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91

第91章 典故中的酒名

任何事物的称谓,大都有雅俗之分。例如,对牵线搭桥帮助青年男女喜结良缘的媒人,其雅号就有“红娘”、“月老”等,其俗称就直呼“媒婆”,或者恶意称之为“皮条客”。酒也亦然。

古往今来,不同的人们由于文化理念与认知的差异,既给予了酒不少庸俗的绰号,如“穿肠毒药”、“色媒人”,也给了酒不少充满溢美之词的雅号。如现代人讲的,调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增进友谊的“加速器”。尤其是古代文学雅士们给予的那些充满风趣意兴的美称,更是令人从中领悟到酒韵的魅力。酒的雅号并非是指各种酒的具体名称,而是以借代的修饰方式,给人一个风雅的美称,来代替酒的名称。酒的雅号都有典故出处,每个雅号的典故又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徐邈与酒

语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史载:汉朝末年,天下大饥,朝廷为节省粮食,严禁酿酒,故饮酒皆讳言酒,谓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此后,有人便以清圣浊贤为清浊酒的别称。陆游曾有诗云“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另有一说则是:“邈是曹操属下的尚书郎,曹操曾下令禁酒,徐邈却每天私下饮酒,而且整天醉醺醺的。一个叫赵达的官员去询问他公事,他沉醉中答道:‘中圣人’(被困害之意,如中箭,中计),意思是醉酒了。赵达禀告了曹操,曹操大怒,但不知道“圣人”是什么意思。大臣鲜于辅告之“吃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徐邈为人品行端正,偶尔讲讲醉话而已。”于是曹操便原谅了徐邈。后来文帝曹丕即位,徐邈仍是辅佐的重臣,文帝很器重他。一天见到徐邈,问道:“你近来不中圣人么?”徐邈答曰:“时复中之。”文帝笑道:“名不虚传。”

诗人与酒

唐代,人们仍以“圣人、贤人”作为酒的雅号。唐代天宝年间,李适之因李林甫排挤而被罢相,曾作诗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乐圣,就是耽酒的意思,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杜甫也曾说李适之“衔杯乐圣称避贤”,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居黄州时,当时的太守徐君猷、通判孟亨之都不饮酒。苏东坡作诗戏之“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此时,徐君猷与徐邈同姓,孟亨之与孟嘉同姓,所以苏东坡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同姓古人的典故。孟嘉的故事则出自《世说新语》和《晋书》。孟嘉是桓温的参军,桓温请教孟嘉:“酒有什么好处,而你偏如此爱好?”孟嘉笑答:“公但未知酒中趣尔。”

延伸阅读

朗姆酒简介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欧洲带甘蔗到加勒比海诸国,十七世纪时,移居至此的英国人开始用甘蔗为原料制造蒸馏酒,朗姆酒从此产生。十八世纪欧洲各国殖民政策的推进,将朗姆酒推向世界。

朗姆酒也称为“兰姆酒”。用甘蔗压出来的糖汁,经过发酵、蒸馏而成。此种酒的主要生产特点是:选择特殊的生香(产)酵母和加入产生有机酸的细菌,共同发酵后,再经蒸馏陈酿而成。

通俗易懂的酒名

有的酒名深蕴雅意,有的酒名则几乎没有任何修饰,如二锅头、老白干、高粱酒、米酒、大曲、二曲、特曲等。这些酒名通俗易懂,很容易就让人们记住。

下班之后,人们三三俩俩结伴回家,可能会有同事这样招呼你“伙计!跟我回家去,咱们来两盅。”这“来两盅”就是指代“喝几杯酒”,这盅便称为酒的雅号。不过,在古代,酒的雅号多有文采并出之于典故。

蚁、蛆

蚁和蛆都是虫类,特别是蛆还是令人厌恶的软体爬虫,怎么会作为酒的雅号呢?不过,当大家诵读了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便迎刃而解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诗云“香醪浅酌浮如蛆”等,自此以后,多有诗人以“春蚁”、“腊蚁”、“玉蚁”、“螵蚁”、“白蚁”、“素蚁”、“绿蚁”、“浮蛆”、“玉蛆”等代表酒。人们只要在诗词中见到这些字样,便心领神会地知道,这是在叙说酒。正如殷商时代,人们一提到“曲蘖”、“糟綵”等字样,便明白这是指酒或酒事。其实这也与古代酿酒的方法有联系。古代酿酒,尤其家中自酿,没有榨煮过程。酒母掺水后,酒熟即可过滤取饮,过滤不净,便会有米粒、碎渣浮在酒面,犹如蚁蛆,诗人遣词造名,就称酒为蚁、蛆了。

忘忧物

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筋虽犹进,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酒兵

酒能解愁,就像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和《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代张彦谦在《无题》诗之八也有此称谓“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的诗句。

狂药

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不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编《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诗中也写到了“帘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的诗句。

茅柴

茅柴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典出冯时化《酒史

酒品》:“恶酒曰茅柴,后又指市场出售的薄酒。”吴聿曾有“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某易者易过”语。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杯中物、壶中物

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陶潜《贵子诗》也有记载,其诗云:“天远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壶中物,典出张祜《题上饶序》,其诗五“惟是壶中物,虑来且自斟。”二者雅号均从盛酒器皿而来。

延伸阅读

威士忌简介

威士忌属蒸馏酒,它是洋酒中的第二大类,其酒精成份大约在40-60之间。威士忌是用各种谷类发酵,并加入一定比例的麦芽,发酵的液体经过两次蒸馏后,再装入橡木桶储藏,经过若干年后才可装瓶出售。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产威士忌,它在英语拼写上亦有小小的区别;在苏格兰,威士忌被拼为WHISKY;在美国则被拼为WHISKEY。各地出产的威士忌,都各有特色,各有不同的口味,它按照口味和产地大致上可分为四类: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及黑麦威士忌。