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07

第7章 小儿病与风暑邪 (2)

口疮:多见于口唇内壁、舌尖、唇边、腮颊内壁、口角等处,产生溃疡。溃疡面,多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并产生灼刺性疼痛。

验方1:

鸡蛋皮,研细末,调麻油,涂擦患处。每日擦2~3次。

验方2:

柿霜、明矾各等份,共研细末,调麻油,涂擦患处。每日擦2~3次。

验方3:

人指甲(以母亲指甲为良)、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调麻油,涂擦患处。每日擦2~3次。

验方4:

银耳5钱,冰糖(适量),煎浓汤,大米饭清汤(小米粥汤为佳)共调和,饮之。每日饮2~5次,每次饮3~5汤匙。

验方5:

葫芦(壶芦、瓠瓤、瓠瓜、蒲芦)1个。连皮切成块,煮汤,微火50分钟左右,加冰糖(适量),每日饮2~3次,每次饮3~5汤匙。

按:小儿患口疮,不宜食油煎的食物,也不宜食辛辣食物,以防止燥热内生及刺激患处。

小儿肠胃器官纤弱,消化器官功能力薄。所以,饮食无节,饭食过饱,常可造成积食;过食油腻,夜食年糕,惯食炸煎食物,常可造成消化不良;啼哭后,即时饮食,常可造成肠胃功能失调,上述种种多会酿成伤食。

小儿伤食,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反胃、呃逆、腹泻、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夜卧不宁等。

食养伤食方:

麦芽1钱(每岁1钱),谷芽1钱(每岁1钱),山楂1钱(每岁1钱),冰糖适量,煎汤饮。每日服1次,每次服1~3汤匙。

功用:三味食物相配,有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

食疗伤食方:

淮山药3钱,神曲3钱,焦楂(炙山楂)3钱,橘皮3钱,鸡内金3钱,水煎服。每日服2次,每次服3~5汤匙。

功用:有健脾胃、助清化、消食积的功用。

1985年9月,保加利亚外交部高级官员之子卡尔,患咳嗽达半年余,夜间咳甚难以安睡,经服多种西药,皆无明显效果,医院医生未确诊。

小儿肺脏娇嫩,易感风寒,脏腑器官生机不强健,难御病邪。咳嗽,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可引起咳嗽,内伤脏腑,可导致咳嗽,故,外感内伤,皆可酿成咳嗽。

小儿推拿:

风寒咳嗽:运五经(母、示、中、无名、小指之指腹)、补脾土(拇指尖至指本节末部位之桡侧是穴)、补肺金(无名指指腹部位)、推三关(手臂桡侧,自腕桡部位至肘桡部位是穴)。诸穴,各推56次为宜。

风热咳嗽:

逆运八卦(手掌之外缘一周)、清肺金、清天河水(手臂之手掌面,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是穴)、退六腑(手臂之尺侧,自腕横纹至肘部鹰嘴处是穴)。诸穴,各推64次为宜。

燥火咳嗽:

分阴阳(手腕桡侧及尺侧之联机横纹是穴),清肝木(示指指腹是穴),清肺金,揉精宁(无名指、小指本节与掌骨接运处上1寸处是穴),清天河水。诸穴,各推64次为宜。

痰湿咳嗽:

清脾土,退六腑,清肺金,运八卦。诸穴,各推49次为宜。

推拿方:运五经,清肺金,分阴阳,清脾土,运八卦。

每日早、中、晚各推一次。推拿五日后,小儿咳止,睡眠良好。

1994年4月,同美籍韩人JIMMY RIM先生、韩国宇堂道长赴柬埔寨考察,在返住处的途中,发现一位妇女怀抱婴儿,身边有五个孩子簇拥着要吃东西。JIMMY RIM看到此情此景,毫不犹豫地走向妇女 ,将未吃的面包,全都分给了孩子们。事虽小,情意重。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方是历史的真正使命。

“君子怀德”,方会有善行;“君子喻于义”,方能行人道。俗语云:“无所求而为之,乃是真善;无利己而利人,才是真善。”

