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40

第40章 《河图》、《洛书》的由来之谜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它们同出一源。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

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关于《河图》、《洛书》的由来,说法不一,见解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传说之一:

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授人民把绳子结成网来捕鱼,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长有一对翅膀,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依据这个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传说之二:

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

传说之三:

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一块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地将玉璧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

传说毕竟是传说,由于《河图》、《洛书》距今的历史太过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其真正的由来。但《河图》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也十分奇妙。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延伸阅读

《河图》与《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河图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