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韩愈·柳宗元诗选
6127000000029

第29章 柳宗元诗选(10)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1〕。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2〕。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3〕。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4〕?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诗中描绘各种细微的声响,以反衬寂寞空旷的环境,从而表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值,遇,当。

注释

〔1〕繁露:浓重的露水。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临:面对。〔2〕东岭:指永州东山。“泠泠”句:言流水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泠泠,流水声。〔3〕“石泉”二句:描写宁静的深夜,远处石泉的流水声更加清晰;月出之时,偶尔传来山鸟的鸣声。喧,鸣。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4〕楹:厅堂的前柱。旦:天明,早晨。

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1〕。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2〕。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3〕。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4〕。

题解

此诗约作于永州时期。梅雨,江南梅子黄熟时,常阴雨连绵,称梅雨,也称黄梅雨。《初学记》卷二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日梅雨。”注:“江东呼为黄梅雨。”诗中以梅实、梅雨起兴,突出表现诗人深婉哀怨的愁思,境界苍茫深远,具有高古蕴秀之美。

注释

〔1〕梅实:梅树的果实,即梅子。迎时雨:指三月迎梅雨。《风土记》:“夏至霖霪,至前为黄梅雨,先时为迎梅雨,及时为梅雨,后时为送梅雨。若沾衣服皆黝。”宋陆佃《埤雅·释木·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三月为暮春,故次句言“晚春”。苍茫:这里形容广阔无边的蒙蒙阴雨。〔2〕“愁深”二句:意谓雨夜闻猿啼,使愁思更深;清晨鸡鸣,打断了我魂归故乡的好梦。永州古属楚地,故称楚猿。越鸡:《西京杂记》:“成帝时,交趾越巂献长鸣鸡、伺晨鸡,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3〕南极、北津:这里都是泛指,极言其广阔无边。此二句即上文“苍茫”之意。〔4〕“素衣”二句:翻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字面意思是说:我的衣服为梅雨沾湿,完全改变了颜色,而不是因为京城的风尘。其内在的含义是暗寓被贬荒远的激愤之情。素衣,白色的衣服。化,变化,这里指改变颜色。帝京,指京城长安。

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1〕?

凭寄还乡梦,殷勤人故园〔2〕。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唐时为永州治所。诗人因春至而自然想到家乡故园,但身为羁囚,无由返乡,唯希望春能将自己殷勤的思归之梦带回故园。诗语平淡,然寄托深婉。盛唐诗人岑参《见渭水思秦川》诗说:“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二诗在艺术构思上有相似之处。

注释

〔1〕秦原:指唐京城长安。长安古属秦地,故称。唐汝询解释此二句说:“零陵在南,秦原在北,春稍迟。故问春从此而去,几日而到秦原乎?”(《唐诗解》卷二十三)〔2〕凭:凭借。王尧衢《古堂适合解》卷四解释此二句说:“此意殷勤,惟思故园,故亦作殷勤之梦,身不能到而身到,庶同春以入故园耳,”

田家三首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1〕。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2〕。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3〕。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4〕。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舍眠〔5〕。

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6〕。

其二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7〕。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8〕。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9〕。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10〕。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11〕。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12〕。

公门少推恕,鞭扑恣狼藉〔13〕。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14〕。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15〕。

其三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16〕。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17〕。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18〕。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19〕。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20〕。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21〕。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22〕。

题解

这组诗约作于永州时期。在这组诗中,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和写实的笔法,将田家的生活细致地表现出来,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农民们一年到头披星戴月,勤苦耕织,然而到头来所有的收获尽输于官府的徭役和赋税。他们就这样世世代代过着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即便如此,稍有不慎,还要受到酷吏的严刑鞭打。在这里,寄寓了诗人对于农民的深刻同情,也表达了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于峻官、酷吏的痛责。