五名儿童,肚腹皆显有膨胀。膨胀,多系脾胃运化失常;肝气不顺,胸闷,胸痛,消化不良,身体不舒适;肾脉纳气失和,排泄不畅等,皆可酿成膨胀。膨胀有水膨、气膨和腹胀几种,水膨表现为敲击有响声;气膨为清脆声;腹胀为胃脘部膨胀。

膨胀方:

1斤左右的鲤鱼1条,赤小豆约2两。

服法:将鲤鱼剖腹,去内脏,洗净,赤小豆(事先浸泡一夜或半天)装入鱼腹,用线缝和,入砂锅或瓦罐内,鱼腹缝口向上,加水,微微浸过鱼腹,武火煮开,文火煮50分钟。

每日早、中、晚各饮一杯汤,食鱼和豆。

忌:盐、酱油。

水膨方:

柚子皮1个,晒干,焙成灰研末。每日早、晚各服1~2钱,白开水冲服。

气臌方:

鸡内金1个,砂仁3钱,沉香3钱,香橼5钱,共研细末。每日服1次,每次服1.5钱。姜汤为引,白开水冲服。

腹胀如鼓针灸方:

取章门穴、石门穴、梁门穴、漏谷穴、脾俞针刺。(插入章门穴、石门穴、梁门穴、漏谷穴、脾俞穴图)

每日1次,一次5穴。

手法:捻转、提插,补3泻5,留针15分钟。

忌:针刺后两小时内,勿冷饮冰食。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叙述情怀的工具。唇舌嘴口,是呼气传声的器官。如,口有异味,气息浊臭,则会令人嫌恶。故,患有口臭者,宜求无碍于社交。口臭多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口腔卫生不重视、肝火太旺等导致。

口臭方:

1.灯心草5钱,白芷4钱,香薷3钱。加水浸过药物高出4~5横指,含漱,每日2~3次。

2.麝香5分,枯矾2钱,研末,擦牙。

3.连翘4钱,益智仁3钱,香附3钱,白豆蔻3钱,桂心2钱,共研末,炼蜜丸,每日服2次,每次3粒(每粒如花生米大)。

4.黄芩4钱,黄连、升麻各3钱,地骨皮2钱,马兜铃2钱,共研末,炼蜜丸,如黄豆大,每日饭后食5丸,日服2~3次。

5.槟榔4钱,丁香3钱,陵香2钱,藿香叶2钱,共研末,炼蜜丸,如黄豆大,每日噙2次,每次1~2分钟,每次噙2丸。

6.鸡矢藤5钱,隔山消5钱,草豆蔻5钱。煎汤。加水三小饭碗,煎成两小饭碗,装瓶置冰箱待用。每日清晨、中午、晚间各漱口1~2次。

功用:消除口臭。

中华养生学认为:“医食同源。”食者,活人之本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可见,食养与食治,在中华民族之文化历史中,源远流长。

夏季,民俗中,有烹新茶品啜以避暑邪;也有吃立夏鸡蛋、夏至面条、苋菜葫芦汤等,以防疰夏、中暑。

暑邪呕吐:

人参5钱,鲜姜5钱,陈皮3钱,姜根3钱,猪肚3两。煲汤饮。

每日午、晚各饮1次,每次饮5~7汤匙。加水7饭碗,煲成3碗半(微火煲之)。

暑邪泄泻:

乌梅7个,大蒜15瓣,猪肚1个。

服法:猪肚洗净,将乌梅、大蒜装入肚内,丝线缝合,入砂锅蒸之。待大蒜糜烂为度。每日食肚、蒜2次,每次适量。

暑邪下痢:

1. 鲜姜3钱,红茶3钱。

服法:姜切薄片,共茶入砂锅煮沸,约1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饮1次,每次饮3~5汤匙。加水5饭碗,煎成3碗半。

2. 紫色苋菜1斤,粳米半斤,大蒜14瓣。

服法:苋菜洗净,待粳米煮至九成熟时,入苋菜煮至粥熟。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8汤匙(此方适于妇女患痢)。

3. 金银花3钱,甘草2钱,紫皮蒜8瓣。

服法:加水5饭碗,武火煎开,文火煎15分钟。取汤,去渣,加鲜姜3片,红糖(土糖)适量,煎10分钟。每日早、中、晚各饮1次,每次饮5汤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