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淌的心声哲思的殿堂
6135800000021

第21章 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抒情诗情感评述(1)

1820年11月23日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Афанас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Фет,1820—1892)生于奥廖尔省姆岑斯克县新谢尔卡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少年时代的费特背负着沉重的心灵创伤。费特的父亲是俄国贵族,在德国旅行期间结识了当时已出嫁并育有一女的德国少妇夏绿蒂·菲奥特,两人相爱并组成家庭。但在教堂的婚礼是他们回到俄国两年之后才举行的,而费特是在此之前出生的,按照教会的规定费特属于私生子,不能继承父亲家族的贵族身份,这给敏感的少年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直到1873年费特才获得沙皇的恩准取得贵族身份,被允许继承家族姓氏。这个折磨了费特大半生的心灵之痛对费特的人生观与艺术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费特追求唯美的纯艺术,反对将政治、宗教等思想带入到艺术创作中来,这大概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1840年费特的第一部诗集《抒情文集》(《Лирический пантеон》)出版,该部诗集中表现出诗人极其折中的思想。1842—1843年费特在《莫斯科维京》(《Москвитянине》)、《祖国记事》(《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записки》)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开始具有文学知名度,并被世人所知。1844年费特从莫斯科大学语言系毕业,同年,开始在部队服兵役。在军队服役的九年时间里费特几乎完全停止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1853年费特同屠格涅夫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他开始频繁地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作品。六十年代初,因其对社会生活重大利益的冷漠和对民主革命先进思想的强烈抨击,读者对费特作品的热情开始减退。此后,费特开始隐居农庄,专心经营自己的庄园,费特几乎被当时的文坛遗忘了整整二十年的时光。

费特与迈科夫·阿波隆·尼古拉耶维奇(Майков Аполлон Николаевич,1821—1897)一同被认为是“纯艺术”的重要代表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费特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他翻译了歌德的作品《浮士德》(《Фауст》)及一些拉丁语语系诗人的作品。

费特的诗歌独具特色,富有创新性,其韵律、诗体结构、声调等都独具一格。费特追求唯美,善于捕捉描写转瞬即逝的瞬间情感和难以觉察的心灵状态,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精雕细琢、别具匠心。

费特作品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描写、歌颂爱情和大自然为主,属于感伤的浪漫主义范畴,但其在表达心灵感受的诗篇中所刻画的那些具体形象,则展现了俄罗斯文学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明显动态。

5.1那满载乡愁的雪橇在夜色下孤单地疾驰

费特的诗是美与情感的结合,这种美犹如一幅图画,可以让读者或在阳光下或在夜色中静静地欣赏,这种美散发着一种优雅精致的味道,它淡淡地从远处吸引着读者,召唤着那些追求美的心灵。它不是午宴上的伏特加,在正午的阳光下散发着浓郁而热烈的味道;它是夜色下的铃兰,安静地溢着幽香,就那么简简单单的诗句,语言简练,用词精致,却将一幅唯美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Чудная картина,

Как ты мне родна:

Белая равнина,

Полная луна,

Свет небес высоких,

И блестящий снег,

И саней далеких

Одинокий бег.

1842 г.

一幅极美的画,

它令我感到无比亲切,

白色的原野,

圆圆的月亮,

苍穹的光芒,

闪耀的雪,

还有远处雪橇

那孤单的飞驰。

1842年

费特追求唯美,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在他的笔下,一切事物都是美的,无论是大自然中的风霜雾霭,还是静放在那里的一桌一椅。费特的诗歌也极具语言美感,讲究用词运笔。本诗中作者没有用一个动词,就将一幅冬夜图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第一段中作者非常注重“-ая”与“-на”的运用。

Чудная картина,

Как ты мне родна:

Белая равнина,

Полная луна,

结构匀称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选择-я,-а的用意也是因为这两个音是元音,发声顺畅、响亮,易于情感的抒发。

第二段中,作者也极其讲究用词的工整。

Свет небес высоких,

И блестящий снег,

И саней далеких

Одинокий бег.

本段中诗人采用了“-х”、“-г”等辅音,读起来极具乐感,如同双脚踩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可见作者用词的讲究已到了精雕细琢、几近完美的境界!

读费特的每首诗,读者的眼前都会幻化出一幅美图,读者在内心都可以为他的诗配出一幅流淌着音乐的画面。本诗中,中国读者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唐诗的风格,用词工整,讲究韵律。

这首小诗的情感于平和中略带少许孤单,一种思乡之情犹如游丝一般在诗中游曳,能够感受到这是诗人在他乡所作。诗中描写了一幅家乡雪夜图——苍穹中一轮满月散发着光芒,白色的雪野在夜色中闪亮,一辆雪橇在远处孤单地飞驰。空旷的雪野、清冷的月亮,这些景物述说的都是乡愁。之所以说它为作者的家乡图,可从诗中的“一幅极美的画,它令我感到无比亲切”,“远处的雪橇,在孤单地飞驰”中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费特追求单纯的艺术美,他认为,诗歌中不应添加任何政治因素,就是向人们展示事物自身最纯的美,诗人应传达这种自然的、存在着的美。美是一种永恒的存在,人们捕捉到的往往只是瞬时的灵动之美,是一种闪现。费特的诗歌是超凡脱俗的,追求的永远是一种高雅的永恒之美。人们欣赏费特的诗歌,感受着费特诗歌中的那种跳动着的音乐之美,而后,总会发出一声感叹:是的,只有心中有美才可以发现美!

