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朱鹤亭道家自我养生法
6120900000015

第15章 爱与情 (2)

自古以来,爱、情、性,乃是男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男女生活中,产生喜剧、酿成悲剧的重要因素。爱与性,一般地说,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情通常是相互的。由于爱与性的主动性、被动性,因而,爱的幸福与悲伤,性的欢畅与痛苦,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能够流传古今,值得讴歌的男女典故,大都是心心相印、两情相依的男女情史。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朋友朗棱阿伯爵的妹妹苔莱兹,拜师贝多芬学习钢琴。

1806年,苔莱兹与贝多芬订了婚约。1807年,贝多芬创作了“热情奏鸣曲”献给了苔莱兹。但,地位、门庭的淫威,迫使苔莱兹撕毁了婚约。然而,忠诚的爱情令苔莱兹深爱着贝多芬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而贝多芬在孤独的晚年时常拥抱着苔莱兹的肖像痛苦。可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人,是高级动物,因而,人的情感,也就微妙之极。在男女之间,情可成为爱情、钟情、痴情,以及变为艳情、色情等。

在传统文化中,表现、展示男女之间的深情厚意,多以诗、词、赋、曲等,含义深邃的文体叙述之。如:

唐·卢照邻诗句:“原作鸳鸯不羡仙。”

汉·卓文君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唐·孟郊诗句:“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断。”

唐·关盼盼诗句:“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唐·白居易诗句:“在天愿为连理枝,在地愿为比翼鸟。”

宋·晏殊词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柳永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李之仪词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严仁词句:“尽日相思罗带缓,明日归来君试看。”

宋·李清照词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张思维曲句:“婚姻男女本由天,千里姻缘着线牵。”

诗经·赋:“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即觏止,我心则说(说音悦)。意即:没见到君子,则忧郁寡欢,遇见君子,内心则无比愉悦。”

男女初次见面,一方对对方产生了好感,甚至动情;男女双方见面后,彼此产生了爱的欲望,这两种情况理性地说,都不能说成是产生了真情实爱。因为“一见钟情”,常是外在的一种感觉。这是羡慕、魅力、迷惑、崇拜等,所产生的一种偶像感的“钟情”。

真正地爱上一个人,忠诚地有情一个人,需要经历了解、知音、知己、默契到理解,进而产生心神相交,这乃是内在的一种钟情(钟爱,是一种极爱;钟情,是一种专注的爱情)。

一见钟情,乃是在主观意识支配下产生的喜爱和情意。一见钟情的结局是什么?尚需在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客观实践中,考验和证实。

因为“一见钟情”亦是一种性感上的自我冲动,主观意识上的自我陶醉。欲使“一见钟情”持久地延续下去,需要在客观上用理智求得在观念、理念、信念中产生相同或雷同;在谋事、行事上,产生一定的相辅相成或一定的支持。否则,“一见钟情”的发展亦难持久。

男女相亲相爱、亲密无间,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建立在持久的信任和尊重之上的,这是客观实际的内容。“一见钟情”能否维持到“心心相印”或“白头偕老”,就看造化了。

晋代著名养生学家葛洪云:“凡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指性生活)之术,亦无益也。”仅二十字,一论一证,言明了男女性生活之重要。启示了房中术之奥义。“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说明了男女阴阳之和,乃养生益体,延年增寿之道。男女阴阳失和,有损于身,有伤于生。

男女性生活,是维系两性情爱之纽带和谐家庭幸福的要素。爱情的花圃里,有春光的明媚,秋风的肃煞,夏日的普照,严冬的冰寒。爱情的园地里,有雨露的滋润,园丁的耕耘、千红万紫的景色,方会映现在生活之中。

《素女经》云:“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火炽盛,阴阳失和,久之,则成色伤。

男阳女阴之性事和谐有益于身心之健康、女阴男阳性事不和,旷夫怨女,多会引致心理不平衡,诱发情意失常,酿成抑郁、忧患之心态等。

故,正常、健康之性生活,乃是活跃家庭生活、激发青春气息、振奋健康精神、产生爱情动力的有良方益法。

文化复兴,首先是精神境界的复兴,其次是物质领域的复兴。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构成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

男女之间的结缘至情爱;夫妻之间的相亲至相爱,先精神后物质,则会升华之间的情爱;如果,先物质后精神,爱与情的发展,是可能“白头偕老”还是走向离异,这就看造化了。

古代文化,讲究诗、歌、赋、词、曲,因文化表现言辞之优美、音韵之协和、意境之微妙、情怀之感人,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使人神往。这般精神文明,在男女间之缘、情、爱中,产生着精神境界的陶冶和感染,也必将升华思想感情上的境界。

唐·白居易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男女的坚贞爱情,矢志不移,令人感慨万千。

男女相爱而生情,相亲而起性,这是人类生活中的自然规律。爱情可陶冶人的心灵,性事可协和人的心田。所以,情与性,会焕发人的青春、丰富人的生活、温馨人的家庭。

爱情是一个甜美的果实,不成熟的果实,总会有些苦涩。性事是一件甜蜜的事儿,不美满的性事,终会产生恶果。

男女,由恋爱到结婚,从建立家庭到相依为命,这是人生中充满了喜、怒、哀、乐、爱、恶、欲的生命历程。明悟人生真谛,善于建设生活、达于人情世理者,会把爱情的花朵栽培、浇灌得灿烂夺目。

反之,爱情之花就会凋谢、枯萎。家庭幸福,就会破裂、毁灭。男女,由亲热到交媾、从生男育女到传宗接代,这是人生中饱含着惬意、快慰、满足、幸福的生活岁月。男女性生活,是一曲优美、幽雅、动人心弦的乐章。善行其道,善为其事者,多求性之和谐,乐而有节。多戒性之乱淫无忌,暴虐妄为。

溯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之记载,黄帝的侍女素女、玄女,相传皆为房中家。所谓“玄、素之道”,尽述男女交接之道,房事之法。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不和谐。男女相感相应,二心相合,精气相融,则是男女性事之要。

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赋、词、曲,其言辞之优美、其音韵之协和、其意境之微妙、其情怀之感人,不仅耐人寻味,而且使人神往。

明·沈懋学词:“小帐挂轻纱,玉肌肤无点瑕,香馥馥可夸,露津津无煞,耳边厢细语低低骂,小冤家,颠狂忒凭,揉碎鬓边花。”床底之欢,缠绵情意,发人憧憬情爱。

男女的合欢情态,漆胶恩爱,诱人情沸爱腾。诗情之陶冶,尽意之感染,心境之愉悦,絪蕴其中。

男女相爱,基于人生观、信念、情趣、喜好之不同,所以,人所向往与追求的也就必然不同。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迁,客观与主观方面所产生的种种因素,将会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不同的问题。故,爱之移、情之变,往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然或偶然形成的现实。

明智的人,当爱情生活发生巨变时,多会豁达处之。极力排除感情上的痛苦,努力将精神集中和寄托于事业上,自我宽慰。相爱可生情,情变则爱不生。情已变,何必痴恋;爱已失,何苦单恋。缘分已尽,情已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男女间情变爱逝固然痛苦,为了情爱之变,伤感、自戕。失去理智。痴爱不爱自己的人,既是自贱,亦不自珍、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