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韩愈·柳宗元诗选
6127000000028

第28章 柳宗元诗选(9)

与崔策登西山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1〕。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2〕。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3〕。

重迭九疑高,微茫洞庭小〔4〕。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5〕。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6〕。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7〕。

生同胥靡遗,寿等彭铿天〔8〕。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9〕。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10〕?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11〕。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12〕。

题解

此诗约元和七年(812)秋作于永州。崔策,字子符,柳宗元姊夫崔简弟。据宗元《送崔子符罢举诗序》,知其有才华,但一直科场不利,宗元甚为之抱屈。西山,《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八十二《永州府·零陵县》:“西山在零陵县西。唐柳宗元有《始得西山宴游记》。《县志》:在县西隔河二里,自朝阳岩起,至黄茅岭北,长亘数里,皆西山也。”此诗内容,唐汝询《唐诗解》说:“此诗首叙向晓之景,次状西山之高,次记谪居之况,末冀崔之暂留也。”全诗写景境界开阔,抒情深曲婉转,苏轼称“此诗远在(谢)灵运之上”(《东坡题跋》)。

注释

〔1〕楚山:零陵属古楚国之地,故称楚山。〔2〕连袂:携手同行。《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邀以集。”危桥:此指高架在山谷间的栈桥。萦回:旋绕转折。杪(miǎo):树梢。〔3〕西岑:即西山。岑,小而高的山。“毫末”句:意谓一切都看得十分清晰。毫末,《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了,完全。这里表示清晰。〔4〕九疑:山名,也称“九嶷”,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唐属永州界。微茫:隐约模糊。李白《惜馀春赋》:“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5〕迥:远。穷:尽。两仪:指天地。《周易·系辞》:“太极生两仪。”万象:万物。〔6〕驰景:飞驰的日光。《宋书·乐志四》载《白纻舞歌诗》:“羲和驰景逝不停。”颓波:向下奔流的水波。《水经注·圣水》:“又东,颓波泻涧,一丈有馀,屈而南流也。”“遥风”句:意谓远风为小竹送来了寒气。递,传送。筱(xiǎo):小竹。〔7〕习:习惯。《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汉书·董仲舒传》:“习闻其号,未烛厥理。”稍厌:甚厌。稍,甚,颇。《文选》卷十六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吕延济注:“稍远,极穷也。”从:从事于。此二句意谓:怎能习惯于这样的谪居生活呢?因为十分厌恶纷扰的世俗事务。〔8〕“生同”句:《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郭象注:“无赖于生,故不畏死。胥靡,刑徒人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四:“言被罪之人,轻生身也。次语即《齐物论》意。”“寿等”句:《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彭铿,即彭祖。传说为颛顼帝之后裔,姓篯名铿,尧帝时封于彭,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年寿八百岁。见旧题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等。此二句谓己既如同刑徒,生死寿夭皆可置之度外。〔9〕蹇连:《周易·蹇卦》:“****,往蹇来连。”注:“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后谓行路艰难为蹇连,也指艰难、困厄。班固《幽通赋》:“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困:困顿。颠踣(bó):倾覆,仆倒。《晋书·谯纵传论》:“纵窃岷峨,旋至颠踣。”愚蒙:愚昧不学。《汉书·杨恽传》:“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注:“蒙,蔽也。”幽眇:精深微妙。韩愈《进学解》:“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此二句自谓处在艰难困顿之中,又愚昧不学,不懂得那些精深微妙的道理。〔10〕“非令”二句:意谓亲人之间如果不是这样被分开,我们怎么会如此忧愁呢?亲爱疏,曹植《赠白马王彪》:“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悄(qiǎ),忧愁貌。〔11〕偶:遇,值。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兹:此。遁山水:遁隐于山水。观鱼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12〕“吾子”二句:意谓希望你能多住些日子,以减轻我的忧愁。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幸,希望。淹留,滞留,停留。《楚辞》屈原《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缓,缓解。

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1〕。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2〕。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3〕。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4〕。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5〕。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6〕。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7〕。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8〕。

题解

此诗约元和七年(812)秋作于永州。南涧,即“石涧”,地处永州朝阳岩东南。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有一篇《石涧记》,写的就是那里的景色。此诗虽也写景,但主要是借景抒怀,突出表现去国怀乡之情和孤独彷徨的失路之悲。苏轼称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矣”(《东坡题跋》)。

注释

〔1〕亭午:正午。《文选》卷十一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李善注:“午,日中。”刘良注:“亭,至也。”〔2〕回风:旋风。萧瑟:秋风声。《楚辞》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参差:长短、高低不齐貌。这里形容树木因风吹而摇动不定的样子。〔3〕稍:逐渐。忘疲:是说为风景所吸引而忘记疲劳。〔4〕羁禽:失群无伴的孤鸟。《六臣注文选》卷三十四枚乘《七发》:“龙门之桐……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吕延济注:“羁雌,孤鸟也。”响:呜叫。幽谷:深谷。沦漪:水面上的微波。《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猗。”《经典释文》谓“猗”,本亦作“漪”,同。〔5〕去国:指贬离京城。怀人:指怀念亲友。〔6〕“孤生”二句:意谓孤独寂寞容易触景生情,失意的心情难以欢畅。孤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失路,喻不得志。〔7〕索寞:沮丧,寂寥,无生气貌。鲍照《拟行路难》之九:“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竞何事:究竟为了什么?〔8〕期:会合。这里是领会、理解的意思。

