю всё, чтобыло》)中这样写道:

Благословляю всё, что было,

Я лучше доли не искал.

О, сердце, сколько ты любило!

О, разум, сколько ты пылал!

Пускай и счастие и муки

Свой горький положили след,

Но в страстной буре, в долгой скуке—

Я не утратил прежний свет.

И ты, кого терзал я новым,

Прости меня. Нам быть—вдвоем.

Всё то, чего не скажешь словом,

Узнал я в облике твоем.

Глядят внимательные очи,

И сердце бьет, волнуясь, в грудь,

В холодном мраке снежной ночи

Свой верный продолжая путь.

15 января 1912

感谢以往的一切,

我没有寻找更好的命运。

啊,心灵,你曾怎样地爱过!

啊,理性,你曾历经多少考验!

就让幸福与痛苦相伴

留下自己痛苦的足迹,

但在激情的风暴中,在漫长的寂寞里,

我没有失去以往的世界。

原谅我吧,我曾使你饱受折磨,

我们应是成双的伴侣。

所有你无法言说的话语,

我已从你的面孔得知。

看着那双专注的眼睛,

我的心儿在胸中狂跳,

在雪夜那寒冷的幽暗中

我们那正确之路在延续。

1912年1月15日

这首诗看似是一段爱情的表白,实质上却是对以往所经历生活的回首。诗人从心灵、理性与情感上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剖析,确信自己所走的自然之路并没有错,确信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以往的道路上有幸福,也有痛苦,有苦有乐,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没有改变,对世界的良好愿望,对真理的坚持从来不曾动摇,以坦荡的目光与生活对视,无愧于心灵,无论多么残酷的环境,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顽强地坚持正义与真理。同时也为自己的过错作出了真诚的道歉,“原谅我吧,我曾使你饱受折磨。”这是一篇勇敢直面自己心灵的自白。

勃洛克的哲学思想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认为“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哲学就是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勃洛克以自己真诚的心灵直面生活,书写着源自于生活的痛苦与感悟,执着地追求着生活与心灵的碰撞,他曾这样充满激情地写道:

О, весна без конца и без краю—

Без конца и без краю мечта!

Узнаю тебя, жизнь! Принимаю!

И приветствую звоном щита!

啊,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的春天,

没有尽头,没有边际的梦想!

我了解你,生活!我接纳你!

并用盾牌的铿锵之声问候你!

这是勃洛克发自于内心的勇敢之声,这铿锵有力的勇敢之声鼓励了无数处于生活浪潮中的迷茫者。

7.7遥远的世界闪耀着光芒

1905年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激活了勃洛克的社会政治热情,他开始逐渐远离青年时代所受的神秘浪漫主义影响,也开始淡漠对神灵的信仰。1905年革命的失败给勃洛克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沙皇政府所制造的血腥现状,面对革命后祖国的满目疮痍,面对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俄国的真实现状,勃洛克陷入了精神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一种空前的失望状态,在《夜晚,街道,路灯,药店》(《Ночь,улица, фонарь, аптека》)这首诗中可以鲜明地体会到这一点。

Ночь, улица, фонарь, аптека,

Бессмысленный и тусклый свет.

Живи еще хоть четверть века—

Всё будет так. Исхода нет.

Умрешь—начнешь опять сначала,

И повторится всё, как встарь:

Ночь, ледяная рябь канала,

Аптека, улица, фонарь.

И нам недолго любоваться

На эти, здешние, пиры:

Пред нами тайны обнажатся,

Возблещут дальные миры.

1912 г.

夜晚,街道,路灯,药店,

毫无意义而又暗淡的世界。

哪怕再活四分之一个世纪,

一切还将是这样。没有出路。

正在死去,而后又重新开始,

一切都在反复,一如从前:

夜晚,运河上的冰纹,

药店,街道,路灯。

我们很容易观赏到

这些,这里的一切,放纵,

一切秘密都裸露在我们面前,

遥远的世界闪耀着光芒。

1912年

勃洛克早期的思想世界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幻想中的“遥远的世界”,那是诗人向往的世界,是诗人理想中的世界,他一直为之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与奋斗,他为之进行着激情的呐喊,对社会进行着良心的呼唤,这个“遥远的世界”始终在勃洛克的心中。

本诗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深深失望,“毫无意义而又暗淡的世界。哪怕再活四分之一个世纪,一切还将是这样。没有出路”,“一切都在反复,一如从前”。这种内心的无奈与失望并没有摧毁诗人的“遥远的世界”,在最后一段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现实中我们看到的一切是黑暗和放纵,一切丑陋都暴露在眼前,但那“遥远的世界闪耀着光芒”。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着失望与希望,眼前的黑暗并没有影响诗人心中对美好未来的畅想。读者能够清楚地触摸到一位诗人强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其精神力量的伟大。

1905年革命后,勃洛克对象征主义失望,并开始与象征主义分道扬镳,在谈到与象征主义的关系时,勃洛克曾这样说过:“那时(1905年)我对生活的阅历和理解都是很肤浅的。”勃洛克重视创作艺术的真实性,他认为艺术的真实性决定艺术作品的生命,因而,勃洛克的诗歌创作都是基于真实的情感基础而完成的。勃洛克的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勃洛克的抒情诗歌才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茁壮生命力。

勃洛克的思想世界与情感世界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他出身于贵族知识分子家庭,经历了俄罗斯从革命前的旧俄时代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巨变的时期,诗人的思想变化经历了由困惑、彷徨到自省与转变的一个俄罗斯资产阶级贵族知识分子的完整蜕变过程。这个过程曾带给诗人空虚与失意,也带给了诗人阵痛与新生。

他是为数不多的经历了俄罗斯天地之别的两个世界的诗人。无论何时,勃洛克都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乐观而向上,真诚而坦荡,除了诗人的气质与才华外,勃洛克所具有的是更为迷人的人格魅力。

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曾发出过这样沉重与悲凉的感叹:“我感到空虚,已无颜活在这世上。”这句颇具含义的话语道出了他内心世界的疲惫与感触。是的,“书里有童话,生活中却只有散文”,生活是真实的,它需要不断地感悟与勇敢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