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09

第9章 各生理期养生和问答 (2)

盘膝静坐,双手相握,左右手拇指各点触手掌中心,闭目,舌舔上颚,意守“丹田”穴(脐下二指至四指处),徐徐以鼻吸气,缓缓以口呼气。每日清晨及夜晚,各习50分钟或15分钟。

功用:安神,养心,理气,和血。

自古以来,道家之炼丹、制药、食养、食疗等,在防病疗疾,保健养生中起到了救死扶伤,解除痛苦之效用。所研制的食性、药性药物,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验。

药方:

1.白茯苓(去皮)8钱,天门冬(去心)8钱,熟地(炒)8钱,共研末,炼蜜丸(黄豆大),每日服1~2次,每次服5粒。

功用:解疲劳,滋肌肤。

2.益母草(端阳节采之)7棵(全草),晒干,研末,瓦焙(存性),置磁罐。夜眠前,擦面。

功用:祛皱纹,除雀斑。

3.杭白芍2钱,白芷5钱,百合3钱,香附子3钱,糯米1钱,蜂蜜5钱。加水2饭碗,煎成半碗。

每日早、晚各服半汤匙(随白开水冲服)。

效验:养容颜,驱蝴蝶斑。

4.猪心1个 (洗净),五味子2钱,龙眼肉3钱,桑葚4钱,莲子5钱。加水(浸漫过食物),入砂锅,武火煎开,文火煲50分钟。

每日早、晚各饮汤5汤匙。

功用:益神,健脑。

五十、行立坐卧养生法

善养生,则需:

行:挺胸收腹,行如风,养益五脏气机,以锻炼髋、膝、踝关节,防范“人老先老腿”。

立:双腿挺直,立如松,养益下肢筋骨,以锻炼腿部肌肉之坚实。

坐:神态端正,坐如钟,养益肩、胸、腰、臀,以锻炼胸背、腹、腰之坚强和舒缓。

卧:身体舒展,四肢放松,养益肌肤筋骨,以锻炼头、项、胸背、腰腹、四肢的协调性和通经活络,养益形态,以强化身躯,通达脏腑,官窍和肢解。

黎润霖中医师(曾获美国1994年世界首届传统医学优秀论文金杯奖。1996年在澳洲悉尼获世界首届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优秀论文大奖),就非健康问题,同笔者进行了交谈。

医师:“养生学中,对非健康问题怎么看?”

笔者:《千金方》云:“上医医未病。”即,病邪尚未有进一步的发展趋向,仅有邪化的征象。则是尚未成病的非健康表现。

医师:人,在饮食上,如何防止非健康?

笔者:饮食为生命之本源。

人求健康,求福寿,须求饮食之滋养,协和气血,育养生命;

强化脏腑、脉髓、筋骨、肌肤、官窍,毓养年华,康宁福寿。

饮食之道:先食热,求暖脾胃。

次食温,求和血脉。

后食冷,求清六腑。

饮食之法:吃饭,宜吃八九成饱,易消化,不伤食;

脾胃和顺胃口好,胃强脾健年寿高;

吃饭,宜求精而细,易吸收,不积食;

养脾胃,身强力壮患病少,精神饱满延衰老;

日食三餐,有定时,胃肠活动有时序。

注:人体各种脏腑器官,皆有活动之时序,因而“定时”是合乎规律之进食。定量即勿暴饮暴食,合乎自然,合乎时序。

饮食之理:吃饭时,忌烦恼。

千愁万绪能伤身,胃肠消化会失调;

一烦一恼伤胃气,气血郁结消化道;

欲求身体好,吃饭千万莫烦恼。

饮食之戒:

香蕉、白薯,莫同食,食后宜吐泻。

干姜、兔肉,莫同食,食后宜腹泻。

蘑菇、鹌鹑,莫同食,食后患痔疾。

芥菜、兔肉,莫同食,食后患疮疾。

梨子、白酒,莫同食,食后宜头痛。

越瓜、奶酪,莫同食,食后宜胸痛。

柿子、蟹子,莫同食,食后得痢疾。

苋菜、鳖肉,莫同食,食后得瘕疾。

黄瓜、羊肉,莫同食,食后生邪热。

荞麦、猪肉,莫同食,食后生烦热。

蜂蜜、李子,莫同食,食后伤胃肠。

橙子、槟榔,莫同食,食后易恶心。

辣椒、羊肝,莫同食,食后易伤肺。

乌鸡、鲤鱼,莫同食,食后生痈疽。

鸡子、狗肉,莫同食,食后易腹痛。

鲙鱼、黄瓜,莫同食,食后易腹痛。

食物营养,调摄合理,勿强厚味,饮食五味,不可偏嗜。

所以,“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方为善于饮食。

医师:人生七情与非健康有无关系?

