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青少年的100个修身敬业故事
61282500000008

第8章 以俭为荣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他的名字叫季文子。

季文子出生在鲁国贵族家庭,他的爷爷是鲁国国君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弟弟,名叫季成友。由于季文子出身于鲁国上流社会,能有机会更多地接触鲁国的政治,因而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华。他通晓政治,勤于政务,在他当宰相期间,辅助鲁国国君制定了不少对鲁国发展有益的具体措施,做了很多有益于鲁国百姓的事,在鲁国有很高的威信。

季文子在外交方面也很有才华。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政治斗争十分激烈,由于季文子很擅长外交,使鲁国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实力,季文子也因此在各诸侯国中有很高的名望。

季文子治国有方,政绩显著,因而在鲁宣公、成公、襄公三朝均担任宰相,前后执政三十多年。

季文子在鲁国从政的时间长,官位高,却十分注重俭朴律己。平日里,他最看不惯那些整日以炫耀财富为荣的贵族,尤其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在衣着方面,他不仅自己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下人要俭朴许多。季文子对粮食非常爱惜,他家的马匹,从不允许喂一粒粮食。

由于季文子厉行节俭,看不惯贵族社会一些奢侈腐化现象,因此,那些铺张浪费,爱讲排场的人,对他很看不惯。

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他的儿子仲孙不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次,他见季文子出入朝廷时常穿布衣,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耻笑地对季文子说:“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出入入连件像样的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不许用粮食,只许吃草。大人每天坐着这样的瘦马拉的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大人过于小气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知道了,说不定还会以为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季文子听了仲孙的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气派。我觉得,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懂得节俭,这是不难办到的;但一个人身处高位,物质条件极其丰厚,还仍能注重节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为自己的贪欲所支配。但是,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向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气派、令人钦佩的人。我想,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

季文子一番有关节俭的话,语重心长。仲孙听罢,一时无言对答,只得红着脸走开了。后来,仲孙的父亲知道了此事,狠狠地批评了儿子一顿,并把他关在一间破屋子中,让他闭门思过。仲孙静下心来,反复思索季文子的话,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后来,他不但不再嘲讽季文子的节俭,自己也逐渐改掉了爱讲排场的毛病了。

又有一次,季文子家中来了一位贵宾。这位贵宾非常赏识季文子的才华,可见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就非常惋惜地说:“您的才思怎么能和这些破旧的东西相搭配呢?”说完,他特地为季文子送上了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

季文子见这位贵客送的文具过于讲究,又见人家一片诚意,因而对客人风趣地说道:“你看我居室中哪样东西能和您这礼物配上套呢?我一向用惯了这旧物件,真要是一下子用了您这上等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我看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就这样,季文子硬是让他把礼品收了回去。

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因病逝世。由于他一生追求俭朴,他的家人为他入殓的时候,国君前往探视,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不禁问道:“家中难道不舍得拿出些值钱的东西陪葬吗?”

季文子家人听罢,摇着头答道:“家中实在没有一件金、玉等贵重物品。”

鲁君不解地又问道:“为什么不购置些来呢?”

季文子的管家听罢,含着泪说:“国君,我家主人一生节俭,从不多占国家一文钱,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这样他实际上没有积蓄。如若不信,这里有账可查。”管家边说,边向国君奉上季文子家的账簿。

鲁君边看,边感动地点头,随行的不少官员亲见此事,也大为震撼。此事传至百姓中,人们都异口同声地夸赞季文子品德高尚。季文子节俭的美名越传越远。

季文子一生厉行节俭。他并不是没有条件过更舒适的生活,而是把俭朴精神看作是人应具有的一种道德修养。这在封建社会里,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优秀品质。季文子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俭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什么惊人之举,而要像季文子那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我们有的人随意浪费粮食,衣服旧了些便不愿再穿,这样下去,俭朴谈不上不说,恐怕连古人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