注释

〔1〕蓐(rù)食:早晨未起在寝席上进食。《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杜预注:“蓐食,早食于寝蓐也。”蓐,草席,草垫。徇:从事。所务:指农务。阡:田间小路。这里指田野。〔2〕“鸡鸣”二句:是说天刚亮就下地干活,直到天黑才回家。白,亮。暮田,暮色笼罩下的田野。〔3〕札札:象声词,耕地时农具发出的声响。耒耜:见前《首春逢耕者》诗注〔9〕。乌鸢(yuān):乌鸦和鹞鹰。这里泛指鸟。〔4〕竭:尽。兹:此。筋力事:指繁重的体力劳动。“持用”句:谓持筋力之事以穷岁年。持,拿,凭借。用,以。穷岁年,谓年年如此,以至于死。穷,尽。〔5〕输:送,缴纳。助:这里是“替代”的意思。徭役:劳役,力役。指田赋以外的无偿劳动。聊:姑且,只好。就:归于。《国语·齐语》:“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空舍: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按“舍”,一作“自”。〔6〕日以长:一天天长大。还复然:还是老样子。指仍旧过着这样的生活。〔6〕篱落:即篱笆。《抱朴子·自叙》:“贫无童仆,篱落顿决。”烟火:炊烟和灯火。这里指人家。农谈:指谈论耕种之事。庾信《和张侍中述怀》:“农谈止谷稼,野膳惟藜藿。”夕:傍晚。〔8〕庭际:庭院边。疏麻:杨慎《丹铅总录》卷二十七《琐语类》:“《楚辞》:‘采疏麻兮瑶华’,注以疏麻即麻也。近见《南越志》载,疏麻大二围,高数丈,四时结实,无衰落。则自有此一种木也。”方:正。寂历:寂静。江淹《灯赋》:“涓连冬心,寂历冬暮。”〔9〕机杼:织布机。倚:靠。〔10〕里胥:古之乡吏。鸡黍:谓杀鸡煮饭。事:备办,安排。〔11〕峻:严厉,苛刻。按此以下八句,皆转述里胥恐吓田家之言。文字:此指官府征赋的公文。督责:督促,责备。〔12〕后租期:延误了缴租的期限。车毂:车轮中心穿轴的地方。这里指车轮。〔13〕公门:官府。推恕:施行宽恕。鞭扑: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散乱不整貌。这里形容农民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样子。〔14〕慎:谨慎,小心。这里有儆戒的意思。经营:指筹措应缴纳的赋税。“肌肤”句:意谓使皮肉受苦,实在令人痛惜。〔15〕迎新:谓迎接新谷登场。按当时实行“两税法”,除六月缴纳夏税外,还要在十一月缴纳秋税。这里指缴纳秋税。踵前迹:重蹈前人的足迹。前迹,这里指“东乡”人的悲剧。〔16〕饶:盛多。蒺藜:草名。生于沙地,布地蔓生,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萦回:曲折环绕。曲:弯曲的地方。〔17〕蓼(1iǎ0)花:水蓼之花。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淡绿色或淡红色。被:覆盖,布满。陂(bē):池塘。〔18〕是时:此时。竟:完毕。樵牧:砍柴和放牧的人。〔19〕疏:稀疏。言秋后树木凋零。〔20〕行人:诗人自谓。迷去住:迷途。去住,犹去留,进退。竞:竞相。〔21〕念:爱怜。“昏黑”句:意谓天黑后在路上行走要格外小心。原陆,平原陆地。张衡《东京赋》:“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按此句及以下两句,皆田翁之言。〔22〕幸:庆幸,幸亏。少丰:谓年成稍好。厌:嫌弃。饘(zhān):厚粥。《礼记·檀弓上》:“包饘粥之食。”孔颖达疏:“厚日饘,希日粥。”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1〕。

烟销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渌〔2〕。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3〕。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诗歌通过对于渔翁逍遥自在的生活以及清幽环境的描写,其中不仅寄托了诗人古雅高洁的自我形象,也表现出一种清新幽雅的审美趣味。诗语明快,景致清新,意境浑成,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之一。

注释

〔1〕西岩:即永州的西山,见前《与崔策登西山》诗注。晓汲:早晨打水。清湘:清澈的湘水。〔2〕销:消散。人:指渔翁。欵乃(ǎo ǎi):摇橹声。元结《次山集》卷三《欸乃曲》自注:“欸音袄,乃音霭,棹船之声。”〔3〕“回看”二句:谓船下中流之后,回看西岩,远在白云缭绕的天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