笔者:道家养生观念,保持心灵纯正,情绪安定,协调七情(怒、忧、悲、恐、惊、喜、思),利健康,益寿命。

怒,伤肝,肝气不舒,使肝气上逆,出现头昏、头痛、目眩、眼花、胸肋疼痛、眼目干涩、倦怠乏力等。克制发怒,防止非健康之要。

忧,伤心,清心养性而不躁,寡欲养神而不贪,可解忧化虑。七情变化过甚,则会气血失和,经络失调,脏腑失常,津液失润,以致酿成非健康。

悲,伤心,悲甚,可产生气血壅滞,形成精神抑郁,胸闷气闭。化解悲伤,消除忧虑,系防止非健康之要。

恐惧,会乱心神,凡事坦然,遇事平静,有益心思。

惊,人受惊,气必滞,心必悸,神必乱。气血输布则失调,经络传导则失常,脉道贯通则受阻。遇惊求安,心境坦然,精神内守,为防止非健康之益。

喜者为乐,可使阳气阴血,输布畅达,流注旺盛。喜乐过度,所谓“乐极生悲”,会酿成非健康。

思虑过度,会使心血耗损;精神劳倦;会使气机失调,饮食失常,睡眠不良;会使意念恍惚,智力衰退,头昏目眩等。为防止非健康,应少虑,戒燥,令心地安适,则益于身心。

道家主张意念纯正,心神安宁,情志则可愉悦。因而,养生常求“修性”、“寡欲”、“少虑”。

医师:在养生学中,关于养心、养神有何点化?

笔者:“养生之旨,养心为本;偏颇之心,养其正;

邪恶之心,养其善;浮动之心,养其静;

虚伪之心,养其真;贪婪之心,养其公;

奸诈之心,养其良。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保全精力,养神之本;和顺气息,养神之基;

修养性情,养神之源;端正心地,养神之根;

节制七情,养神之道;强健体魄,养神之法。”

医师:养生学中,关于静养和动养有何阐述?

笔者:“养生之方,养静为旨。行住坐卧,舌舔上颚求心静,津液则生;日起夜眠,泰然自若求神静,气血则和;腹饥口渴,饮食有节求身静,脏腑则安。”

养生之法,养动为要。

晨起,东迎朝晖,手掌擦面,摩颈七八回;

夜眠,仰面正卧,手心搓热,摩臂股沟推;

清晨,闭口,叩齿,咽津液;

夜晚,运目,搧鼻,揉耳垂;

饭后益于百步走;怒甚益于捶胸背;

言语过多伤元气;杂事过繁损血脉。

医师:在养生学中,概括人在生活中应明了什么问题?

笔者:气为生命之本,血为生命之源;

身为生命之根,神为生命之泉;

意为生命之旅,言为生命之声;

唾为生命之露,溺为生命之溲;

屎为生命之粪,味为生命之和;

药为生命之救,利为生命之系。

医师:养生之道中,如何做到自爱、自珍、自慎、自戒、自养?

笔者: 爱惜精,不妄耗精神,频耗精液;

珍惜气,不动辄生气,尽耗气力;

慎于行,不放荡行为,行无制约;

戒恶习,不宿娼嫖妓,警惕邪毒;

养身体,不酗酒吸毒,熬夜滥赌;

谙此之道,颐养精气神身者,必受益处。

医师:在非健康中,有哪些饮食问题应注意?

笔者:菜瓜果利身,茶汤水益神;

肉鱼虾补精,麦米豆强生。

辣味除寒凉,苦味泻燥火;

甜味增气力,酸味生唾液;

咸味益筋骨,淡味养性格;

酸甜苦辣咸,五味不可偏;

养生求益寿,善食求味全。

医师:养生学中,有哪些食物之忌?

笔者:李子多食能生痰,同食蜂蜜痼疾犯;

甜瓜多食生阴疮,杏子伤人损内脏;

柿子、蟹子皆性寒,同食腹泻染病患;

黄鱼、荞麦若同食,嘶哑失音说话难;

黄瓜、菜瓜性凉寒,切勿同食保平安。

医师:在养生学中,如何重视饮食?

笔者:饮:缓咽,气和生津;

渴饮,化生津液;多饮,伤津液;

温饮,和气血;热饮化精微。

食:细嚼,和津液,养脏腑;

微饥,精微之需,食之则利;

偏食,失养,损身;

善食瓜、果、蔬菜;

节食油腻炸烤;

养生求淡食,食勿过,乃养生之要。

医师:养生学中,茶饮有何宜忌?

笔者:沏泡茶饮,益津液;

沸茶热饮,和脾阴;

饭后饮茶,利消化;

啜茶品饮,养心神。

饮茶忌冷,防腹痛;

饮茶忌凉,防胃痛;

饮茶忌蟹,防生寒;

饮茶忌药,防生患;

空心茶,防伤阴;

过浓茶,防伤肾;

隔夜茶,防伤身;

睡前茶,防伤神。

注:空心茶即空腹喝茶。饮茶分四季,宜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乌龙、冬饮普洱。

医师:养生学中,饮酒有何宜忌?

笔者:饮酒适宜,和情意。

饮酒适度,通心志。

饮酒适量,振神气。

饮酒适时,益交谊。

饮酒忌生气,饮后伤心气。

饮酒忌发怒,饮后伤肝气。

饮酒忌房事,饮后伤肾气。

饮酒戒大醉,醉散神志。

饮酒戒频急,急伤肺气。

饮酒戒空腹,损伤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