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40

第40章 八卦与节令 (1)

风水学,所研究的方位气势,不外乎是从客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所产生的作用;从主观上,对人的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因而,自然环境中的四季规律,哲学领域中的八卦玄机,皆有着可探讨研究的意义。

春季

孟春,泰卦( )乾下坤上。意义是“天地交泰而万物通也”(意即,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化育,通泰而安),春,正月,阴阳交泰,天地资始,万物化生。位居东方者,宜夜卧早起,春发其身,养益生气。有益于肝脏养生和强化机体。

仲春,大壮卦( )乾下震上。意义是“大壮者也,刚以动”(意即,阳气大而壮,刚而震动,崛起强大),“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春二月,“和其志,平其心,安静神气,以法生成”(意即,平心静气,和悦志趣,合乎规律地成其事)。有益于胆脏保健和开拓事业,创建财富。

季春,夬卦( )乾下兑上。意义是“一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意即,决断,果决,蕴含柔和健强而和悦)。春,三月,“万物发陈,阳炽阴伏”(意即,万物生发,阳气炽盛,阴气潜伏)。宜卧起俱早。是月,宜清静为上,有益于养生和改善身体机能。

夏季

孟夏,乾卦( )乾上乾下。意义是“大哉乾元,万物滋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意即,浩大的元始天气,万物依仗它产生,它主宰大自然,行云降雨,使万类事物变化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天的运行强健,君子发奋图强而不终息)。夏四月,“天地始交,万物并始”(意即,天地之气的交流,是万物生长),位居南方者,宜夜卧早起、忌怒、泄大汗。《礼记·月令》云:“孟夏之月,日在毕。”《楚辞》曰:“望孟夏之短夜兮。”(意即,四月之夜是日长夜短)。孟夏草木长,万物茂盛。有益于生活起居,协调脾胃功能,改善精神和身体的生理机能。

仲夏,垢卦( )巽下乾上。意义是“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垢之时义大矣哉”。(意即,天地相合,万物生长茂盛,强者,相遇守正的柔者,人间正道可大行于天下。遇合之时机意义,多麽弘大啊)“垢,遇也,柔遇刚也”。夏,五月,“万物以成,天地生化”(意即,万物之形成,乃天地之气所化生)。是月,忌远行、涉水。宜安身心。忌西北风邪。有益于生活保健,注意身体的护养,防止胃肠道疾患。

季夏,遁卦( )艮下乾上。意义是“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意即,凡事,先退避,后可亨通。阳刚者与阴柔者相应合,此乃顺应时势而进退之道。有小利,而守政道,阴气浸润而生长,退避而顺应时势,这是具有重大意义)夏,六月,“主养四时,万物生荣”。宜避湿气。忌远行水陆。是月,不宜动土。审时度势,防范风水之忌讳,改善饮食,防范腹泻病症。

秋季

孟秋,否卦( )坤下乾上。意义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否,意闭塞;匪,意非。意即,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君子坚持正义。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乃是天地阴阳之气,不能交接而使万物不得畅通。上下不能交接,天下则不能成为邦国。外阳内阴,外刚内柔,外君子内小人,就会形成小人之道长,君子之道衰)秋,七月,“天气之气,以急正气,早起早卧,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位居西方者,宜开阔胸襟,开创局面,防止闭塞(否卦,象征闭塞)。防范小人,重视客观现实,谨慎做事,重视身体保健,预防秋痢。

仲秋,观卦( )坤下巽上。意义是,“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巽,意逊意即,登高瞻视,可开阔视野,要温顺谦逊,持以中正的观点去观察洞悉万物)。秋,八月,“大利平肃,安宁志性,收敛神气”(意即,利于安静,情志安宁,神气收敛,是养益之道)。是月,宜回避外来之是非。忌远行。起居有序,防避风邪。有益于处世冷静善悟,防范是非,重视养益生命,防避秋寒,养和肺气。

季秋,剥卦( )坤下艮上。意义是,“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剥,剥落。柔能克刚。不利于前往,因小人气势在增长)“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意即,高山依附于地,象征剥落。上者厚于下,益于安稳宅舍)。秋,九月,“草木凋落,众物伏蜇,风暴为阴,无犯阴风,节约生冷,预防痢疾”(意即,草木凋谢、零落,万物伏地藏蜇,烈风呼啸,宜避风暴)。是月,忌远行,宜沐浴净念,必得吉事。有益于风水知识,防护身体生理功能。

冬季

孟冬,坤卦( )坤下坤上。意义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攸,意所。贞,正道。意即,坤地,元始、亨通。利于像雌马一样柔顺地持以正道。君子所往,急争前行,会迷入歧途,随人前往,会有利。向西南方向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方向行,会失去朋友,所以,应安于坚持正道,方会得利)冬,十月,谓之闭藏,水冻地坼。“宜早卧晚起,必候天晓,使至温畅,无泄大汗,犯冰冻,温养神气”。冬者,水也。位居西北方者,宜坚持守正,勿争先,自然有利。有益于风水学的应用,养生学的实用。

仲冬,復卦( )震下坤上。意义是,“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后其道,七日来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意即,回復,亨通,阳刚反回。阳气动,而顺应规律运行,所以来回无患,结伙伴来往无有错处。反转是有规律,七日来往,此乃自然规律。利于前往,是阳刚之气增长,回复,它可能是天地的主宰之心)冬,十一月,“寒气方盛,勿伤于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是月,宜净念养神。不宜远行。宜慎防东南邪风。待人处事,谨慎小心,适应风水的益忌,强化养生保健的方法。