5.2若鸟儿摇落枝头的美丽我将会无比惋惜

费特的诗歌不仅语言精致讲究,而且感情也极其细腻真诚,读者常常被诗中人类真实的情感所打动,在十二行诗《一棵忧郁的白桦》(《Печальная береза》)中作者深情地写道:

Печальная береза

У моего окна,

И прихотью мороза

Разубрана она.

Как гроздья винограда,

Ветвей концы висят, —

И радостен для взгляда

Весь траурный наряд.

Люблю игру денницы

Я замечать на ней,

И жаль мне, если птицы

Стряхнут красу ветвей.

1842 г.

一棵忧郁的白桦,

在我的窗前,

严寒任性地

将它装扮。

似串串葡萄,

挂满枝头,

是一件悦目的

忧伤盛装。

我喜欢观赏朝霞

在它身上嬉戏,

若鸟儿摇落枝头的美丽,

我将会无比惋惜。

1842年

将事物情感化是费特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本诗中,作者称窗前的白桦为“忧郁的白桦”,将严寒也赋予了人的性格——“严寒任性地将它装扮”,“任性”和“装扮”将严寒人物化。这些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灵动性,将没有生命的事物与自然现象进行了活化,赋予其生命力。白桦忧郁,因它孤独地立于严冬,而严冬任意将白桦装扮,除了任性之外,似乎也多了几分顽皮与可爱。在“我喜欢观赏朝霞在它身上嬉戏”一句中诗人巧妙地用“朝霞在它身上嬉戏”表现出了时间的变化,描写出了身披白雪的白桦在晨光中的美丽,是一幅醉人的画面。

“若鸟儿摇落枝头的美丽,我将会无比惋惜”是全诗的神来之笔,是全诗的情感所在。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鸟儿淘气地落在枝头,在落下飞起之间摇落枝条上覆盖的白雪,白雪簌簌而落,窗内的诗人摇头叹息。一幅生动的生活小画面,但它令寒冷的冬季充满了生活情趣,给单调寂寞的冬季增添了令人心怡的美感。白桦、朝霞、白雪简简单单的三种事物构成了冬季清晨的一幅动态画面。诗人陶醉在这美轮美奂的画面之中,忘我而专注,担心飞鸟摇落枝头的白雪,毁坏白桦的盛装,诗人的怜美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心境的恬淡与怡然,情感真实而自然。

5.3远方的朋友请将我记起

费特的诗歌感情丰富,饱含深情。在诗歌创作中费特追求的是“景美与情美”,这种创作追求在费特早期的作品中就已形成,此后多年费特基本上坚持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认为诗歌是纯艺术的追求,诗歌的创作过程总体为感于景,止于情,面前的景物是生成或唤起某种情感的起点。1840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抒情诗集,这本诗集奠定了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点,1850年出版的第二本诗集更加显示出了诗人在抒情诗创作方面的才华。下面这首短诗是费特1843年的作品,当时费特正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对生活充满了理想。费特虽然带着心灵创伤,但对朋友却充满了真挚的友情。

Облаком волнистым

Пыль встает вдали;

Конный или пеший—

Не видать в пыли!

Вижу: кто-то скачет

На лихом коне.

Друг мой, друг далекий,

Вспомни обо мне!

1843 г.

尘土如波涛般的云朵

升起在远方;

尘埃中难以分辨——

是骑者还是徒步者!

我看见,有人

骑着一匹烈马疾驰。

我的朋友,远方的朋友,

请将我记起!

1843年

马蹄踏出的飞尘如云朵一般从远方升起,这样的比喻只有在费特的诗中才能读到。费特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他的每首抒情诗都是语言优美的诗篇。在他的诗中,无论是飞尘、荒野还是隆冬都是美丽的,他的每首诗都是一位“仙女”,它们无一例外,都有着美丽的外表,都有着善良的心灵。“尘埃中难以分辨——是骑者还是徒步者”读者可以想像得到,似乎诗人正站在路旁遥望,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地方猜测着来者或是远行的人,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希望这是自己思念已久的友人,希望他们能记起这惦念着他们的朋友。

结尾句充满深情,还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我的朋友,远方的朋友,请将我记起。”这首情真意切的小诗会令读者思考很多,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经历多少迎来送往,经历多少离愁别绪,时光将这一切渐渐拉远,就像远方飘起的轻尘,让我们难以分辨,来者是谁,或许只是途经,是擦肩而过,或许会与这波涛般的云朵一同隐去。台湾女作家简桢曾感慨道:“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一丝淡淡如水的轻愁与寂寞——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这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多少文人墨客共有的人生情感在费特的诗中幻化成了一骑尘云。

这首短诗中既有人生聚散无常、悲欢离合的感慨,同时又表达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人生中有多少这样的时刻,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过深刻的记忆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