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骄傲的季节
6104500000007

第7章 心歌(选)

文/付狄鹭

把爱系成蝴蝶结

初次见到她,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确切地说,一个星期的课上完了,我才记住她的名字小雅,一个头发蓬乱、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她把头深埋在课桌下,一动不动,似乎时刻准备接受什么惩罚。念到她的名字,她把头稍微动一下,表示她听到了。“小雅,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我重复了一遍。她的脑袋从课桌上慢慢升起,抬起脸扫了我一眼,又迅速垂下头。

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她从来一言不发,她那么安静,如花的年龄,却静得让人心寒。这个十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和懦弱呢?我试图靠近她,可是她冷冰冰的,似乎被厚厚的冰霜包裹着,我走得越近,越感到寒气逼人。发现她偶尔不吃午饭,同学们都去食堂排队了,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趴在课桌上写字,我买来饭菜,悄悄端到她桌前。她看看我,嘴角往上扬一扬,算是笑了。“谢谢您!”她说话的声音几乎只能让自己听到。她握着勺子的手慌乱地活动,像是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好不容易才把饭吃完。

很多次的努力失败后,我开始气馁,不再在课堂上频繁地提她的名字,不再有意地靠近她。

一个晴朗的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安静地睡午觉,我悄悄闪进教室,想看看有没有孩子在捣蛋。刚进门,发现她的头绳散落了,掉在地上。本来乱蓬蓬的头发没了束缚,更加肆无忌惮,一缕缕头发从额角泻下来,挂在她脸上,随着她的鼻息,一摆一摆的。我停下来,把夹在腋下的书放到她桌上,从地上拾起淡黄的头绳,手边没有梳子,我张开手指,好不容易理顺她的头发,因为自己一向留短发,我不擅长系头绳。小时候玩过系蝴蝶结,花了几秒钟,一个简单的蝴蝶结就系好了。脑海里浮现出她的冷漠,担心她心里滋生排斥,我拿起书本,静静地走开。

出教室门时,我望了她一眼,她的两颊挂着泪水,我着实愣住了。我想上去拭拭她的泪,握握她的手,也许会让她难受,还是不去吧,我悄悄溜出了教室。

她的作业按时交上来了,纸上有淡淡的湿迹。想到她两颊的泪水,我忍不住拿出笔,附了一张纸条在她的作业本里:“孩子,老师喜欢你,真的!”其实想写更多,但都被自己按捺住了。她是个多么敏感的孩子,写多了,她也许会反感。

再次收到作业本时,不见她的回复,这事就这样被我淡忘了。有一天,她低着头走进办公室,递给我一支笔,却什么也不说,转身离开。我拿起笔仔细瞧瞧,是我丢失的钢笔,再细细回想,好像是系头绳时,落在她课桌上的。笔的顶端有个透明的小装饰,细一瞧,里面夹了什么东西。打开一看,是她的纸条:“老师,再帮我系个蝴蝶结好吗?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

心头暗喜,课外活动时,她和同学们一样,在操场上玩“划船”。我没有径直走向她,在和孩子们玩“划船”比赛的途中碰到她,我拍拍她的肩膀,说,你的头绳散了。很自然地,我给她系了个新的蝴蝶结。她没有说谢谢,点点头,离开了,她的嘴角上扬着,脸红红的,看得出来,她心里是欢喜的。

接下来的日子,每看到她的蝴蝶结散落,我就默不作声地帮她系好。每多系一次,我就会加紧一点,以免太容易散落,可说来也奇怪,她的蝴蝶结越来越频繁地散落。

那天早上,当我得知二十多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便咬牙切齿地站在讲台前,脸上毫不客气地写满怒火。就在这时,我突然瞅见她,她悄悄把手伸到耳畔,慢慢往上,摸到蝴蝶结时,使劲儿一拉,蝴蝶结散落了。但她马上留意到我,害怕地低下头去。

不知怎的,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内心的怒火。我说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很忙,接下来的半小时,老师交给你们做作业。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沙沙的写字声。我走到她跟前,照例为她系了个漂亮的蝴蝶结。她抬头看看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似乎在恳求一种原谅。我也笑笑,内心有一种感激和感动,不知道如何传递给她。这个安静而可爱的小精灵,我终于知道,她的蝴蝶结为什么老容易散落,也知道她的心有多么美丽和善良。

后来,小雅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为我系的蝴蝶结,是爱的蝴蝶结。”我看了,感觉很温暖。

许多孩子的心里,有或大或小的伤痛,有他们认为不可告人的秘密。小雅的成长也许并不顺利,如果我的出现带给她的是快乐而不是苦痛,我就知足了。举手之劳,其爱融融。

短信

开学那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进办公室,手机短信铃声响了,掏出手机一瞧,顿时愣住了,怎么会是父亲发过来的呢?他不会发送手机短信呀!家里有什么事吗?或者,父亲的手机丢了,被什么人捡到?短短半秒钟,我脑海里闪现出好多种可能。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空白。想必是父亲不小心按错,我把手机放回口袋,心里的石头随之落地了。

下午,又收到父亲的短信,一个逗号。父亲今天在干什么活儿呢,老碰到手机按键?这样想着,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刚一接通,就听到父亲叫我的名字,我多少感觉有些奇怪,往常父亲听到手机铃声,总是小心翼翼地掏出手机,仔仔细细地看清楚打电话的人是谁,才会接听电话的。没等我开口,父亲就说:“我给你发了短信,你没有回复,想必是我发错了,你没有收到吧!”我忍不住笑起来,说:“爸,您发了两条短信,就送给我一个逗号,太小气了。”父亲在电话那端像小孩子一般乐呵呵地笑了:“你收到了就好,我还以为我发不了短信呢!”

其实很久以前,父亲便向我“讨教”发短信的方法,我心想,父亲都快六十岁了,视力下降很快,再盯着小小的屏幕看,视力会更不好。再说,现在打电话太方便了,于是我说服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到倔犟的父亲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比他小十多岁的母亲的“指导”下,学起了发短信。

过了几天,又收到父亲的短信:“女儿手机号码159······。”我知道父亲又“研究”短信了,存我的电话号码,不小心就发给了我。我拨通父亲的电话,开心地说:“爸,我收到您的短信了,特打电话道谢!”挂了电话不一会儿,短信铃声再次响起,父亲终于发给我一句完整的话:“女儿你好吗”,短短五个字,其间加了三个顿号,一个句号,一个人民币符号和两个美元符号。我再次笑出声来,给父亲打电话,告诉他,我收到问候和人民币、美元,非常开心。父亲听了哈哈大笑。

昨天,又收到父亲的短信,四个字:“我们很好。”末尾准确无误地加了个句号。我给父亲回复短信:“只要您和妈妈好,我和哥哥就开心!”下午,父亲的短信又来了,两个字:“哈哈”。看来,能和女儿用短信交流,父亲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父亲发过来的短信,多数是空白,但我全部保存下来,它们是爱的所在,是幸福的所在。

(选自《屈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