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注工作
6119100000018

第18章 行动,立即行动 (1)

克服拖延,日事日清。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付诸行动。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能滋润我、使我成功。”所有职业人士,在拖延不前时,可以去大声朗读一下这段话。

拖延是工作的大敌,它有很多外在的伪装——懒惰、漠不关心、健忘、得过且过——但这种伪装的后面通常有一种情绪:畏惧工作。畏惧导致拖延,而拖延则会导致更深的畏惧情绪。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拖延者常常被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所吓倒,他们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结果就会在有意无意中使工作一拖再拖。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造成大量原油泄漏,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由于事发突然而一时拿不出面向外界的合理解释,就将此事一拖再拖,最后引起众怒,以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由于没能及时处理此事,给埃克森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而且公司形象也在此次危机中严重受损。

在面对问题时,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并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

对于个人来讲,拖延同样会导致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平庸,在那些平庸的、缺乏竞争力的员工身上,拖延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它们表现在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有效工作之中;反复修改完善计划,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导致本该立即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滞后;尽管下定决心要去立即行动,但却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致使问题一拖再拖;情绪低迷,对任何工作都打不起兴趣,得过且过……拖延对员工的最大危害,其实并不仅仅在所拖之事上,而且它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进取心,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养成了拖延恶习的员工,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在职场中变得毫无竞争力,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出局。

在工作中,拖延是一种最不能得到原谅的行为。恩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先生对此评论说:“拖延时间常常是少数员工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在拖延时间,我们的工作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完成。通过暂时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知道,因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就是公司裁员的必然对象。”

杰克是一家公司的一名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奔跑的鸭子”。因为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跑来跑去,即使是那些职位比杰克还低的人,都可以指使杰克去办事。

后来杰克被调入了公司销售部。有一年,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为了使公司降低年度销售指标,他甚至有意将与之相关的工作计划一拖再拖。

整个销售部,只有杰克一个人没有拖延,他一直都在努力工作,并为自己安排了详细的销售计划,并坚决做到“日事日清”、“绝不将当日的工作拖到第二天”,就这样在他连续的拼命工作下,在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杰克就已经全部完成了自己的全部销售任务。但是部门的其他人由于在经理的影响下,将任务一拖再拖,最后只完成了年度任务的50%。

面对这种局面,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而杰克则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

“跑得慢并不要紧,关键是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哪怕是先让自己慢慢跑起来,也比停滞不前要强一百倍,因为这样你总有一天能够飞起来。”这是“奔跑的鸭子”杰克传授给他的新下属的一句座右铭。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对这种恶习习以为常,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侵蚀。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

职场就是战场,工作如同战斗。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打造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摒弃拖延的恶习,养成“日事日清”的良好习惯。如果你想打破平淡无奇的工作状态,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那么就从今天起开始拒绝一切拖延的习惯。

把握当下,立即行动。

相对于那些惯于拖延的平庸员工,那些在职场中具备一流竞争力的员工是这样一些人:对待工作从不拖拉,而是立即执行,有“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他们喜欢说“今天”,而非“明天”、“下周”或者“将来”等词语。

富兰克林曾说过:“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在那些优秀员工眼里,“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职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平庸员工经常敷衍工作的借口,这些词语早晚就是这些人被解雇的刽子手。

平庸的员工之所以经常无法将工作做得更出色,就是因为需要他们“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他们却习惯于“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了拖延的恶习。

我们都知道“闹钟法则”,假如你为了能够按时上班,把闹钟定在早晨6点。然而,当闹钟响时,你睡意仍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而久之,你肯定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同时,你又会为上班迟到而寻找借口。这些都是导致一个人没能立即去行动、没有做好事的因素,所以,我们在面对工作时,一定要放弃这些不良的习惯,一定要学会把握当下,立即采取行动。

在深圳某家公司的一次全体员工会议上,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老板突然命令全体员工站起来,员工对此都感觉莫名其妙。而当他们在老板的指示下,向自己的座椅下面看去时,结果员工们都发现了一张钞票,小的一元,大的一百元。这是怎么回事?员工们交头接耳,议论不止。

这时老板制止了员工的讨论,并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你们看,如果坐着不动,就永远赚不到钱。”

老板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其实他是想让员工们明白,一个人要获得财富、获得成功,不能一味地空想空等,而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当你坐着犹豫不决的时候,真正的优秀者便已经果断地站起来“捡起了自己座椅下的纸币”,然后会转身再拾起属于你的那一份。

在工作中,你的理想可能是干出一番事业,登上更高的位子,但是当你只有理想而不行动,只会消磨你的意志,最终你也将会一事无成。

因此,无论做什么工作,只停留在嘴上显然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若不想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那么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行走,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一个出色的员工就得应该有立即行动的习惯,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

沃尔特·B皮特金有一次前往好莱坞,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但在很多人眼里,它显然值得考虑,而且也可以从容考虑,然后经过细致周到的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都还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却突然拿起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的投资者拍电报,以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花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1 000万美元的电影投资项目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皮特金在这一建议面前,反复论证,拖延行动,那么这项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中“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却没有如此去做,他立刻付诸行动了,结果收获了成功。

很多人羡慕皮特金办事如此雷厉风行,然而事实是,他之所以办事高效,就是因为他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等待“万事俱备”也是很多人不去立即采取行动的一个借口,但你应该知道“万事俱备”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么就“努力从当下开始”,不要想着以后再弥补。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完成自己的工作,深受领导的喜欢,那么,就得把握当下,立即去行动,去完成今天的事情,这也是员工具备竞争力的一个外在表现。

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

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曾说过一句话:“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马利欧企业的创始人马利欧,多年来每天都坚持工作18个小时。他说:“每周只工作40个小时的人,不会太有出息。”他的工作哲学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竞争力不落人后,星期六与星期日拿来超越他人”。

比别人多做一点,可以说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撒手锏,也永远是职业人士驰骋于职场的一个竞争法宝。在工作中,如果你能抱着“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你便可以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同事甚至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你进而也会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的记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板上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这是一位成功推销员的经验,因此,如果作为推销员,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比别人多做一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事业成功者的制胜秘诀。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定律——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的是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是指只要在工作中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努力,往往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还指出:“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亨利·瑞蒙德开始只是在美国《论坛报》做普通的责任编辑,那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坚持比别人多做一些。当时在《论坛报》的办公室,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亨利·瑞蒙德还在坚持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亨利·瑞蒙德成为了著名的《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W齐兹,12岁时便开始在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每天都比同事做更多的工作。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坚持每天多做一点,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事实正是这样,对于那些事业成功者来说,在工作中,他们不仅善于立即行动,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还将工作当做自己成长的“养料”,不以之为负担,反而会去主动争取更多的工作,坚持每天都比别人多做一点。但是持久的“点点滴滴”就会逐渐酿成质变,并会将那些职场中的优秀者与平庸者彻底区分开来,他们之间的成就差别甚至会是天壤之别。

每天多做一点点是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但是,很多人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付出的那一点点努力、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毅力、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立即去行动的精神。

比别人多做一点会使你最大程度的展现你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潜能,让自身不断升值,成为一个职场中真正的具备竞争力的一流人才。12带着激情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