季冬,临卦( )兑上坤下。意义是,“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临,上临下之意。元亨,始有的亨通。利贞,利于坚守正道)“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浸,逐渐之意。说,悦之意。意即,上临下,阳刚之气逐渐增长,万物愉悦而顺应,刚健者居中而上下相应)。冬,十二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勿犯大雪”。是月,忌远行水陆。慎邪风,勿损筋骨。有益于重视客观实际,慎行事,防失误,加强防护身体。防避受寒,注意保暖,以利养生。

注:九九歌,基于广大民众,在年岁月时的生活实践中,感受到冬季气候的变化,体验气候与农事的相应,编纂出的时令,生动地反映出气候对民众与生活的影响。由此可见,诗作或谚语,民谣或顺口溜,无不是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

冬至(即交九,数九)的歌诀:

冬至开始的八十一天,每经过九天,气候产生的变化。民间习俗就编出了形象而生动的九九歌谣。

北方流行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南方流行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背起背篓;

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沿路走;

五九六九,挑泥挖沟;

七九六十三,家家把地检;

八九七十二,修车装板儿;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民间歌谣: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节气饮食宜忌:

正月:肺脏气微,宜补肺(金),养胃(土),助肾(水),土生金,金生水。饮食中,宜减咸(养肾),增辛(补肺),减酸(抑肝水,防克胃土)。勿食生葱、狸肉。

二月:肾脏气微,宜补肾(水),助肝(木)。饮食中,勿食黄花菜,陈醋,小蒜,兔肉。初九日,忌食鱼。

三月,心脏气壮,肝脏气旺,宜减甘(抑脾土),增辛(补肺),以补益精气。勿食鸡蛋、黄花菜、陈醋。

四月:肝脏气衰,心脏气盛,宜增酸(补肝),减苦(抑心),补肾(水)助肝(木),以水生木。调胃脏(土),防木克土。勿食生薤白,鳝鱼,雉(野鸡)肉(令人生痈疽)。

五月:肝脏气衰,心脏气旺,益肝(木),补肾(水),固密精气。勿食薤韭。勿食马肉。慎避北风,勿坐湿地。

六月,肝脏气微,脾脏壮盛,宜减苦(抑心),增咸(抑火之生土,增水之养木)。宜补肝,益肾,壮筋骨(肝主筋,肾主骨)。勿食冬葵(又名冬苋菜),防患水癖。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气盛,宜增咸(补肾),减辛(抑肺)(肾水生肝木,抑肺金克肝木),助气补筋,以养脾胃。勿食猪肉,宜食素。

八月:心脏气微,肺脏气盛,宜助筋(肝木主筋,木生火,心主血,补血以养心)。勿食小蒜,防伤神气,勿食猪肚,勿食鸡肉,宜食素。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已盛,宜避邪风,宜减苦(抑心火),增咸(补肾水),补肝益肾,助脾养胃。勿食莼菜,勿食姜、蒜,勿食狗肉。

十月:肺气弱,肾气盛,宜减苦(抑心火、火克金),以养肾(金弱不足以生水)。勿伤筋骨,勿伤皮肤(肾主骨,肺主皮毛)。勿食生椒,勿食薤白,勿食猪肉。

十一月:肾脏气旺,心、肺气衰,宜增苦(补心),减咸(抑肾),防水克火。补肺、胃(土生金)。勿食螺、蚌、蟹、鳖。

十二月:脾土盛,水气弱,土克水,宜减甘(抑土),补心,助肺(金生水)调养肾脏,勿泄津液、汗液,勿食薤白,勿食鳖,防生痼疾。

立春:吃春饼,是民间传统的习俗,《四时宝鉴》载:立春日食萝菔、生菜(萝卜、莴苣、苣苦苣),切细丝,用春饼卷食。吃薄饼,《北平风俗类证·岁时》载:“立春日,备酱熏及炉烧盐腌肉,炒菠菜、韭菜、豆芽菜、粉丝、鸡蛋等,以面粉烙薄饼卷食。”吃春卷,江南地区,盛行用白面和成湿面,在小平底锅上,用微火烙成薄皮春卷,包上白菜、荠菜、肉丝、虾仁、豆沙,在油锅中,炸制成春卷。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春分:民间有祭祀习俗,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后,食牲炸(动物肉),《周礼》云:“春行羔豚,膳膏香。”(羔羊,豚猪,膏香牛脂)春祭,食之祭品。

立夏:民间有立夏日,吃补食之民俗。吃立夏蛋、螺狮、五虎粥(红枣、黑枣、桂圆、荔枝、核桃),烹七家茶、麦蚕(麦磨粉制成饼,加糖,似蚕状,吃后,不疰夏)。

夏至: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补肾,黑豆补肾虚,宜煮汤饮。核桃补肾固精,宜嚼食、熟食。栗子,补肾亏,壮腰膝。《帝京岁时纪勝》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谚云:冬至混沌夏至面。南方,农家多做面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菜、豆腐、腊肉等,祭祖或送亲友。尚有:俗谓吃苋菜不会发疹,吃葫芦大腿有力,吃腊肉不会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