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1〕。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2〕。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黄溪,在永州东部。柳宗元《游黄溪记》:“黄溪距州治七十里。”诗中通过溪路的曲折和哀猿的悲鸣,以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忧伤之怀。

注释

〔1〕曲:曲折。哀猿:哀叫着的猿猴。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诗:“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2〕虚作:空作,徒作。断肠声:指猿的哀鸣声。断肠,形容极度悲伤。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1〕。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2〕。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3〕。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4〕?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5〕。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6〕。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7〕。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诣,往,到。超师,永州的一位僧人。院,指禅院,寺院。禅经,佛教禅宗经卷。中唐时期佛教禅宗十分盛行,不少士大夫和儒生都受到佛教的影响。柳宗元遭贬谪后,心灵受到重创,于是他读禅经,并同禅师密切交往。当时韩愈曾对他的这种行为有所指责,说他“不斥浮图”,但柳宗元认为:“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从佛教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安慰,也是柳宗元的目的之一。这首诗写晨读佛经的情景,表现出对于佛教禅机的领悟与澹然心悦的感受。

注释

〔1〕“汲井”二句:是说汲取井水漱洗牙齿,可以清心;拂去衣服上的灰尘,可以去垢。这两句意思是说内外洁净诚心,才能读经。〔2〕贝叶书:指佛经。按古代印度用贝多树叶写佛经,故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广动植之三·木篇》:“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一日婆)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一日娑)力叉贝多,三者部婆(一日娑)力叉多罗梨(一日多梨贝多)。并书其叶,部阁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贝多婆(一日娑)力叉者,汉言叶树也。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3〕“真源”二句为倒装句,意谓佛教中那些虚妄荒诞的东西为世俗所追逐,而其中义理真谛却无人问津。真源,指佛教之真谛。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乎真源。”了无取,一无所取。了,完全。妄迹,佛谓一切法相皆妄心所生,即所谓妄迹。《大乘义章》第五:“出地持论,谬执不真,名之为妄。”这里指虚妄荒诞的佛教教迹。逐,追逐。〔4〕“遗言”二句:意谓佛祖遗言或可望契合领悟,但是修养本性的功夫,却很难达到精审圆满的境界。遗言,指佛祖的遗言。柳宗元《送琛上人南游序》:“佛之迹,去乎世久矣;其留而存者,佛之言也。言之著者为经,翼而成之者为论,其流而来者,百不能一焉,然而其道则备矣。”冀,希望。冥,冥合,冥会,即暗中契合、领悟的意思。缮性,修养本性。《庄子》有《缮性》篇。熟,圆熟,指达到精审圆满的境界。〔5〕道人:得道之人。这里指超师。《大智度论》卷三十六:“如得道者名为道人,馀出家未得道者亦名为道人。”〔6〕膏沐:妇女洗发的油脂。《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里是形容青松为雾露所滋润的样子。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七评此二句:“日来雾去,青松如沐,即去妄迹而取真源也。故下云澹然有悟。”〔7〕澹然:恬静安然的样子。离言说:谓不待言说而心自领悟。悟悦:因领悟而欢悦。

首春逢耕者

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1〕。

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2〕。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3〕。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4〕。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5〕。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6〕。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7〕。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8〕。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9〕。

题解

此诗作于永州时期。首春,即初春。诗的前半写南国早春的原野,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农人春耕的情景;后半自陈不幸的遭遇以及对于躬耕的向往之情。此诗在风格和情调上比较接近陶渊明的诗,但比陶诗又多了一层郁闷和孤峭。

注释

〔1〕南楚:指永州。永州地处南方,古代属楚国,故称。《史记·货殖列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春候:春季的物候。“馀寒”句:意谓冬日的馀寒未尽,而万物已经开始滋长繁荣。〔2〕土膏:土地的膏泽,肥力。《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韦昭注:“膏,润也。其动,润泽欲行。”释:溶。《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百蛰:各种伏藏在土中过冬的昆虫。营:谋生。这里指开始活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3〕缀景:连成一片的景物。缀,连。穑(sè)人:农夫。耦耕:两人并肩耕作。耦,通“偶”。《沦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4〕幽鸟:隐藏在林木深处的鸟。啭:鸟婉转地呜叫。渚:水中小块陆地。〔5〕诚:确实。素务:平素的事务。羁囚:羁押的囚徒。阻平生:谓愿望一直不能实现。〔6〕“故池”二句:设想家园已经荒芜,先人留下的田亩也草木丛生。故池,家园。遗亩,先人留下的田亩。按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长安)城西有数顷田,树果数百株,多先人手自封植,今已荒秽,恐便斩伐,无复爱惜。”即此二句之意。〔7〕慕隐:羡慕隐居的生活。有系:有所牵系。指现实政治和理想抱负。“图功”句:意谓本来希望要建功立业,但终于遭到失败。遂,终于。〔8〕聊:姑且。款曲:衷情。秦嘉《赠妇诗》之二:“念当远别离,思念叙款曲。”这里有诚恳委曲之意。〔9〕眷然:顾爱留恋貌。耒耜(lěi sì):古代的翻土农具。耜以翻土,耒为其柄。原始时用木,后世改为铁。《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烟云横:既写眼前之景,又暗喻政坛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